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七章 民族主义音乐
第二节 民族乐派(上)
一、俄国民族乐派
向阳光
(一)格林卡

2.艺术成就
米哈依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是俄罗斯作曲家,民族乐派,是俄罗斯民族音乐真正的奠基人,俄罗斯民族歌剧的创始人,被称为“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格林卡把俄罗斯的音乐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他的作品表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他在艺术上大胆革新,对世界音乐文化也具有很大的影响。格林卡在音乐史上的重要意义在于:是他将俄罗斯的专业音乐赶上欧洲音乐强国的水准,为俄罗斯音乐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从而确立了俄罗斯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
格林卡在俄罗斯音乐史上的地位,常被公允地同普希金在俄罗斯文学上的地位相提并论。正如19世纪的俄国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说:“普希金和格林卡都创造了新的俄罗斯语言,一个是在诗里,而另一个是在音乐里。”格林卡的浪漫曲不仅音乐上与普希金的诗歌韵致相映成趣,在诗歌语言的音韵、节律方面也与音乐结合得水乳交融。因此,人们称格林卡的浪漫曲是“音乐的普希金文学”。

格林卡的经典作品有歌剧《伊凡·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交响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管弦乐序曲《马德里之夜》、管弦乐曲《阿拉贡霍塔》《幻想圆舞曲》、浪漫曲《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希望的火焰在血液中燃烧》、声乐套曲《向彼得堡告别》及大量的歌曲和室内乐作品等。他的创作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涉及了歌剧、管弦乐、室内乐和声乐浪漫曲等体裁。他在这几个领域的作品都为后来俄国音乐的发展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他的第一部歌剧《伊凡·苏萨宁》奠定了民族爱国主义历史歌剧的类型;而第二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则确立了俄罗斯民间神话歌剧的样式。他的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树立了运用民间素材交响化自由变奏的典范;《幻想圆舞曲》开创了俄罗斯抒情浪漫风格管弦乐的先河;而他的两首西班牙序曲《阿拉贡霍塔》和《马德里之夜》,首次将异国风情和音乐素材纳入俄国音乐创作的范畴,增添了俄国音乐文化的对比色彩。他的《悲怆三重奏》(钢琴、单簧管和大管)等作品,探索了俄罗斯室内乐发展的道路。他的声乐浪漫曲《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普希金诗)等,成为了俄罗斯艺术歌曲的范例。

格林卡的爱国英雄歌剧《伊凡·苏萨宁》是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第一部俄国歌剧。尽管在21年前,侨居俄国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卡沃斯(1775一1840)曾用同一题材写过名为《伊凡·苏萨宁》的歌剧,但那是一部意大利式的拯救歌剧,而格林卡的《伊凡·苏萨宁》(演出时改名为《为沙皇献身》)则从题材到音乐语言都是俄国的。
俄国上层社会人士用法语指斥《伊凡·苏萨宁》是“马车夫的音乐”,格林卡回答说:“说得好,说得对,因为在我看来,马车夫要比大人先生们高明得多!”他的第二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是以俄国诗人普希金(1799—1837)的同名诗为基础的浪漫主义神话歌剧,音乐把俄罗斯风格和奇丽的东方色彩交织在一起。他在《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1848)中直接引用了两个民间曲调,一个是斯摩棱斯克省的民歌《森林后,黑暗的森林后》(例96甲),另一个是俄罗斯民间舞曲《卡玛林斯卡亚》。格林卡还把前者用进了他的歌曲《北方的星》。
例96
格林卡最著名作品如下:
1)歌剧
《为沙皇献身》(《伊凡·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2)管弦乐
《阿拉贡霍塔》、《卡玛林斯卡娅》、《马德里之夜》、《幻想圆舞曲》。
3)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钢琴与弦乐六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