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我是张雨晴,今年38岁,城南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
十八岁那年,我从小城市考上了北京的大学,毕业后留在了这座城市打拼。十五年,从实习生到总监,我用尽全力爬到现在的位置,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公司里的人都说我手段狠辣,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我不否认,对别人严格,对自己更严格,这是我的为人处世之道。
去年公司招了个新人,叫李若兰,是个刚毕业的女孩子。面试时我差点没录用她——简历太平淡,作品集中规中矩,没什么亮点。但总经理坚持要给她一个机会,说她眼神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
若兰进来后,被分到了我的团队。我给了她一个月的试用期,告诉她:"不管谁推荐你来的,在我这儿,只看结果。"
她点点头,说:"张总,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女孩,会成为改变我一生的人。
02若兰的工作能力出乎我的意料。
她学东西极快,加班从不喊苦,交上来的方案总是能抓住重点。更让我惊讶的是,她似乎天生就懂得如何与客户沟通,几次濒临失败的项目,都被她三言两语挽回。
三个月后,我亲自找到她,把公司的一个重要客户交给她负责。
"这个客户很挑剔,之前的负责人被他骂哭过三次。你要是做不好,随时可能被炒。"我半是警告半是考验地说。
若兰笑了笑:"我会努力的,不过张总,您放心,我皮糙肉厚,不会哭的。"
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总觉得她看我的眼神里有种说不清的东西。像是敬畏,又像是某种我读不懂的情绪。
那个项目,若兰不负众望地完成了,甚至拿下了客户下一季度的追加合同。
我记得那天开完会,她留到最后,轻声问我:"张总,您满意这个结果吗?"
我点点头:"做得不错。"
"那,我能问您一个问题吗?"她犹豫了一下,"您还记得我吗?十五年前,在北京南站。"
我愣住了,仔细看着她的脸。十五年前?我那时候刚上大学,孤身一人来北京,除了几个同学,几乎不认识任何人。
我摇摇头:"抱歉,我想不起来了。"
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没关系,可能是我记错了。"
从那以后,我开始留意观察这个女孩。她的工作越来越出色,人缘也很好。唯独对我,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既不刻意讨好,也不冷淡疏离。
有几次我想问她关于"十五年前"的事,但每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或许,那只是她记错了。
03事情的转折发生在去年底的年会上。
那天公司包了个高档酒店,我喝了点酒,走廊上碰到同样醉醺醺的若兰。她靠在墙上,看见我,突然笑了。
"张总,您今天真漂亮。"她说,"十五年了,您还是那么漂亮。"
酒精让我少了些平日的防备:"若兰,你到底在说什么十五年前的事?"
她突然收起笑容,眼睛红了:"您真的不记得了?那年冬天,北京下了场大雪,您一个人拖着行李箱在南站外面等出租车。"
“我想起来了,那天我钱被人偷了……”
随着她的话,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十八岁,第一次来北京,人生地不熟。钱包被偷,身无分文,我鼓起勇气向周围的人求助,那那些人似乎都把我当作了骗子,对我唯恐避之不及。正在绝望之际,一个比我小几岁的女孩主动来帮我,借给我钱。
"是你?"我不敢相信地看着若兰,"那个小女孩是你?"
她点点头,眼中含着泪水:"我家在北京,那天是跟着家人去火车站接人,看到您一个人站在雪地里,看起来很无助。"
“你知道吗?那是我第一次主动和陌生人搭话。我小时候很内向,甚至有些自闭,那天看着您锲而不舍的一次次向周围的陌生人求助,我突然就被打动了,你看起来明明比我大不了多少,却有着我从来没有的勇气。”
“就是那一次,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勇气,也学到了勇气。于是我第一次主动走向你,帮助你,其实也是第一次迈出自己的世界。从那以后,我总会想到你,想要向你学习,于是开始努力改变自己,开始主动走向帮别人……”
“张总,我一直想说,谢谢您,是您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一时语塞,心中翻江倒海。
十五年前那个举目无亲的下午,若不是那个小女孩的帮助,我可能连第一晚的住处都找不到。而现在,那个小女孩已经长大,成为了我手下的员工,而我,甚至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
04那晚过后,我和若兰之间的关系微妙地改变了。
我开始关注她的成长,给她更多锻炼的机会。但我从不给她特殊待遇,反而比对其他人更加严格。我告诉自己,这是为了让她更快成长。
直到有一天,公司决定裁员。经济不景气,必须精简人手。我作为部门负责人,需要提交一份名单。
若兰的名字,赫然在列。
不是因为她能力不足,恰恰相反,她太优秀了。优秀到引起了其他管理层的忌惮。总经理暗示我,若兰太年轻,资历不够,应该先考虑保留老员工。
我知道这不公平,但我没有反对。一方面是出于对公司决策的尊重,另一方面,或许是我不想被人说成偏袒她。
裁员那天,若兰平静地收拾了桌子上的东西。临走前,她来到我办公室,轻轻放下一个信封。
"谢谢您这一年来的指导,张总。我学到了很多。"她微笑着说,"我一直很崇拜您,从十五年前开始。"
我想说点什么,却发现自己的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我只能板着脸,公事公办地说:"祝你前程似锦。"
她点点头,转身离开。没有责备,没有不满,就像她来时那样安静。
05若兰离开公司后,我的工作一切如常。但心里始终有个疙瘩,挥之不去。
半年后,我收到了一封邮件。若兰创办了自己的小工作室,邀请我去参观。
我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去了。
她的工作室不大,但布置得温馨舒适。见到我,她像往常一样微笑。
"本来想请您喝咖啡,但想起您更喜欢喝茶。"她递给我一杯热茶,"菊花茶,去火气。"
我接过茶杯,忽然发现这是我在公司时常用的那款茶。她竟然连这个都记得。
"你好像从来都不恨我,即使在我辜负你的时候。"我终于说出了压在心里的话。
她摇摇头:"雨晴姐,我从来不觉得您辜负了我。裁员是公司决策,您只是执行者。而且,如果不是那次裁员,我可能永远不会鼓起勇气自己创业。"
说着,她俏皮地对我眨眨眼,继续笑着说,"您知道的,这勇气,还是在十五年前,我从您身上获取的呢。"
听着她的话,我的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
十五年前,帮我的人是她,一直心怀感恩的,也是她。
06又过了一年,公司经营不善,我也被裁了。找工作的过程并不顺利,年近四十的女性,在这个行业竞争力大不如前。
正当我陷入迷茫时,若兰打来电话,邀请我加入她的工作室。
"现在我们接了个大项目,需要您这样有经验的人来把关。"她说,"而且,工作室已经不小了,有二十多人了。"
我去了她的工作室,确实已经发展成了一家小型公司。让我惊讶的是,她的管理风格和我截然不同——她温和、包容,却又不失原则。团队的每个人都尊敬她,不是出于对领导的惧怕,而是源于对她能力和人格的敬佩。
我开始在她的公司工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总监,而是一个普通的创意顾问。但我感到的不是落差,而是一种久违的轻松与满足。
有一次加班,只剩我和若兰在办公室。我忍不住问她:"你为什么要请我来?我对你并不好。"
若兰笑了笑:"雨晴姐,您知道我为什么一直叫您'姐'吗?因为在我心里,您一直是那个在南站给我勇气的人。至于在公司那段时间,您对我的严格,恰恰是我需要的。"
"我知道您一直很努力地保持公平,从不给任何人特殊待遇,包括我。这种职业精神,是我最敬佩您的地方。"
听着她的话,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守得云开见月明"。
原来,真正的成长不是爬到最高处,而是在跌落后依然能够笑对人生;真正的成功不是拥有万人敬仰,而是能够被一个真心欣赏你的人需要。
如今,我和若兰一起经营着这家小公司。我们都不再是当年的自己——她不再是那个怯生生的小女孩,我也不再是那个冷若冰霜的女强人。
人这一辈子,遇见谁,错过谁,帮助谁,亏欠谁,兜兜转转,最终都会有答案。
而我最大的幸运,就是在十八岁那个大雪纷飞的下午,遇见了那个给我温暖的小女孩;又在多年后,被她原谅,被她救赎。
这世上最美的风景,不是你站在高处俯瞰众生,而是当你跌入低谷时,有人依然记得你曾经的好,向你伸出手,带你重新看见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