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音史∣威尔第有何创作经历?他的早期歌剧有何色彩和风味?

向清晨阳光 2024-04-27 05:10:22

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六章 浪漫时期的音乐(1820—1910)

第五节 法国和意大利的浪漫歌剧

向阳光

四、从罗西尼到威尔第

(三)朱塞佩·威尔第

1.生平经历

朱塞佩·威尔第(1813一1901),是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使意大利歌剧放射了新的光芒,他是一位个性显著的人物,是应该被提供给新的一代视为模范的人物之一。

威尔第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布塞托隆孔雷附近的一个小酒馆经营者家庭,父亲是旅馆老板。激起威尔第早年音乐雄心的是一位布塞托商人巴霍·兹,他不仅提供给威尔第全城最佳的音乐教育,而且当威尔第7岁时,还出资送他到米兰音乐学院学习。

1832年(19岁)投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于是留在米兰向斯卡拉歌剧院的音乐家(拉维尼亚)学习对位法。1836年,与巴霍·兹女儿结婚,婚后两个小孩不幸早夭,妻子也在 1840 年去世,这给年轻的威尔第相当大的打击。

1842年,他创作的第二部歌剧《那布科》,于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上演,其演出异常成功,为威尔第赢得了空前的胜利。紧接着《那布科》后,威尔第不断地创作。一跃而成为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厄尔南尼》(1844)、《阿尔济拉》(1846)、《马克白》(1847)、《伦巴底人》(1848)、《列尼亚诺战役》(1849)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因此,获得了“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1875年,被提名为参议员。1896年,开始为年老的音乐家们建屋,照应他们的晚年。1897年,第二任妻子过世。1901年1月27 日于米兰去世,享年87岁。意大利政府为他举行了民族英雄葬礼,予以国葬悼念他生前的功绩。

2.创作生涯

19世纪意大利浪漫歌剧,在朱塞佩·威尔第的手里达到了顶峰。威尔第的歌剧,可以分成三个时期:

(1)早期作品

四十年代前后。威尔第的初期作品,是以民族的色彩写成的。在意大利风味的热情的旋律之外,他后来又加上了从巴黎学来的国际口音,他的成功也随着扩大起来。故而,这一时期,是威尔第的成名期。威尔第在米兰开始了歌剧创作活动,参与了意大利人民反抗法、奥占领的爱国运动,创作了包括爱国英雄歌剧及爱国歌曲在内的一生中一半以上的歌剧。1839年初,威尔第夫妇移居米兰。同年11月,他的第一部歌剧《奥贝托》在斯卡拉歌剧院上演,观众和舆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奥贝托》虽然算不上是一部杰作,但在威尔第的创作生涯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奥贝托》打开了威尔第闯进意大利歌剧界的大门。

此后,他与斯卡拉歌剧院经理莫雷利签订了创作合同。斯卡拉歌剧院领导梅雷利邀请他写的三部歌剧(1840年),其中第一部《王国的一天》一败涂地,又值他妻子和两个孩子相继病亡,曾经一度情绪低落。梅雷利又劝说他,给他看《纳布科》的台本,剧中的爱国主义热忱打动了威尔第的心。1842年3月9日,威尔第创作的以反映意大利民族主义情绪为主题的歌剧《纳布科》,在首演后大获成功,其中希伯来人合唱《飞吧,思想,鼓起金色的翅膀》令人热血沸腾,是威尔第艺术生涯中的第一块里程碑。并在威尔第逝世后的葬礼上被成千上万的人们吟唱。《纳布科》的成功,把威尔第引上了意大利歌剧之王的宝座。1847年的《马克白》是他创作风格的转换点,音乐真正触动到他心理的深层表现。接下来,便是一连串的胜利。

早期作品,以《纳布科》为代表,反映了当时意大利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愿望,对意大利的统一运动和独立斗争起了鼓舞作用。在这些歌剧中,合唱是表现爱国情绪的有力手段。《纳布科》第三幕犹太人在幼发拉底河畔的合唱《飞吧,思想,鼓起金色的翅膀》,在1849年革命时期成为广泛传唱的爱国歌曲。就这些歌剧的创作动机和社会效果来说,都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从艺术性来说,音乐还比较粗糙,对人物性格和戏剧情节缺少鲜明生动的刻划,管弦乐也只是处于从属于人声的地位;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还处于类型化的阶段,比起罗西尼和贝利尼的英雄歌剧中的人物形象来,还看不到有鲜明的特点,还常常有模仿的痕迹。

0 阅读:0

向清晨阳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