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六章 浪漫时期的音乐(1820—1910)
第五节 法国和意大利的浪漫歌剧
向阳光
四、从罗西尼到威尔第
(三)朱塞佩·威尔第
3.常演作品
(1)声乐曲《安魂曲》、《四首宗教歌曲》
威尔第作为举世不过二三位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之一的地位,是无可非议的。他与瓦格纳一样,一生投入歌剧创作和改革的事业,作出了与瓦格纳不相上下的、但又各具特色的巨大贡献。在19世纪50年代,他成功地创作了《利哥莱托》、《游吟诗人》、《茶花女》等歌剧,把意大利歌剧从神话传说转向了现实世界。他创作的歌剧,音乐技巧娴熟,刻画内在人物性格细致入微,丰富并保持了意大利歌剧在音乐表演上的优势,以及歌剧音乐中传统的分曲体结构,还注重发挥乐队的作用、声乐的写作和器乐的平衡。

19世纪20年代,威尔第再次对歌剧进行改革,创作了《阿依达》、《法尔斯塔夫》、《奥瑟罗》等歌剧,加强了音乐与戏剧发展的紧密联系,有意识改变传统的将宣叙调与咏叹调完全割裂的写法,突出和增强重唱、合唱与乐队在刻画形象上的作用。他没有完全按照瓦格纳那样走向“无终止旋律”和“不间断结构”,因此他的音乐在世界各国歌剧舞台上经久不衰,令人神往,至今仍然保持其不朽的艺术魅力。
威尔第的《安魂曲》,被认为是整个人类音乐史上有记载的1600多部《安魂曲》中最震撼人心、最真挚动人的杰作。虽然它的歌词是宗教经文,但人们每一次听这部作品,都会认为:这是一部歌剧式的巨作。它在音乐上的难度,使全世界的交响乐团视为圣典而不敢轻易试其锋刃。另一方面,《安魂曲》是融入了宗教因素的音乐,它直达人的灵魂,给人带来的心灵震撼是任何音乐都无法比拟的。
威尔第的《安魂曲》不仅是同贝多芬的《庄严弥撒》并驾齐驱的19世纪最伟大的宗教题材合唱杰作,而且在情感、内涵及价值上远远冲出了教堂,超越了宗教,成为人类伟大精神的赞美和体现。或许正如评论家查尔斯·奥斯本所言,虽然《安魂曲》的拉丁文经文是针对死者的,但威尔第的音乐却是写给活着的人的。在自16世纪至今产生的约1600部《安魂曲》中,威尔第的《安魂曲》上演率最高。故威尔第的《安魂曲》,是宗教与歌剧的完美结合。

(2)歌剧《利哥莱托》(全曲)
科特鲁芭斯、多明戈、卡普齐利等演唱,朱利尼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作品简介:三幕歌剧《利哥莱托》作于1856-1857年。由皮阿维根据法国作家雨果的剧本《国王取乐》撰脚本。剧情为:16世纪时,意大利的曼图阿城有位年轻的公爵纵情于女色,公爵喜爱的驼背丑角(即利哥莱托)为他出谋划策,专门让他勾引大臣们的妻女。大臣们因此对利哥莱托恨之入骨,共谋对他实行报复。利哥莱托有女儿吉尔达,大臣们认为她是利哥莱托情妇,设法将她劫持入宫,交给公爵。利哥莱托发现公爵占有了自己女儿,气愤至极,雇了一名刺客谋刺公爵。
不料公爵又与刺客之妹玛黛琳娜产生感情,吉尔达见状痛不欲生。玛黛琳娜恳求哥哥不要杀公爵,哥哥答应以晚上第一个来敲门者代替。吉尔达听到刺客兄妹的说话,决心以死而救公爵生命。她女扮男装,晚上敲门,被刺客杀死后装入袋内,运交给利哥莱托,得到赏金。利哥莱托以为公爵已死,打开袋,发现死者却是自己女儿,疯狂地悲痛欲绝。这套唱片,朱利尼的诠释结构严谨、华丽,又极富戏剧性,几位歌星的演唱也相当不错,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另外,日本《唱片艺术》还评卡拉斯演唱、赛拉芬指挥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录版为最佳名片。

(3)歌剧《茶花女》(全曲)
科特鲁芭斯、多明戈等演唱,卡洛斯·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乐团
作品简介:三幕歌剧《茶花女》作于1853年。由皮亚韦根据小仲马的戏剧《茶花女》撰脚本。其剧情描述巴黎名妓薇奥莱塔被青年阿芒的爱情所感动,甘愿离开巴黎社交生活,与阿芒去乡间同居,靠变卖首饰过纯洁的生活。但阿芒父亲坚决反对儿子与微奥莱塔的结合,在他的请求下,薇奥莱塔为顾全阿芒的家庭声誉,决定牺牲自己的幸福,返回巴黎。阿芒误以为薇奥莱塔变了心,在巴黎狂赌后,将赢得的金钱掷向薇奥莱塔,当众辱骂她。
薇奥莱塔受精神打击,一病不起,却为信守诺言,不向阿芒澄清真相。阿芒父亲终于被薇奥莱塔所感动,向阿芒说明真情。阿芒赶到薇奥莱塔身边,她已奄奄一息,终于在阿芒怀中安静地停止了呼吸。这是克莱伯指挥的著名唱片之一,其间强烈的感情表达,令人心旷神怡的演唱与演奏,使人如醉如痴。这套CD,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片。另外,日本《唱片艺术》还评卡拉斯唱薇奥莱塔,Ghione指挥SanCarlos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乐团的演录片为最佳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