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太宗伐辽未成回到汴京,很不甘心。大臣中也出现了主战与主和两派争论。正在此时,又闻报:交州内乱,便暂把伐辽的事情放下。
太子太保乘机把镇守岭南的妹夫侯仁宝调回,加强自己的势力,与宰相卢多逊对抗,便面奏太宗:召回侯仁宝,面议讨伐交州。
太宗本已同意赵普的奏请,哪知卢多逊奏道:“先召仁宝,恐泄露机谋,不如密令仁宝出兵为好。”太宗准奏,赵普打算落空。
原来卢多逊专权,排挤赵普,常在太宗面前说赵普的坏话,使太宗让赵普当了有位无权的太子太保。这时,卢多逊怎肯让侯仁宝入朝?
太宗遂命侯仁宝为交州水陆转运使,孙全兴、刘澄、贾湜(音石shí)等为部属同伐交州。
开始时,交州兵未及防备,宋兵一到,霎时溃散,仁宝得到战船二百艘,大获全胜。再拟深入交地,仁宝为先锋,孙全兴等为后应。
孙全兴迟疑不进,只有侯仁宝一军,杀入交趾,沿途进击,势如破竹。忽接到交州掌权的大将黎桓来书,情愿出降。
仁宝信以为真,不甚戒备,到了夜间,黎桓率兵劫营。害得仁宝人不及甲,马不及鞍,仓猝抵敌,哪里支持得住,仁宝竟死于乱军之中。
转运使据实奏与太宗。太宗下诏班师,拿问孙全兴,就地立斩刘澄、贾湜。全兴入京后,立斩于市。赵普愈恨卢多逊。
卢多逊也一意提防赵普。凡是大臣的奏章,一律先由自己批阅。这样一来,虽然防备严密了,但也引起许多大臣不满。
一天,有几个曾在秦王府里任过职的官员,直入内廷,密奏太宗:“秦王廷美,骄恣不法,势将谋变。卢多逊交好秦王,恐未免有勾通的嫌疑。”
这话引起太宗的疑虑。因为宋太祖的两个儿子德昭自刎,德芳病殁之后,廷美很不安,经常说太宗辜负了太祖。这话免不了传入太宗耳中。
太宗遂召见赵普,与他密商。赵普就自告奋勇愿意监察秦王廷美和卢多逊,并借此机会表白自己,以取得太宗的信任。
赵普对太宗说:“当初老太后遗命,弟继兄位,我极力赞同,并手写诏命。由于我忠心和正直才招人忌恨,说我坏话。档册俱在,请陛下查阅。”
太宗令近侍查阅档册,发现了赵普所写的太后遗命和赵普表示拥立太宗的表章。
于是又召见赵普,太宗道:“谁能无过?我不到五十,已然知道四十九年的过错了。”便任命赵普为司徒兼侍中,封梁国公。
赵普明查暗访,了解到卢多逊的堂吏赵白,与秦王府孔目官阎密、小吏王继勋、樊德明互相串通;秦王和卢多逊交好,都由他们从中往来。
赵白曾经将中书机事,密告廷美,并且说:“多逊愿皇上死后,尽力事大王!”廷美也遣樊德明往告多逊:“承旨言合我意,我亦愿宫车早些晏驾呢。”又私赠多逊弓箭等物。
赵普一一入奏。太宗道:“兄终弟继,原有金匮遗言。但朕尚强壮,廷美怎么这样性急?”赵普奏道:“自夏禹起,只有传子之例,太祖已误,陛下岂能再误。”太宗不住点头。
没过几日,太宗将卢多逊下狱,捕赵白、阎密、王继勋、樊德明等。命翰林学士承旨李昉、学士扈蒙,卫尉卿崔仁冀,御史滕正中等秉公审讯。赵白等一一认罪。
太宗传旨,先把卢多逊发配崖州,后来竟死在那里。后降廷美为涪(音浮fú)陵县公,安置房州,妻楚国夫人张氏,削夺国封,即令迁往房州。
太宗又指派崇仪使阎彦进,御使袁廊,管理房州。各赐白金三百两,令他监察廷美,不得有误。廷美至房州,举动不得自由,阎彦进、袁廊日加侦察,致使廷美悲愤成疾,渐渐身体不支。
不久太宗见赵普专权,又纠缠个人恩怨,不免又猜忌起来,便对大臣们说:“赵普功高,我真不忍心再劳累他。应该让他享清福了。”
于是太宗让赵普也辞了职,诏命宋琪、李昉同平章事,因窦偁(音称chēng)殁,别选李穆、吕蒙正、李至三人,参知政事。随诏史官修《太平御览》一千卷。
一日,房州知州阎彦进入奏:涪陵公廷美病死了。太宗叹息道:“廷美自少刚愎,长益凶恶。朕因同是至亲,不忍加罪,远徙房州,令他闭门思过,不想…………”竟也涕流。
宋太祖的弟弟赵廷美活着的时候,跟太宗长子赵元佐不错,廷美得罪,元佐极力营救,曾被太宗斥责。
这时赵廷美的死信传来,元佐听了以后,愤极成狂。他先是用刀无故杀伤侍从。接着又纵酒放火,把太宗赐给的楚王宫烧了个精光。
宋太宗大怒,把元佐废为庶人,安置均州。经众大臣再三奏请,才把他幽居南宫。
在宋朝统治内部倾轧的同时,西夏贵族的内部也互相争战,发生分裂。拓拔部首领李继捧投附宋朝,愿留居宋朝的京师东京汴梁。
宋太宗派出都巡检曹光实,带兵进驻李继捧所献的夏、银、绥、宥(音右you)等四州。李继捧的弟弟继迁住在银州,不愿内迁。宋兵到来的时候,他赶紧召集兄弟、亲信商议对策。
他们都不愿投附宋朝,可一时也抵御不了宋兵,于是继迁和这些贵族逃入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抗宋自立。
继迁联络本族各部落,人马不断扩充,声势渐盛。公元983年,继迁先后进攻葭芦川、夏州三岔口和宥州,但都被宋兵战败。
984年宋朝的都巡检使曹光实,乘继迁战败的时候,发兵反攻。宋兵夜袭地斤泽,放火焚烧了四百余顶帐篷。继迁抵挡不住,仓猝逃跑。
继迁败逃至夏州黄羊平,他又召集各部落,准备向宋朝复仇。他拿出祖先的遗像说:“李氏世代占有这块土地,你们能跟我复兴吗?”部落长们点头允诺。
随后,他们就商议了一个诈降计,确定了诱杀曹光实、进攻银州的办法。继迁派人向曹光实递上降书,说自己已经山穷水尽,无路可走,请求归降。
曹光实信以为真,当即约定时间和受降地点,然后打发来人回去。到了那天,曹光实带领一百人马,来到约定的葭芦川。见继迁已经率领数十人,先在那里等候。
继迁很恭敬地请曹光实去收抚他的部下,曹光实很得意地答应;继迁引路,他昂然随往。
到了继迁的营帐之前,集合的部卒有几千人。继迁忽然举手挥鞭,大声喊道:“仇人已经来了,还不动手?”部卒们一声喊杀,大刀阔斧向曹光实等杀来。
曹光实手下只有百人,就是生着三头六臂,也招架不住。不一会儿都被杀死了。
继迁杀了曹光实,马上带领军队,乘势进攻银州。一下子就把银州完全占领,换上夏的旗号,并把手下的部落长都封了官。
紧急的边报传到汴京。宋太宗立即派遣田仁郎、李继隆、王侁等会师讨伐西夏。王侁统兵出银州北面,接连进攻西夏部落,杀死了继迁手下几个著名的部落长。

随后宋军又进兵浊轮川,继迁赶来增援,也被王侁麾兵杀败。继迁不得已放弃了银州退走。宋兵乘胜进攻,收复了银、麟、夏等三州。
继迁无路可走,986年降附于辽,继续对抗宋朝。辽朝封他为夏国王,还把宗室女义成公主嫁给了他。
这时辽景宗死了不久,他的儿子隆绪年幼,由萧太后摄政,恢复大契丹的国号。收降李继迁之后,萧太后更窥伺宋朝的土地,阴图南下。
宋朝镇守雄州的是宋太祖的舅舅贺怀浦及其子贺令图。他们见契丹主幼,委政萧氏,以为有机可乘,就上书请求出兵伐辽。
宋太宗第一次伐辽大败于高梁河之后,经过几年准备,仍想北进。他对宰相宋琪说:“晋高祖石敬瑭对契丹行父礼,割让北方燕云十六州,实在过于屈辱了。”
贺怀浦的奏报正合宋太宗的心意,于是再度发兵,二次伐辽。遂命曹彬领兵出雄州,田重进出飞狐,潘美、杨业出雁门,分三路进兵燕云。
第一路大军是二次伐辽的主力。曹彬派遣先锋李继隆向北进攻,接连攻下固安、新城二县,围住了涿州。
涿州守将贺斯,摆开兵马,出城迎战宋军。李继隆横槊直前,两将相逢,大战三十多个回合。賀斯浙浙支持不住,拍马便走,継隆急追数步,用カ一槊,正中贸斯背心,再一槊结果了他的性命。
李继隆麾兵冲杀,辽兵大败。宋军乘势夺取了涿州。
田重进出兵飞狐县南,部将荆嗣,率五百骑先行,忽然望见辽兵漫山遍野而来,差不多有两三万人。领兵辽将是西面招安使大鹏翼。
荆嗣急忙报告田重进,重进赶到前面,就着山岭地势,列阵迎敌。大鹏翼越上山岭,带兵冲杀。荆嗣短兵接战彼此拼命相争一直杀到半夜,不分胜负,方才收兵。
当晚辽兵驻扎在山上,宋兵结营在山下,两军对峙。接连战了两日,还是杀了个平手。荆嗣乘夜间,派出二百人马,让他们天亮时手执白旗在大道上奔驰,并请田重进向辽兵背后暗暗进兵。
天亮以后,大鹏翼在山头上远远望去,只见山下大道上烟尘滚滚,旗帜不断,疑是宋军的援兵,心里不免有些着慌。
这时,荆嗣领兵从正面杀来,大鹏翼只得怀着疑虑,整顿兵马前来迎战。两军正在酣战,不防田重进从后面杀来,辽兵惊慌失措,抵挡不住,纷纷后退。
大鹏翼心慌意乱,在乱军中被荆嗣一箭,射落马下。宋兵一拥而上,把大鹏翼擒了过来。辽兵失了主帅,四散奔逃。
大鹏翼被擒,飞狐、灵邱的辽军守将,闻风丧胆,先后向宋军投降了。这时,潘美、杨业一路人马,从西陉进兵,与辽兵大战在寰州城下。
潘美、杨业杀败辽兵,寰州、朔州相继开城归降。
捷报传到汴京,宋太宗非常高兴,百官也一齐祝贺。正在此时,曹彬派人来报,粮草不接,请求从涿州退到雄州就饷。太宗不准。
辽兵虽然失利,但是此时辽军大将耶律休哥正在集结军队,准备反攻。萧太后立即调动各路兵马,亲自率领,向南增援。
耶律休哥听到援兵将至,便出兵涿州。派少量军队向宋兵挑战,进行骚扰。当宋营正在埋锅造饭的时候,突然一股辽兵喊杀冲来。
宋兵立即撤火、列队,准备接战,可是辽兵拨头就走,退了下去。这种情况,一天要有好几次。夜间辽兵在宋营附近的山林峡谷之中,一会儿吹胡哨,一会儿敲战鼓,好像真要袭击宋营。
可是宋兵出营应战,又不见一人。四面搜索,也一无所获。宋军日夜被扰,白天吃不上饭,夜间睡不了觉,军兵将士都疲惫不堪。
进军的时候,只得结着方阵,在河岸平坡上慢慢地行进。唯恐中了埋伏。
偏偏这时,烈日当空,异常燥热。五月天气竟如伏天一样。兵士口渴得没有办法,见了河沟、水坑,顾不得脏净,净着抢着打水解渴。
忽然探马来报:耶律休哥已统兵前来。曹彬连忙下令各军,列阵应敌。过了一会儿,探马又报:辽朝萧太后亲自率领全国精锐部队前来接仗。这一惊非同小可。
曹彬与部下商议:“我军远来,力乏粮尽,怎么能当此大敌?不如暂且回师。”部下也都赞同。曹彬下令退兵。原来宋军已然慌了,这一退,全营兵马都不成列,一哄向南奔逃。
耶律休哥听说宋军已退,马上下令,出马追赶。一气追到歧沟关,赶上宋军。辽兵盛气杀来,宋兵困顿不振,战不数合败退下来。
曹彬等将官也控制不住军队了,只得随着败兵一路退却。沿途弃甲抛戈,不可胜数。夜渡拒马河,又淹死无数宋兵。
辽军紧追不舍,奔到沙河,宋军在慌乱中争着渡河,耶律休哥看好时机,纵兵冲了过来,一阵砍杀,河里堆满了宋兵的尸首。
辽军大获全胜。这时萧太后也统兵来到沙河,与耶律休哥会师。耶律休哥请乘胜南追。
萧太后见此大胜,很是高兴,对众将说:“盛夏不便行军,宋师正犯此忌,所以大败。我们不如还朝,待秋高马肥再进兵中原。”
随后萧太后改派大将耶律斜轸与宋军对峙,自己带领各路兵马,班师还燕。
涿州之战辽兵先退一步,以少胜多,宋军主力全部溃败了。曹彬等逃到易州,计点兵士伤亡了大半。只得向朝廷奏报,自行请罪。
宋太宗见到奏本,十分懊丧。一面诏令曹彬回京,一面重新调兵遣将,防守北边。
宋太宗还没有安排妥当,辽将耶律斜轸已率兵十万进犯边关。宋太宗的外甥贺令图驻守雄州,自恃骁勇,选兵出战,结果被耶律斜轸杀得大败,拼命逃回。
耶律斜轸指挥辽军围攻蔚州,形势十分危急,贺令图赶紧派人向驻军代州的潘美求援。潘美立即率军往援,与贺令图合兵,进军飞狐道。正巧在半路上遇见耶律斜轸,两军大战,宋兵又被杀败。
耶律斜轸乘胜入寰州,杀死守城宋兵千余人。
潘美败回代州,召集手下众将商议保卫云州、朔州等地。副将杨业劝潘美把边境居民迁入内地,并在应州石碣谷设下埋伏,待辽兵进攻时进行伏击。

可是护军王侁却说:“杨将军素来号称无敌,现在大敌当前不愿进攻,莫非不想保我大宋江山?”
杨业很生气,对潘美说:“我不是怕死,没有充足的准备,贸然出兵,有损无益。护军既然怀疑我,那么,我请求为你们作先头部队。”
杨业召集部下,准备出发,临行对潘美说:“我此去九死一生,辽兵机变莫测,请您派兵驻守陈家谷,那里地势险要,待我转战到此,您出兵夹击,进行接应,否则边境各州就很难保全了。”
潘美淡淡地答道:“我知道了。”杨业带了儿子延玉、延昭率兵出发了。
半路上遇见辽兵,杨业麾军冲杀过去。耶律斜轸稍一接战,拨马便退。杨业以为沿途平原,辽兵无法埋伏,便穷追猛打,耶律斜轸且战且退。
追了一程,忽然号炮连天,伏兵从四面杀来,蜂拥而至。耶律斜轸也带兵反扑过来。辽兵把宋兵围在核心。杨业带领二子,舍命冲杀,无奈辽军势众,宋兵已伤亡过半。
杨业左冲右突,硬是杀出一条血路,率领残兵向南奔跑。辽兵尚不肯舍,一齐追来。为了减少伤亡,阻住辽兵,杨业亲自断后,战一程,退一程,退向陈家谷。
潘美、王侁等早已领兵驻守在陈家谷中,等待杨业。王侁怕杨业独自立功,也想出兵攻辽,可是潘美不允。王侁很不满意,便自己率领部下,起兵出谷去了。
众将都想跟去争功,跃跃欲试,潘美也没了主意,便下令撤出陈家谷,沿交河西进。
行了二十多里,忽见王侁领兵退回,报告潘美:“前面辽兵铺天盖地杀来了,恐怕抵挡不了,快撤吧!”潘美也心里着慌,带兵退回代州去了。
杨业父子带领败兵好容易退到陈家谷,眼巴巴望着援军,哪知谷中空无一人。
杨业一看没有获得救援的希望了,便对二子延玉、延昭说道:“你我死在一起也是无益,我在此拒敌,你们赶快逃命,若能为我上报朝廷表明心迹,我死亦瞑目了。”
延玉说什么也不肯走,延昭道:“兄弟且保护父亲,我闯出重围,求得救兵,也许大家还能团聚。”
延昭说罢,飞身上马,杀向辽兵,辽兵万箭齐发,射中延昭膀臂,鲜血淋漓。他也顾不得裹伤,杀出重围,飞马求援去了。
杨业和延玉带领宋兵守住险要,继续和辽兵血战,一时把辽兵阻在谷口之外。在血战中,延玉身中数十箭,伤重身亡。杨业一见延玉已死,好像万箭穿胸,悲痛异常。
他回顾手下将士,已剩下不过数百人,便流泪说道:“你们有父母妻子,快各自逃生去吧。”将士们齐说:“生在一起,死在一处,我们决不抛下将军。”
辽兵又攻了上来,杨业上马率领宋兵拼死再战。他一人砍杀了数十辽兵辽将,自己身上也受伤多处。
正在浴血大战,忽然战马中箭倒地,杨业也被摔了下来,辽兵一拥而上,把杨业擒住。杨业部下也都战死,无一生还。
辽兵把杨业押到胡原地方,杨业见道旁有一石碑,上书“李陵碑”三字,大叫一声:“宁为杨业死,不为李陵生!”一头撞去,头破脑裂,死在碑前。
杨延昭突围至代州,向潘美请求援兵。潘美以为辽兵来势汹汹,恐怕抵御不住,所以犹豫不决。
正在此时,杨业碰死在李陵碑前的消息,传回代州。杨延昭万分悲愤,他把代州战事,详细向朝廷奏报。
宋太宗见潘、杨兵败,二次伐辽的宋兵全线崩溃,只得召回杨延昭加以抚慰。潘美降职,王侁除名。同时派张齐贤管理代州,与潘美同领军务。自此之后,宋朝对辽由攻势转取守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