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领域,石化无疑是连云港市在近些年中最具关注度、最被寄予厚望的。
自徐圩新区的石化项目于2023年陆续投产以来,对连云港市的工业产值、工业用电量、财税收入等经济指标的拉动也非常明显。
当然,这只是开局,就长远发展而言,连云港已提出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的目标。既然是万亿级,就说明了石化在连云港的地位就是规模最大的产业,是绝对的支柱。
但需要说明的是,“万亿级”并非是石化产业创造万亿元的GDP,而是万亿级的产值或营收。因为GDP虽然名为地区生产总值,但计算的指标是增加值,若实现万亿GDP则意味着要实现4万亿甚至5万亿的产值。

若实现万亿级的石化产业集群,连云港的经济地位自然不是如今可比,也不是绝大多数普通地级市可比,毕竟普通地级市中拥有“万亿级”工业产业的成员屈指可数。
但回归到现实情况而言,连云港市面临的挑战还是很大的。
实现“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连云港面临的挑战有多大?
一、外部竞争很激烈
徐圩新区固然是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但更大程度上只意味着这里可以大规模发展石化产业,并不代表这里的石化项目是由上级统一分配,来自徐圩新区乃至连云港市本级的产业招引、培育、强链才是最主要的环节。其他六大石化基地同理。
此外,既然是国家级的石化基地,就意味着各大基地上马的项目要颇有考究,投资规模大、工艺先进、各种指标达标必然是最基本的条件。而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项目也基本来自于央企、大型民企甚至外资化工巨头。这些企业连云港可以去接洽、去招引,其他的石化基地乃至其他以化工为主导的地区同样可以去接触,由此而来的外部竞争压力已不能用“大”来形容。

二、石化行业的市场行情波动较大,且现阶段正处于市场低谷期
原油是石化产业的原材料,而且严重依赖进口,所以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内石化行业的营收与利润。
若是在石化行业阶段性的上升期、黄金期,大型石化企业自然会扩张产能、建新基地,若在市场低谷期,不仅大型企业投资新项目的概率会降低,甚至会出现行业内部分企业亏损、破产的情形。而现阶段的石化市场行情恰恰处于市场需求减少、利润下跌的低谷期,何时回暖仍不可预见。
在这种情况下,连云港招引石化项目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三、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正对汽油、柴油的应用市场产生冲击
汽油、柴油虽然只是石化行业众多产品里的两种,但以汽车为终端应用对象决定了两者在石化产品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在近十年间,以锂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日益成熟,强势带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连年大幅上涨的同时也意味着燃油车的份额下跌。
而燃油车的销量减少首先会使得汽油、柴油的需求量增势不佳甚至下滑,进而使得炼油企业无法尽可能多地释放产能,产值、营收也因此难以大幅增长。
在客观的市场趋势下,连云港石化产业中的炼油企业又怎能不受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