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音史∣科达伊的音乐作品有何特点?建立了怎样的音乐教育体系?

向清晨阳光 2025-03-11 22:12:44

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七章 民族主义音乐

第三节 民族乐派(下)

向阳光

一、匈牙利民族乐派

6.科达伊

(2)艺术成就

③创作风格

佐尔坦·科达伊的创作生涯延续了70年,经历了19世纪至20世纪60年代各种音乐流派的演进发展,尽管始终如一地吸收融化各种养料,但总是运用比较传统的手法。正如巴托克所说,科达伊不属于今天所谓的现代音乐,他不用新的无调性、双调性、多调性,每部作品都基于调的均衡原则,有丰富的旋律创造和完美的形式结构。科达伊重视声乐音乐的写作,他认为歌唱的精神能将现代人从机器的奴役中解救出来。不仅作有各种形式的合唱曲、独唱曲,还改编民歌,写专为音乐教育用的歌唱练习。

《匈牙利诗篇》取材自《旧约圣经》,以16世纪科达伊故乡传教士米哈伊·维格对“诗篇55”的匈牙利语解说为歌词,旋律具有古代匈牙利民歌吟诵风格,是一首有强烈戏剧性,气势恢弘的爱国主义音乐诗篇。《布达瓦里颂歌》用了与《匈牙利诗篇》相同的构思方法,旋律富于装饰性,强调声部的对位处理,声乐与管弦乐的完美结合,使音乐显得宏伟壮丽。在《小弥撒》中,可看到他将马扎尔特点的旋律与16世纪声乐复调写作融合在一起,而和声语汇又是现代的,它们综合形成了科达伊个人的风格。

他的小型合唱或保留了民歌风格,如《老年人》、《舞蹈歌曲》、《致马扎尔人》,或为民歌改编曲,如《苹果树》、《士兵之歌》。无伴奏合唱组歌《马特维拉景色》基于匈牙利民歌,根据5首叙事诗的内容写成,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场景。音乐常是朴素民歌的数次反复,与匈牙利语言的格律相适应,声部作复调处理。

佐尔坦·科达伊的器乐作品,体现了对于民间音乐和西方艺术音乐的吸收融化。1907年,短期去巴黎学习,接触到印象主义音乐,深受启发,其影响迅速反映在他的钢琴作品中:《根据德彪西主题的沉思曲》、《9首钢琴小曲》、《7首钢琴小曲》都有明显的印象主义特点。

研究马扎尔民间音乐,对他语汇的影响最为显著,最早反映于1910—1920年间创作的弦乐独奏曲和室内乐中。30年代的大型管弦乐曲,已明显看到风格的成熟和对民间音乐创造性的运用。《马洛塞克舞曲》由性格不同的4首舞曲组成,均以农民歌曲舞曲为基础,沿着一条从缓到急,从舒展到热烈,从清新纯朴到色彩斑斓的线索发展。一开始的引子,后来转化成各舞曲之间歌唱性的间奏(ritonello),音乐显得更为丰富多彩。

《孔雀变奏曲》作于1939年二战前夕,这时,当权的霍尔蒂政府,把匈牙利的命运日益紧密地与德国法西斯联系在一起。科达伊选择一首古老的匈牙利民歌(歌词:飞吧,孔雀!在牢狱的上空,为解放可怜的囚徒)为主题,暗示他反法西斯的立场。

关于此曲的音乐形式,他说:变奏曲是民间音乐最自然的发展形式,因为民间音乐本身就是一系列旋律无止尽的发展,毫不引人注目地从一个发展到另一个。按照这样的意图,《孔雀变奏曲》是将一个五声音阶的8小节旋律加以变奏发展,分别突现出:抒情的歌唱、欢乐的舞蹈、自由的吟诵、诗意的幻想,令人神往的田园景色、悲壮的丧葬行列以及对自由的热情讴歌。

3部戏剧音乐在体裁形式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民间传说写成的《哈里·亚诺什》,叙述了这位吹牛大王讲的一系列荒诞无稽的故事。其中,每一首歌曲都是真正的民歌,有明显的马扎尔风味:器乐间奏曲,还直接引用了奥匈帝国时期的“募兵音乐”——1880年的一首“求婚舞曲”。《纺织房》情节不连贯,由一系列特兰斯瓦尼亚地区的民间曲调组成。纪念1848年革命100周年而作的《钦卡·潘那》,主人公是拉柯西起义时的一位传奇性的历史人物。剧中虽有一些独立的音乐段落,但人物的对话占主要地位。

除作曲,科达伊还在极其广泛的领域活动:从事民间音乐的收集、整理、研究,创立了匈牙利的民族音乐学:研究音乐史、音乐美学,建立音乐教育体系。他的活动还扩展到文学史、语言学和语言教育。特别是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成就最为卓著。1905—1932年,经常作采集民歌的旅行,收集民歌数千首。他认为:“理论过时了,完美无缺的出版材料永远不会过时。”这一见解,促使他把民歌整理发表。其中,最完整的是与巴托克合编的《匈牙利民间音乐全集》共8卷,到1971年方才出齐。

0 阅读:0

向清晨阳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