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敦煌网的iOS下载量增加至11.75万次,比其30天平均值增长了732%。其中,美国市场贡献了6.51万次下载,增长幅度达到940%。几乎是同一时间,淘宝网应用在美国苹果应用商店下载量攀升至第二位,在加拿大、英国市场位列第二,法国市场居首位。
两大电商平台在海外市场下载量的激增,印证了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正加速品牌出海的中国制造企业,注入了更强大的信心。
数字时代,数字贸易为传统外贸增长绘制出“第二曲线”,尤其对传统外贸大市青岛来说,数字贸易早已成为传统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青岛发展数字贸易的先天优势植根于其“海陆空铁”四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2024年,青岛港集装箱外贸航线增至230条,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其制造业积淀更为关键,特色产业带形成聚集,“青岛制造”享誉世界。这种“港口基因+智造底盘”的复合型优势,使青岛在数字贸易赛道形成独特护城河。
近年来,青岛产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品牌化趋势明显。在数字贸易的浪潮中,产业带不再是沉默的供货商,而是全球价值链重构的主动参与者。
01
产业带撬动数字贸易全球化新赛道
摊开青岛全域地图,目光顺着这座城市的母亲河——大沽河,自上游而下,会发现河流途经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城阳,串起了青岛几条重要产业带所在的区域。
青岛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市,其产业分量不仅体现在智能家电、高端化工、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在发制品、纺织服装、仿真首饰等轻工业领域亦展现出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
在即墨,纺织服装产业是当地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作为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针织服装加工制造基地,这里拥有380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年产各类服装约8亿件,年产值达数百亿元。
在平度,“美丽经济”引领全球风尚,全球每10对假睫毛中就有8对来自平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睫毛生产基地,平度的美妆睫毛产业年产值达到约100亿元。
在胶州,李哥庄镇不但是广为人知的“中国制帽之乡”,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高端假发生产基地,在全球高端假发市场,来自李哥庄的产品占比达到40%以上,其生产的高端系列假发一顶可卖到3000美元以上。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青岛部分轻工产业面临着“隐形冠军”的困境——尽管在各自领域占据极高的全球市场份额,但大部分利润被海外品牌商和渠道商攫取,传统代工贴牌的发展模式,让产业带面临“规模大经济小”的发展瓶颈。
4月,2025金诺亚太国际宠物产业博览会、2025第四届中国(国际)美妆睫毛产业博览会、第五届青岛国际时尚发制品博览会、2025青岛春季纺织展等展会在青岛密集举办,四场展会上,同一个关键词频频出现——跨境电商。
在国际贸易环境愈发不确定的当下,跨境电商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制造类企业的“必答题”。传统外贸是一种依赖中间商的模式,而跨境电商直面终端,二者相比,跨境电商有着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自然而然就有更多的定价权和更高的利润空间。
青岛拥有小家电、假发、假睫毛、纺织服装、宠物食品、塑料机械、仿真首饰、草编等十几个重点产业带,这些品类与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的适配度较高。以特色产业升级为支点,青岛正撬动数字贸易的全球化新赛道——这不仅将锻造出具有国际话语权的垂直产业带集群,更通过品牌溢价重构“青岛智造”的价值链生态,为传统外贸突围高端市场开辟数字化航道。
02
不断进化的数字贸易新生态
青岛凯莱诗化妆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假睫毛及各类美妆产品生产及销售的企业,长期为日本、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品牌供货。近年来,企业不满足贴牌代工的传统经营模式,转变发展思路,打造自己的国际化品牌并借助跨境电商实现转型。“每进入一个市场、每推出一款产品,我们都会做充分的调研,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精简产品和平台,将现有100多个SKU(库存量单位)砍至十几个,以打造拳头产品,更好地导流。”凯莱诗总经理贾东林说。
作为青岛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评选出的青岛市首批7个跨境电商“品牌出海”优秀案例之一,凯莱诗的案例正是近年来青岛产业带突围的缩影。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青岛市商务局印发《青岛特色产业带跨境电商培育行动实施方案》,提出青岛产业带品牌“E通四海,品达八方”。多年来,青岛下大力气引进亚马逊、eBay、阿里国际站、谷歌等全球头部电商平台,构建“工贸一体”跨境企业全周期赋能体系。青岛拥有北方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平台优势,亚马逊全球开店官方山东团队落户在了青岛,而谷歌的北方唯一官方团队也落户在了青岛,能够更直接地为产业带企业打造从选品定位、数字营销到品牌运营的精准服务方案。
同时,依托本地产业优势,青岛生长出了在行业里有话语权的垂类电商平台:第一化学网专注于精细化工产品的出口,易瑞国际则专注于油气设备的出口……
向海外突围,意味着产业带企业要实现从“车间思维”到“用户思维”的转变。
在青岛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创会秘书长、青岛乐盈汇跨境电商有限公司CEO苏静看来,做好跨境电商,7分靠选品、3分靠运营。“山东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制造优势无可比拟,山东制造企业需要培养的是直接面对海外C端用户的能力。”苏静说。深耕跨境电商行业10年,她所创立的乐盈电商学院以“教育+服务+资源”三维赋能华北地区卖家成长,累计服务企业及个人卖家逾6000家、培训覆盖人次突破3万。
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则是全国目前唯一涵盖跨境电商、一般贸易、海运国际快件、航空物流超级货站等的综合性口岸,这里吸引了400多个平台进驻,为商家平台提供全贸易类型的进出口一站式、全链条服务。近年来,为应对增长迅速的日本跨境电商业务,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专门打造了一条“跨境出海”的日本海运主通道,大大压缩了商品跨境的通关和运输时间成本。
随着传统贸易向数字贸易转型进入深水区,人才的结构性缺口成为产业痛点。据从事对韩电商业务的高峰观察,过去,谈及跨境电商所需要的人才,大家下意识地想到外语人才,但如今,随着AI技术赋能跨境电商行业,翻译、美工、24小时客服等工作都能在很大程度上交给AI来做。“如今需要的是擅长数据分析和市场营销的人才,指导企业如何选品、如何推广。”高峰说。
目前在青岛,跨境电商初级人才的供给基本已经能够得到保障,而青岛也在加大培养擅长精细化运营的高阶人才。
经过几年的培育,青岛各区市优势产业带已形成集聚,电子商务渗透率高,品牌出海已形成共识。在平度,90%以上的假睫毛企业利用阿里国际站、速卖通、亚马逊、eBay、Wish、TikTok等国内外知名的跨境电商平台开拓海外市场;在亚马逊全球开店2023年招商启动会上,假睫毛成为官方推荐重点选品方向。在胶州,假发企业广泛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敦煌网、亚马逊等第三方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业务,30%以上企业同时通过自建网站进行跨境销售,重点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95%以上。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已成为助推青岛产业升级发展、打造外贸新优势的重要抓手。
03
用创新之力角逐转型升级下半场
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跨境电商实现从零起步到规模领跑的跨越式增长,既重构了国际贸易秩序,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外贸的增长模式。
随着跨境电商发展走入“深水区”,之前聚焦前端的流量思维逐渐向后端的供应链、产品和品牌倾斜,供应链和品牌已然成为跨境电商下半场的角逐重点。
2023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鼓励各地方结合产业和禀赋优势,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2024年,商务部发布的《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支持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引导传统外贸企业发展跨境电商。
在国家的倡导和推动之下,积极打造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成为各地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各地的“标配性”动作。
放眼全国,浙江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走在了前列。早在2016年,浙江省商务厅就牵头在全省开展了首批“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工作;2019年,浙江省开展产业集群跨境电商专项激励工作。
以外贸“万亿之城”宁波为例,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破百的城市,宁波大力推动制造业与跨境电商的融合。目前,宁波跨境电商相关企业超1.65万家,拥有鄞州集聚区、海曙众创空间等29个特色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慈溪家电、宁海文具等9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集群。2023年,宁波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2302亿元,高居浙江榜首,位居全国第三。
对标先进城市,下一步,青岛优势产业带应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以及供应链的柔性程度,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馈。
以江苏丹阳眼镜产业为例,作为我国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丹阳近三分之一的出口订单都来自美国市场,近期,面对125%的高额关税,这座眼镜产业的重镇依靠自主创新研制出了不惧关税冲击的“秘密武器”——一款针对高度近视人群的超薄光刻镜片,绕过了国外对我国在原材料和生产工艺上的封锁,目前这个产品已经收到了来自海内外头部光学企业几千万元的订单;一款搭载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眼镜,戴上就能提词、看导航、获取实时翻译,还没上市就收获了大量预售订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跨境电商+产业带”高质量发展报告》中也提出,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带”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加大产业带研发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下半场,青岛当以创新驱动产业带与数字贸易深度融合,在供应链韧性锻造与品牌价值跃迁中重塑竞争内核,为中国制造攀登全球价值链高峰贡献力量。
商周刊记者 张雅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