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人王唯行
  • 王唯行:墨色之冷暖

    文/王唯行油煙墨色偏暖,松煙墨色偏冷,此乃墨林中人皆知之理。其理何在?蓋因油煙墨之微粒細膩,松煙墨之微粒稍粗,此中差異,

    2025-04-20 10:03
  • 王唯行:陸先生的「殺」氣

    文/圖 王唯行早年與陸儼少先生結下師生緣分,至今我仍以學生自居。這些年既在筆墨實踐中追隨先生,又在理論層面反覆揣摩,試圖

    2025-04-20 09:58
  • 王唯行:當世爭名處身後寂寥時

    文/王唯行世間總有些現象看似平淡無奇,細究起來卻藏著人性深處的奧妙。譬如當下網絡文章流傳的常態:評議在世名人的文字總比追

    2025-04-18 12:02
  • 王唯行:老墨配舊紙,方能紙墨相發

    文/圖 王唯行老墨陳紙,浸潤著時光的沈澱,落在素宣上總能泛出些溫潤氣韻。這種微妙差異於尋常觀者眼中,不過白紙黑墨罷了。須

    2025-04-17 11:14
  • 王唯行:人形拓散記

    文/王唯行拙妻品性溫和,世間難覓‬。此類婦人行事但遵夫命,不問緣短流長,不計成敗得失,但求令君展顏。內子便是這般,其柔順

    2025-04-16 07:04
  • 王唯行:我,就是標準

    文/王唯行 圖/威廉·德庫寧藝術是否存在評價尺度?審美是否具備規範?這問題若置於哲學思辨的爐火中冶煉,自然能析出千般見解

    2025-04-14 16:25
  • 王唯行:墨品度量議

    文/王唯行古墨與新墨的稱重之法,原是有淵源的。如今市面上流通的墨錠,若以新制稱量,一斤定為五百克。而前人製‬墨,用的是舊

    2025-04-13 09:36
  • 王唯行:老墨為何比安宮牛黃丸還珍貴?

    文/王唯行人到中年以後,便漸漸對自身健康起些思量。單位里年年組織體檢,抽血化驗、儀器掃描,各項指標列成清單,看來看去,總

    2025-04-13 10:48
  • 王唯行:劉國輝老師的感慨

    文/王唯行 圖/劉國輝近日偶得閒暇,於網絡間見劉國輝先生一段視頻。先生對坐淺談,言及早年求學時光,眉宇間尚存少年意氣。彼

    2025-04-12 11:16
  • 王唯行:感人的是筆墨,不是風格

    文/圖 王唯行古賢修身至境,謂之無我。譬如山間雲氣遇水則化,檐下日光遇影則消,這般化境恰似天地人三氣交融。藝術之道亦復如

    2025-04-12 11:14
  • 王唯行:略談「淡而厚」

    文/圖 王唯行古人論墨法,常存精妙見解。嘗聞先賢有言:"萬物之疾,皆起於濃。解濃之術在淡。"此淡墨之道,

    2025-04-10 11:00
  • 王唯行:文化貧困戶

    文/王唯行近年坊間流傳"文化貧困戶"一詞,恰似一面明鏡,照出當代社會某種特殊病症。這類人群衣飾講究,居所

    2025-04-10 11:48
  • 王唯行:畫固有法泥法則俗

    文/圖 王唯行清代邵梅臣有言"畫固有法,泥法則俗"。余嘗見村童持蘆管蘸水作字,歪斜不成行列,然其率真意趣

    2025-04-09 11:19
  • 王唯行:人生易老畫難老

    文/王唯行 圖/網絡吾近日觀手機影像,見八十五歲童中燾先生由人攙扶指點山水畫,拐杖顫若秋千,心下慼然。畫者平生最重腕底功

    2025-04-08 09:55
  • 王唯行:筆墨易改習氣難移

    文/王唯行大痴道人《春山梵剎圖》以青綠敷彩,山巒敷染之法與《夏山圖》如出一轍,皆承董北苑筆意。畫末自題:「吾年老耄,習氣

    2025-04-07 09:37
  • 王唯行:畫道天成

    文/王唯行 圖/吳昌碩清人王時敏《西廬題跋》嘗言,經營山水之法,置陳布勢,設色構圖,皆賴功力精進;惟筆墨靈韻,本乎天性所

    2025-04-06 09:28
  • 王唯行:人生最後一段路該怎麼走

    文/圖 王唯行夫子曾言,孝悌為仁之本。曾子亦云,孝道始於奉養雙親,次及侍奉君主,終成立身之本。先賢言語間,孝道如樹根深埋

    2025-04-05 10:17
  • 王唯行:丹青須用活水

    文/圖 王唯行古人作畫,對水之取用總有份固執。檐前承接的雨水,竹筒引來的山泉,石井汲出的活水,各有其妙處。唯獨不喜河水,

    2025-04-04 09:29
  • 王唯行:當我們停止評判,藝術才真正開始說話

    文/王唯行圖/愛德華·蒙克藝術不需要評論。此話看似武斷,實則蘊含著對藝術本質的清醒認知。正如農夫不必向庖廚解說耕作之法,

    2025-04-03 11:36
  • 王唯行:藏一幅畫富三代人

    文/王唯行 圖/黃賓虹書畫研討會的座上客多是與筆墨為伴的內行人,收藏者十不足一。這現象原不難解,尋常藏家多數不具備評判作

    2025-04-02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