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音史∣小提琴曲《叙事曲》为何被称为“罗马尼亚的《梁祝》”?

向清晨阳光 2025-04-23 22:30:44

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七章 民族主义音乐

第三节 民族乐派(下)

向阳光

三、罗马尼亚民族乐派

(一)波隆贝斯库

3.名作简说

(1)创作背景

小提琴独奏曲《叙事曲》是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面对着地中海,怀着对失去祖国、失去家园、失去心上人、失去生命(肺结核晚期)的交织悲愤,创作了这支曲子。乐曲深情婑婉,音乐哀怨缠绵,如泣如诉,听之使人心潮激荡,热泪盈眶。

(2)情感表达

小提琴独奏曲《叙事曲》,这个作品采用复三部曲式。乐曲一开始,由小提琴在低音弦上拉出第一部分的主题,即近乎悲哀的旋律,带有忧愁伤感的情绪,乐曲似近、似远。深沉的平音出现,像是在告诉要听故事的人们,要讲的是什么故事。旋律慢慢的、轻轻的流淌出来,让人们体会到了这是一个凄凉悲哀的故事,而且年代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触动心灵,一下子把听众的思绪,引入到了故事的情节中去。

经过一段华彩的音节过渡,乐曲进入到中间部分。这时,小提琴奏出一个全新的旋律,音域宽广起伏跌宕,绵绵怨绪,心灵上的伤感足以使每一位聆听者久久呆坐、欲罢不能。曲调的高低起伏,快慢节奏的相互交错,让听者深刻体会到了故事的情感,并随着音乐演奏进入了作者的心境。随着乐曲的延伸,仿佛我们在音乐中看到了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在新年之夜,被无辜关押在牢狱之中,看着铁窗外漫天飞舞的大雪,他深情地拉出这段旋律。音乐飞出了魔鬼的牢窟,飘到站在雪地里的朋友们的身边,一应一和地相拥在一起的十分感人的情景。

乐曲的最后,在高音部分的音节过渡,忽高、忽低、忽紧、忽慢,经过反复交错,而后又把乐曲带入到开始的第一部分之中,再现出了那个哀婉而忧愁的情感。整个作品的演奏把向人们叙事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3)音乐魅力

一位知音的感受:“梦里,昨夜和今晨唯一的音乐,竟然是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Ciprian Porumbescu)的《叙事曲》(Balada),唯一一首我听了就会落泪的小提琴曲,一个漂泊的罗马尼亚人演奏了这样的一首曲子,使得同一个监舍里的十恶不赦的异教徒泪水长流,

在将要被处死的生命最后一刻,敬畏上帝,痛惜罪孽,忏悔人生……我曾经在听过这首曲子后,疯狂地找寻,没有曲谱,也没有记录……甚至找不到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的画像,只知道他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位有两个国家的国歌,都用了他作品的年轻作曲家……

也许将来机会合适的时候,我会和你或深或浅地讲述这个人和这首曲子的故事,只能哼一哼曲调,我没有CD或者磁带,但是《叙事曲》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休止、每一个链接、每一丝颤动,都深深印在人们的心里。希望它会是我最终的‘安魂曲’,也希望会有人如我一般深爱这一首心灵点滴。南意大利的海边岩石上,30岁的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在思念祖国、亲友和情人,轻轻地用琴声诉说着忧伤的心灵点滴……”这首小提琴独奏曲《叙事曲》的曲调,哀惋动人,如泣如诉,是小提琴音乐中不多见的感人旋律。

(4)感慨良多

音乐没有国界,没有种族,没有肤色,没有偏见,没有歧视,它能激起人的善良欲望,和对祖国,对家园,对心上人,以及对生命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深深眷恋,在这支曲中几乎达到了完美的展现。难怪“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在狱中演奏这首乐曲时,使得同一个监舍里的一个十恶不赦的异教徒,泪水长流。在将要被处死的生命最后一刻,他敬畏了上帝,痛恨罪孽,忏悔人生。”这也足以说明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的这首《叙事曲》有感动心灵的作用,也更加说明了音乐的力量。

1977年,随着一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罗马尼亚传记电影《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一进入中国,该曲便成为了当时家喻户晓的乐曲。人们称誉这部影片为“外国的《红楼梦》”,同时也称小提琴独奏曲《叙事曲》为“罗马尼亚的《梁祝》”。

小提琴独奏曲《叙事曲》的音乐继续在流传,它传颂着一位爱国家,爱人民,爱亲人的年轻音乐家。生命是短暂的,而辉煌的音乐生命,就像那明亮的太阳永远照耀着这美丽的世界,照耀着人们的心灵。

(5)记忆犹新

……想起青年时代看过的罗马尼亚音乐传记电影《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其音乐旋律回旋在耳畔,让人感动。

这部50年前的罗马尼亚的音乐传记片电影,1978年5月的罗马尼亚电影周,译制片版本在中国上映。这部电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时代美好的记忆之一。

电影不管是主题音乐《叙事曲》的深情委婉、《罗马尼亚狂想曲》的热情奔放、《三色旗》的激昂高亢,都让人印象深刻。其中,最让人难忘的是《新月》,是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写给贝尔塔的爱之歌,在影片中由贝尔塔唱出来作为两人的定情之曲。在影片末尾,它又一次出现,但此时已是在男主人公的葬礼上,人们自发聚集在一起,手持蜡烛,合唱了这首《新月》。

一代人难忘的旋律——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小提琴名曲《叙事曲》。小提琴独奏曲《叙事曲》,是罗马尼亚现代音乐的重要奠基人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祖国被奥匈帝国统治,家园不存、自己又失去心上人并且身患重疾的背景下,悲愤交织,创作了这支曲子。乐曲深情委婉,悲愤苍凉,其对祖国、对家园、对心上人、对生命的深深眷恋和对外来暴力统治的刻骨仇恨,在这支曲子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1977年,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同名传记影片在中国上映,这支小提琴曲便成为中国一代人心中难忘的旋律。

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是一位具有深厚艺术造诣的音乐家,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展现了罗马尼亚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也为后来的罗马尼亚音乐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灵感和思想启示。

0 阅读:0

向清晨阳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