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六章 浪漫时期的音乐(1820—1910)
第五节 法国和意大利的浪漫歌剧
向阳光
五、真实主义歌剧
(一)真实题材
19世纪末叶,欧洲文学界、戏剧界和音乐界掀起了一股真实主义(verismo)思潮,强调描写下层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着眼于感情冲动下产生的激烈行动,常以情变、妒杀为题材,现代耸人听闻的电影和电视剧就脱胎于此。真实主义歌剧是在真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于19世纪晚期在意大利产生的一种歌剧体裁。
真实主义歌剧描写的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贫苦生活,力求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的现实状况,揭露社会的阴暗面。真实主义歌剧中往往会出现在原始情感冲动下做出的暴力、凶杀等行为,戏剧发展紧迫迅速,舞台人物性格突出,生活环境描写富有色彩,音乐与民间歌舞密切关联,且旋律易记动听。
(二)代表人物

真实主义文学和戏剧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左拉(1840一1902)、福楼拜(1821一1880)和挪威的易卜生(1828一1906)。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马斯卡尼(1863一1945)和莱翁卡瓦洛(1858一1919);此外,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1858一1924)、焦尔达诺(1867一1948)、赞多奈伊(1883一1944)和法国作曲家夏庞蒂埃(1860一1956)的某些作品,也有真实主义的倾向。
真实主义文学和真实主义歌剧是同一种思潮的产物,但真实主义歌剧从未用左拉、福楼拜、易卜生等的小说和戏剧为题材。写真实主义歌剧台本的主要剧作家,是意大利的伊利卡(1857一1919)和贾科萨(1847一1906)。伊利卡是马斯卡尼

的《伊里斯》(1898)和《假面具》(1901)的台本作者,他还和贾科萨合作,写了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1896)、《托斯卡》(1900)和《蝴蝶夫人》(1904)的台本。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1890)是第一部真实主义歌剧,取材于意大利作家韦尔加(1849一1922)的同名小说(1880)和戏剧(1884)。韦尔加的小说大多描写故乡西西里岛的下层社会生活,有鲜明的真实主义倾向。
1890年,马斯卡尼把他的《乡村骑士》写成了独幕歌剧,在意大利出版商桑佐尼奥组织的独幕歌剧创作比赛中获得头奖,迅即风行全欧。两年后,莱翁卡瓦洛的两幕歌剧《丑角》问世,演出于米兰,由托斯卡尼尼(1867一1957)指挥,成为《乡村骑士》

的姊殊篇。《丑角》描写一个巡回剧团的生活侧面,由作曲家自编台本。剧中的驼背丑角托尼奥在序幕的开场白中唱道:“我不来唠叨演员的眼泪是假的,他的叹息、哭泣和痛苦是无动于衷的。不,我们的作者今晚要讲的,是一个来自生活的裂缝中的真实故事!”最后一句话,现已成为说明真实主义歌剧题材的典型用语。故而,19世纪末,以马斯卡尼、普契尼为代表创立的以真实主义思想为基础的歌剧艺术,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社会下层人物的生活,对现实社会有一定的揭露和反抗意义。
马斯卡尼和莱翁卡瓦洛,都是以一部歌剧著名的作曲家。这两部作品都能发挥真实主义歌剧的特长,以强烈的戏剧性和富于感染力的旋律打动人心,至今上演不衰。马斯卡尼的独幕歌剧《乡村骑士》与莱翁卡瓦洛的两幕歌剧《丑角》,均为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典型代表,这两部作品经常同场演出,故有“骑士”与“丑角”之称。普契尼的《绣花女》、《托斯卡》、《蝴蝶夫人》也是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