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七章 民族主义音乐
第三节 民族乐派(下)
向阳光
二、波兰民族乐派
(一)莫纽什科

2.艺术成就
斯坦尼斯拉夫·莫纽什科是19世纪波兰杰出的波兰作曲家、指挥家,被誉为波兰民族歌剧的奠基人。莫纽什科比肖邦小9岁,他的名气在波兰仅次于肖邦。与肖邦不同的是,他的音乐创作和音乐活动主要集中在波兰,因此在他的创作中凝结了更加深刻的波兰民族精神。莫纽什科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集中在他的歌剧创作,奠定了波兰民族主义歌剧的创作道路。在莫纽什科的歌剧创作中,最著名的作品是《哈尔卡》。《哈尔卡》是莫纽什科根据进步诗人沃伊齐茨基同名剧作创作的歌剧作品。剧情讲的是:一位漂亮的农村女孩,因为爱上了一个城市富二代“渣男”,最后自杀的悲剧故事。莫纽什科的歌剧作品,鲜明地融合了民族特色,充满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1)主要作品莫纽什科在华沙时期的创作尤为丰富。他的其他几部优秀歌剧作品包括:《森林伐木工》(1858)、《伯爵夫人》(1860年,这部作品辛辣地讽刺了波兰贵族);《凶堡》(1865年,这部作品以爱国思想为基础);《帕里亚》(1859—1861年间,这部作品抗议了社会的不平等)。此外,他还根据密茨凯维支的诗剧《先人祭》第二部创作了大合唱《幽灵》(1869)以及根据叔事诗《克里冰亚十四打诗》中的8首写出的同名大合唱(1867),这些作品都为他的后期创作增添了光彩。但是,这些歌剧都不如《哈尔卡》成功。他的200多首歌曲,也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作品,其中不少歌曲直到现在还在波兰广泛传唱。斯坦尼斯拉夫·莫纽什科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歌剧创作:莫纽什科的歌剧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代表作包括《哈尔卡》(Halka, 1847)、《森林伐木工》(Chopina, 1858)、《伯爵夫人》(Kobieta,1860)和《凶堡》(Oklaski,,1865)等。这些作品不仅在波兰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推动了欧洲民族歌剧的发展。
第二,音乐教育:莫纽什科在1864年开始在华沙音乐学院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第三,政治和社会影响:他的音乐作品反映了波兰人民的抗争精神和对自由的渴望,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第四,创作背景和风格:莫纽什科的创作,深受波兰民间音乐、立陶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民间歌舞以及波兰诗人如密茨凯维支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在音乐上具有创新性,还通过戏剧性的情节和人物塑造,传达了深刻的社会和政治信息。

(2)历史评价
斯坦尼斯拉夫·莫纽什科,波兰民族乐派的“正宗”代言人是莫纽什科,被誉为波兰民族歌剧的创始人。他的音乐作品不仅在波兰国内广泛受到欢迎,也对欧洲民族歌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创作风格和音乐理念,为后来的作曲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在俄罗斯“强力集团”中,以理论见长的居伊就出自他的门下。
斯坦尼斯拉夫·莫纽什科偏爱歌剧、康塔塔、歌曲等声乐体裁。《哈尔卡》是他最有名气的歌剧,其中除了“波罗涅兹”舞曲(波兰贵族的社交舞蹈),还有质朴抒情的民间歌曲,对当时的听众来说,别有一番新意。

(3)知识拓展 斯坦尼斯拉夫·莫纽什科的音乐创作,涵盖了歌剧、交响曲、室内乐等多个领域,其中以歌剧最为著名。他的作品通常采用波兰民间音乐元素,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莫纽什科的歌剧作品,如《玛丽娜》和《乔托》等,不仅在波兰广受欢迎,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作为指挥家,莫纽什科对波兰音乐界的贡献同样不可小觑。他不仅在维尔诺和华沙的音乐厅指挥过众多音乐会,还积极参与音乐教育,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在音乐教育领域,莫纽什科强调音乐与民族情感的结合,强调音乐作品应反映民族精神。莫纽什科的音乐作品和他对音乐教育的贡献,对波兰音乐乃至世界音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以对民族音乐的深刻理解、对音乐创作的独到见解,以及对音乐教育的热情,为波兰乃至世界音乐文化留下了宝贵遗产。

作为波兰民族歌剧的创始人,莫纽什科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波兰民族的音乐特色,也反映了其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音乐作品和艺术理念,不仅激发了波兰民族的自豪感,也对波兰乃至整个欧洲的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莫纽什科的音乐生涯跨越了半个世纪,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和教育活动,不仅为波兰音乐界培养了众多人才,也促进了波兰音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他的音乐作品至今仍被广泛演奏,深受听众喜爱,是波兰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