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音史∣演奏《A大调大提琴奏鸣曲》,应注意哪些技艺上的问题?

向清晨阳光 2024-04-04 00:10:38

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六章 浪漫时期的音乐(1820—1910)

第三节 中期浪漫乐派

向阳光

五、塞扎尔·弗朗克

(二)艺术成就

6.演奏技艺

移植后的弗朗克《A大调大提琴奏鸣曲》,在演奏中应该注意哪些技艺上的问题呢?(1)作品整体风格的统一协调性。四个乐章连续演奏,各个乐章之间,既要保持独立性,又要兼顾连接性,通过速度、力度、音色等演奏方式,统一协调,恰到好处地表现音乐内涵。(2)音准、调性的把握。这首作品临时变化音很多,演奏时应该明确认识调性以内音符与临时变化音符。通常相同音符会因调性更改,使实际音高产生微弱变化,如果不加以分析的按照惯例演奏,一定会影响音乐的韵味。演奏者因调性变化,要及时调整听觉感受,通常,半音演奏与十二平均律相适宜,旋律(双音)演奏与纯律相适宜。

(3)演奏技艺的重点与难点。第一,音准。超出4度音程的换把不时出现在高音区,给音准造成难度,对手指的准确性要求很高。第二,发音。由于该曲不是大提琴的原创作品,被移植到大提琴后,高音区演奏较多,而A大调的3个升号与数量不少的临时变化音,都相对限制了乐器的声音振动。因此,发音质量,构成训练难点。第三,揉弦幅度与力度。根据旋律发展需求,在不同音区的揉弦动作,随之调整幅度,避免速度频率雷同一致。高音区、长时值音符的揉弦,特别需要在右手弓子配合下的手指关节支撑力与声音力度的持续力。

(4)演奏情绪的控制。自始至终地听见自己的演奏,是控制情绪的关键。当技术有了较好的把握后,只有合理运用技巧,理性适度的释放情绪,是演奏者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经训练途径。理性体现在:能自如控制音量、音色、音准、节奏、速度,一切动作(技术动作与肢体语言)都在清醒的思维意识下完成。反之,凭直觉、靠热情,在冲动下的演奏,时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声音粗糙、节奏不准、弓速不均、忘记乐谱等。

(5)乐谱标示的记忆。按照惯例,通常室内乐奏鸣曲可以看谱演奏,而在专业教学期间,为锻炼学生们的演奏记忆力,有些学校在考试时要求大家背谱演奏,由此,变化多端的旋律,使得首调记忆与手指记忆的背奏方式,都显得很不可靠。只有严格按照乐谱标示认真记忆每个音符(音符特定位置与规定指法)、乐谱中的所有细节(表情术语、演奏术语、速度术语、休止节拍等),才能达到准确的背奏效果。

(6)与钢琴配合要默契。这首作品属于室内乐奏鸣曲,演奏中大提琴与钢琴各占一个声部,二者缺一不可,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由于客观条件所限,许多演奏者只有在临近登台时,才有机会与钢琴合作,这种无奈的状况,使得这部室内乐奏鸣曲(其他奏鸣曲也有类似状况)失去了原有的艺术效果。建议个人声部已经练得比较熟悉的演奏者,要尽早与钢琴合作。室内乐(三重奏、四重奏等演奏形式)真的需要演奏者拥有很多共同的合作时间,配合默契是在不断磨合中产生的。

今天,塞萨尔·弗朗克这个名字,让人想起他的《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或伟大的《d小调交响曲》,许多人认为:这是法国印象派的先驱。然而,这些作品在他去世后才成名。

0 阅读:0

向清晨阳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