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六章 浪漫时期的音乐(1820—1910)
第五节 法国和意大利的浪漫歌剧
向阳光
(四)贾科莫·迈耶贝尔

贾科莫迈·耶贝尔,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1791年9月5日生于柏林,1864 年 5月2日,卒于巴黎。自幼学钢琴,7岁公开演奏。先后从 C.F.策尔特学作曲、从G.J.福格勒学对位,与C.M.von韦伯同学,交谊甚深。1816年,去意大利,创作并上演其意大利风格的歌剧。1826年起,寓居巴黎,致力于研究和创作法国式大歌剧。1842年,被普鲁士国王任命为音乐总指挥。迈耶贝尔的作品,主要是歌剧,可分为四类:
1.德国式,多为早年作品,如《耶弗他许愿》、《阿利梅莱克》,均不成功。
2.意大利式,是模仿焦阿基诺·罗西尼之作,如《罗米尔达与科斯坦扎》、《安茹的玛格丽特》、《十字军在埃及》等,上演后风靡全国。
3.喜歌剧,有《北方的星辰》、《 普洛埃梅尔的宽恕》,颇受欢迎。

4.法国式,大歌剧是他成就最大的领域。1831年,迈耶贝尔用斯克里布的另一台本写作歌剧《恶魔罗贝尔》,达到了大歌剧的高峰。剧情描述父亲是妖、母亲是人的诺曼底公爵罗贝尔的爱情故事。迈耶贝尔把德国的精湛配器技巧、意大利的优美旋律和法国的伶俐机智熔为一炉,以有声有色的音乐和灿烂辉煌的配器引人入胜,以罗贝尔与女鬼们的半夜喧饮和女鬼们想入非非的舞蹈媚人耳目。1831年11月21日,这部歌剧初演于巴黎,精心制作的机关布景、洋洋洒洒的芭蕾场面和富于戏剧力量的音乐蔚为壮观,使这部歌剧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此后,陆续上演《胡格诺派教徒》、《先知》、《非洲女郎》等。除歌剧外,他还写有戏剧《施特鲁恩泽》配乐、音乐剧《歌德青年时代》(未完成)、《席勒诞生百年纪念合唱曲》等。迈耶贝尔发展和确立了19世纪法国大歌剧的典范,成为这种体裁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对埃克托·柏辽兹、威尔迪、贾科莫·普契尼的创作都产生了影响。

大歌剧崇尚富丽堂皇的布景、豪华壮观的场面。二、三十年代奥柏、阿莱维、迈耶贝尔等人的大歌剧的演出,是和法国舞台美术家西塞里(1782一1868)和达盖尔(1787一1851)巧夺天工的舞台设计分不开的。他们为《波尔蒂奇的哑女》设计的舞台装置,透过富丽堂皇的宫殿,可以看到维苏威火山;为《恶魔罗勃》设计了三面构筑的修道院回廊,活动的布景时而浮云蔽月夜朦胧,时而云破月来花弄影。罗西尼的《威廉退尔》(1829)、阿莱维的《犹太女》(1835)和迈耶贝尔的《呼格诺教徒》(1836),也由他们担任舞台设计。
迈耶贝尔的歌剧从30年代的《恶魔罗勃》《呼格诺教徒》,四十年代的《先知》到60年代的最后一部作品《非洲女》都是用斯克里布的台本,写作的大歌剧力作,对瓦格纳的《黎恩济》(1840)和《汤豪舍》(1845),有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