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东门,是整个荆州市的地标,也是荆州必打卡的景点之一。
但是东门并不是只有一个城门,而是由老东门、公安门、九龙桥、九龙渊等组成,还包括外环道、内环道等,这里历史悠久、景色优美,成为展示荆州的窗口。
但是,这里的很多建筑历史并不算太悠久。比如新东门,是八十年代为缓解古城交通而新开的一座城门。还有东门上的宾阳楼,也是80年代的复制版。
还有新东门外的九龙桥,其实也不是古代时期的建筑,但是到过东门的人,对这座桥的应该是记忆深刻的,因为它与护城河还有城墙、城楼一起,成为荆州的地标。
荆州古城现在共有9座城门,但是其中只有6座城门是老的,还有3座城门是新的,新东门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在古代,这里是没有桥的。
过去为了提高城墙的防御能力,所以城门外的护城河上都不是固定的桥,而是吊桥,这些吊桥定时合拢,方便城内外的百姓进出。战争来临的时候,吊桥就会升起,护城河就成为重要的屏障。
现在的九龙桥,位于新东门外,而新东门是介于公安门和老东门之间的。历史上由于洪水,将两座城门外的吊桥冲毁了,为了维修方便,就选择在两门中间的位置,新建了一座吊桥,就在现在九龙桥的位置。
到了民国时期,城墙和护城河御敌的功能已经大大减弱,就将吊桥改成木结构的桥梁,因当时设计的为九个孔,所以就称为九孔桥。
80年代,为配合新东门的建设,原有的木质桥梁无法满足车辆通行需求,就拆除了九孔桥,同时新建了一座石质桥梁。
为了与历史相契合,新的桥梁也采用拱桥样式,共有9个半圆形、大小不一的石拱组成。同时在每一个石拱的上面各雕了一个龙头,所以名称也从九孔桥,变成了九龙桥。
这些龙头除了装饰美观的作用外,应该还具备一定的排水功能,估计是由于时间太长、管路堵塞,现在已经看不到九龙吐水的景象了。
九龙桥在1986年正式建成,距今有36年的历史,桥高7米,宽25米,长100米。跟古城墙四五百年的历史相比,九龙桥算不上很悠久,而且也不是历史建筑。
但是因为其造型美观、设计精巧,再加上与周围的水系、城墙相映成辉,已经成为东门景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成为荆州的地标之一。
前几年,荆州在进行东门城墙亮化工程时,在九龙桥上安装了排水管,在灯光的掩映之下,可以让人体验龙吐水的壮观景象。
3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石桥处处可见历史的沧桑感,与古城的整体氛围更相衬了。所以凡是到过荆州东门的人,对这座桥印象都很深刻。
它要早建成一年步入老年化行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