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马鞍山市的人均GDP为何能稳居前三?两大原因占主导

永卓看这个趣事 2025-04-26 13:25:36

在安徽省,马鞍山的GDP、人均GDP分别是何水平?

提及这个问题,“GDP位列中上游,而人均GDP可稳居前三”是人们公认的答案。

以2024年的情况为例,全市2784.65亿元的GDP体量可位居全省第5位,再看人均GDP已超12万元,达到126517元的同时继续保持全省第3位,仅次于合肥、芜湖。

能拥有如此高的人均GDP,不少网友自然是疑惑的,马鞍山究竟依靠的什么优势?

可能有网友会说,因为马鞍山的人口仅有220.1万,所以人均GDP肯定就高,但这种情况只适用于两个GDP相当的地区相比,对于安徽省内体量不一、人口数量不一的16座地级市而言并不适用。

合肥的常住人口数量全省最多,为何它的人均GDP同样是第一呢?池州的人口数量少于滁州,为何两者的人均GDP仍悬殊1万多元呢?

所以就人均GDP而言,人口数量固然有影响,但影响力有限;关键环节还是保证GDP要尽可能地高。

论人均GDP,马鞍山市为何能位列安徽省前3位?

‬1、马鞍山市的常住人口数量虽然相对不多,但城镇化率很高,由此保证了服务业转化出的增加值不会低的离谱

虽然人均GDP是整体的GDP除以常住人口数量,但具体到在三次产业(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来看,受人口因素影响最大的只有第三产业(服务业),再进一步细化来看,人口中的城镇人口数量才是影响服务业体量的最大因素。

马鞍山2024年的常住人口虽然只有220.1万人,但城镇化率高达74.4%,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11.83个百分点。在16市中仅次于合肥、芜湖。

这一比重意味着马鞍山市220.1万的人口中有163.75万居住在的马鞍山市区及各乡镇的镇政府驻地、三县的县城及各乡镇的镇政府驻地。

城镇是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在人口密度、人口数量的加持下,这里更容易聚集生活性服务业(例如零售业、餐饮住宿、文体娱乐、房地产经纪与物业服务等),毕竟这类服务业的服务对象就是居民端,一个地区的城镇人口越多、城镇化率越高,相应的市场规模就越大,服务业转化出的增加值就容易更高。

而在省内的人口大市中,阜阳的城镇化率只有46.29%、宿州的城镇化率为49.21%,虽然两市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城镇人口数量依然多于马鞍山,但非城镇人口规模同样很庞大,大到多于马鞍山市的全部人口,而非城镇地区又难以出现成规模的服务业,所以两市的以城镇为主要力量转化出的服务业增加值再平均到每位常住人口身上自然就低。

2、‬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与人口数量的关联度并不大,而马鞍山在这方面的增加值并不低

在三次产业中,工业+建筑业组成了第二产业,其中工业的份额远大于建筑业。

与服务业(第三产业)相比,第二产业对人口数量的依赖性并不大,毕竟在市场行为之下,人口多的地方不一定工厂就多,工厂不多,工业增加值就难以太高。

而正是在第二产业上,马鞍山所创造出的增加值,即第二产业贡献的GDP并不算低。

2024年,马鞍山的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09.29亿元,只低于合肥、芜湖、滁州、安庆四市,高于阜阳。相关体量本就不低,再除以全省第二少的人口数量,平均后的二产增加值自然也不会低。

反观滁州的二产增加值比马鞍山多了731.61亿元,但人口多了185.5万,平均下来略低于马鞍山。安庆的二产增加值只比马鞍山多了44.71亿元,但人口多了189.7万,平均下来更无优势可言。

0 阅读:15

永卓看这个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