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演义故事之宋史03平定江南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5-04-21 22:19:20

宋太祖埋葬了花蕊夫人后,不久就接到北方消息:北汉王刘钧病死,养子继恩继位。太祖觉得有机可乘,就命昭化军节度使李继勋督军北征。

继勋连破汉兵,将攻太原。北汉王刘继恩连忙遣使向辽乞援。

这时北汉司空郭无为遣人刺死继恩,另立继恩弟继元为北汉主,并联结辽兵抗宋。一时北汉军竟反攻到晋、绛二州。

宋太祖下令亲征北汉,进兵太原城下。无奈汉将刘继业,善战善守,围攻了三个月,仍然未能攻下。

在攻战中,宋将石汉卿阵亡,辽军又派出援兵,太祖只得退兵,转回东京汴梁。

这时候建都广州的南汉,国内极为昏暗混乱。南汉主刘张(音厂chǎng)宠幸一个波斯女子,酒色荒淫。原来的良臣战将非杀即逃,宦官龚澄枢、李托掌了大权。

宋太祖令南唐主李煜(音玉yù)转告刘张,劝他称臣,刘张不服,扣押了使臣,回信的语言也非常傲慢。

南唐主李煜把刘张的信奏报宋太祖。太祖便诏令潘美、尹崇珂领兵南征。

掌握南汉兵权的龚澄枢,只好硬着头皮领兵赴贺州,抵御宋军。行至半路,听说宋军距贺州只有三十里了,大惊失色,急忙退回。

刘张急得没有办法。大将伍彦柔,率水师援贺州。船至城外,天色微明,彦柔大模大样地坐在胡床上指挥军士登岸。

不料宋军早已埋伏岸边,突然杀出,把汉兵冲作数段。汉兵大乱,彦柔被俘。

宋军斩伍彦柔,悬首高竿,向贺州的南汉守军示威。贺州守兵惊慌失措,四散奔逃。第二天宋军就轻而易举地攻下了贺州。

刘张等束手无策,只得起用原来的大将潘崇彻,领兵三万驻守贺江。潘崇彻曾被陷害过,虽然受命统军,可也是坐观成败。

这时宋军连连取胜,攻下昭、桂、连三州,逼近韶州。此城一失,广州就无法再守。刘张急令李承偓为帅,统领战象去韶州防御。

宋兵一见南汉列象为阵,也不免慌张起来。潘美道:“不怕!”立即下令,把军中的强弓硬弩都集中起来,对着象猛射过去。

大象中箭,向后退窜,骑象士兵纷纷坠地。宋军乘势掩杀,一举占领了韶州。李承偓抵敌不住,弃城而逃。

刘张接到败报,吓得面无人色。他又听宫女的话,任命郭崇岳统兵六万,驻防马径。这个郭崇岳毫无智勇,只是迷信鬼神,日夜祈祷,妄想请几位天兵天将来退宋兵。

偏偏鬼神无灵。宋军大进,连克英州、雄州,南汉大将潘崇彻也投降了宋朝。刘张垂头丧气,只得向潘美求和。

潘美不许求和。更进兵马径,立营双女山下。距南汉都城广州仅有十里。刘张逃生要紧,把妻女财货装了十几艘大船,想渡海亡命,不料想船只又被宦官偷跑了。

刘张打算投降。郭崇岳说:“城内还有数万军队,可以一战,如果不胜,再降不迟。”于是编木为栅,设立营寨,阻止宋军进攻。

潘美看了笑道:“他们自以为木栅坚固,若用火攻,定获全胜。”便挑选军士,每人两个火把,乘夜间无人,暗暗接近敌营。

一声号令,宋兵乘风放火,烈焰冲天。可怜南汉兵士被烧得焦头烂额,连郭崇岳也被烧死。

龚澄枢、李托等怕宋军劫夺他们的财宝,便放火把府库宫殿全部烧毁。顿时广州城内大乱,无人守城。

宋兵到了城下,立即登城。南汉主刘张和龚澄枢、李托等文武官员97人,全部做了宋军的俘虏。至此南汉亡国。宋军把南汉主刘张押送汴京,太祖在崇德门亲受汉俘,并责备刘张抗命。

刘张叩首道:“臣年十六即位。龚澄枢、李托都是先父旧人,每事统由他们做主。所以澄枢等实是国主,臣似臣子一般。还望皇上明察。”

太祖命大理卿高继申,审理澄枢等一干人犯。澄枢等招认种种奸谀不讳。当即请旨,将龚澄枢、李托等推出午门外斩首。

太祖特赦刘张,授他为检校太保右平牛卫大将军,封恩赦侯。并赐宅第,令其居住,发还珠宝金帛。刘张弟保兴及其下属,俱分别授职。

刘张用美珠结成一条龙,头角爪牙,惟妙惟肖,献给太祖,以表特赦之恩。太祖对左右说:“刘张心灵手巧,做工细致。如果这样细心治理国家,何至灭亡呢!”群臣唯唯称是。

一天,宋太祖与刘张游讲武池,太祖斟给他一杯酒,刘张吓得痛哭,太祖自己把酒一饮而尽。刘面有愧色,因为他常用药酒毒死大臣。

南汉灭亡。南唐主李煜非常不安。于是他派弟弟李从善来汴京谒见太祖。将国号改称江南国主。太祖准他的请求,从优招待从善,临行时送他白银五万两。

李从善还朝,将太祖准请情形和赠银五万两的事,向李煜奏明。这五万两白银正是南唐主李煜暗贿赵普的银数。君臣都不禁惊讶。

南唐大将林仁肇见宋灭南汉,劳师远征,兵困马乏,认为有机可乘。就上书李煜请求出兵攻宋。李煜坚决不从,只知每天饮酒作乐。

宋太祖早知林仁肇骁勇,久负盛名,所以不敢轻敌。就命宋将沿境设防,但是心中总不忘怀江南,就想除去仁肇,以便进兵。

开宝四年,李从善又奉命来汴京朝贡。太祖把从善婉言留住,赐给一所大住宅,并授泰宁军节度使。

李煜屡次上表奏请让从善回来,偏偏太祖不准。回诏称:“从善多才,朕将重用。当今南北一家,何分彼此,愿卿勿虑!”李煜不知何故,常派人去从善处,探听消息。

这时南北通使,往来频繁。太祖即派画师伪装使臣,往见仁肇,将他的相貌,偷偷地画了回来,挂在宫廷的别室里。

一天,从善谒见太祖,由廷臣引进别室。廷臣指着画像故意问道:“你认识这个人吗?”李从善惊诧道:“他是敝国留守林仁肇,为什么留像在此?”

廷臣装作为难,半晌才说:“足下已在京供职,不妨直告。皇上爱仁肇之才,召他前来。他也愿来归,先奉此像为质。他若来,怕不是一个节度使哩!”

李从善暗自派人转报李煜,李煜召问林仁肇,是否接受过宋朝的诏书?林仁肇不知内里情形,自然回答:“没有。”

李煜也不查明真假,便认为林仁肇故意欺骗。当时赐给仁肇酒宴,在酒里暗下毒药。仁肇宴罢回府,毒性发作,就一命呜呼了。

太祖闻仁肇已死,大加欣慰。仍扣留从善。并且命令他转达意旨,召李煜入朝。李煜只命使者进贡来朝,不肯入京。太祖屡诏不至,决定发兵往征。

宋太祖命曹彬为帅,潘美为副,兵伐南唐。临行,太祖嘱咐曹彬:“切勿残杀百姓,不要加害李煜一家。不听命令者,可先斩后奏。”说罢拔出宝剑,交给了曹彬。

说江南池州有一叫樊若水的人,在南唐考为进士,一再被黜,久想投宋。便以钓鱼为名,往返采石江上。用长绳测量江面宽狭。

他闻听宋朝出师,就潜来汴都,陈上平南策,太祖立即召见,若水呈上长江图。太祖大喜道:“得此详图,敌人在我目中了!”于是委任樊若水为右参赞大夫,令赴军前效用。

太祖又遣使去荆湖造黄黑龙船数千艘,船上载满巨竹,自荆渚东下。这时南唐守军,以为是江上巡卒,未加阻拦。

宋军顺流直下,直抵池州。池州守将戈产,派兵侦察,方知宋兵南征确音,急得手足无措,竟弃城逃走了。

曹彬等驰入池州,未杀一人。随后又进兵铜陵,才遇江南兵前来抵御。怎禁得住宋军一阵驱杀,不到数时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宋军再进石碑口。樊若水用巨竹督造浮桥,浮桥造好移置采石,不差分毫。曹彬令潘美带着步兵,先行渡江,好似平地一样。

当时李煜正与一帮文士填词、作画。探马报告军情,学士张洎(音季jì)道:“臣遍读古书,未闻有江上造浮桥之事,想系讹传!”李煜也笑道:“我也说他是儿戏,不足深虑!”

李煜话音没落,又有探马来报:“宋军过江了!”李煜才觉着急,立刻派遣镇守节度使同平章事郑彦华,督水军万人,都虞候杜真领步兵万人,前去抵御。

郑彦华带领战船,溯江鸣鼓,急奔浮桥。潘美立刻选派五千名弓弩手,排到岸上,一声鼓号,箭如飞蝗,射得来舰东倒西歪,无处停泊,只好倒退回去。

杜真也领步兵来到,潘美不待杜真列阵,便杀将过去,宋兵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又把杜真杀得七零八落,向南溃逃。

南唐已经危在旦夕,但南唐主李煜依然醉生梦死。他有宫女窅(音渺miǎo)娘,用帛缠足,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上跳舞。

李煜也自知将要亡国,但是并不想挽回局面,只是与臣下日夜饮酒作文章,表示忧愁而已。大臣潘佑上书直言李煜的过失,李煜哪里听得进去,反而大怒,把潘佑逮捕下狱。

潘佑情知不免亡国,又极恨李煜的昏庸和荒淫,便在狱中自缢身死。

这时宋军已捣破白鹭州,进泊新村港,并分军去攻溧水。江南统军使李雄,有子七人,先后战死。宋师曹彬亲督大军。进攻秦淮。

秦淮河在金陵城南,水道可达城中。江南兵水陆数万,列阵城下,扼河防守。

宋军临河待渡,但船没有集齐。潘美勃然大怒道:“我提兵数万,战必胜,攻必克,难道这区区衣带水,就不能过吗?”说着将马一拍,跃入水中,强行渡河。

各军看主将渡河,自然跟了过去,就是不骑马的步兵,也凫水直达对岸。江南兵前来抵御,均被宋军杀败。

李煜接受大学士张洎献策,命军士登城固守。可是掌握军事指挥大权的皇甫继勋这时却在后院召集僧道,诵经念咒,专求仙佛保佑,毫不过问军事。

炮声震耳,李煜急忙登城。只见宋军旌旗遍野,便问守卒:“宋军已到城下,为何不来报我?”守卒答道:“皇甫统帅,不准入报,所以不曾上达!”

李煜飞诏驻湖口的都虞候朱令赟(音晕yūn),令他速来救援。朱令赟接到诏令,驾战船顺流而下,直抵采石。朱令赟欲烧毁浮桥,截断宋军后路。

曹彬得知消息,立即召见战棹都部署王明,授他密计,令他按计而行。王明遵从主帅将令,在浮桥上竖起无数长木,上悬旗帜,仿佛和帆樯相似,作为疑兵。

朱令赟驾着大舰船,星夜前来。他遥望前面帆樯林立,差不多有几千艘战船,不觉惊疑起来,当即命水手停船,暂泊皖口待命。

时至夜半,忽听战鼓声响,水陆相应。只见江中来了许多战船,火炬通明,乘流急驶冲了过来。再看岸上,无数步兵涌来,也是松明火把,照如白昼,和水军遥相呼应,水陆夹击,杀了过来。

朱令赟也分辨不出有多少宋兵,怕忙中有失,不敢分兵抗拒,只命军士放火,先将来船堵住。

忽然北风大起,朱令赟战船正在南面,那火势随风吹转,正好烧着自己。霎时全军大乱。令赟也惊恐万状,急令转舵返航。

朱令赟所驾船身高大,行动不灵。他见宋军跃上大船,吓得魂飞天外。朱令赟正想跳水脱身,不想一员大将大吼一声,把朱令赟打倒船上,随着几名宋军用绳索捆起来,扛将去了。

曹彬只用水兵五千人、步兵五千人,把令赟部下十万人,半夜工夫,扫得精光。金陵城内不禁大骇。

李煜急派徐铉出使汴京,谒见宋太祖,哀求罢兵。徐铉说:“南唐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没有过错,陛下出兵讨伐,于理不通。”

太祖拔剑置于案上,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能战即战,不能战即降。你要饶舌,可视此剑!”徐铉大惊失色,辞归江南。

李煜闻太祖不肯罢兵,更觉惶惶不安。这时常州又送来急报。乃是吴越王钱俶(音处chù)奉太祖命令,来攻常州,已然占领了江阴和宜兴。

这时曹彬又派人对李煜说:“大势已去,孤城难守,若能投降还算上策,否则城破,不免残杀,请早自为计。”李煜尚犹疑不决,曹彬乃决意攻城。

但曹彬又想大兵一入,害及百姓,虽有禁令,怕不能顾全。左思右想,想出一条计策,伪装有病不能视事。

众将闻知主帅有病,都来探视慰问。曹彬道:“我病不是药可以医治的,只要入城之后不妄杀一人,我的病就痊愈了!”众将应允,当面起誓。曹彬才笑逐颜开。

曹彬亲领大军,攻入城中。李煜至此,无计可施,只好率领群臣,到军门请罪。曹彬好言安慰,待以宾礼。当时请李煜回宫换装,即日启程回汴京。

李煜入宫更衣,有人对曹彬说:“他入宫自杀,如何是好?”曹彬笑道:“李煜优柔寡断,既已投降,怎肯自杀!”不久,李煜率领宰相汤悦等四十余人,同往汴京。南唐平定。

曹彬凯旋回京,李煜等俘虏跪见太祖请罪。太祖下诏封李煜为建命侯,子弟等一并授官。李煜等叩谢而退。

随后,太祖等大宴群臣为曹彬庆功,晋升曹彬为枢密使,潘美升任宣徽北院使。唯有曹翰因江州未平,仍留江南未回。

吴越王钱俶遣使臣朝贺。太祖面谕使臣道:“你的主帅攻克常州,立有大功。我很想和他见面,见面之后就让他回去,决不食言!”使臣领命回去。

钱俶奉太祖命,与妻子孙氏、儿子惟浚来汴京。太祖命皇子德昭,出郊迎接,并特赐一座豪华的宅院,名为礼贤宅,令钱俶寓居。

虽然宋太祖对钱俶赏赐优厚,优礼相待。但是住在汴京,钱俶心中总是不安。可也不敢贸然请求归国。

这时正值三月,太祖要去西京,行郊祀礼。钱俶要求随行护驾。太祖说:“南北风土不同,天气将热,卿不如早日归国。”钱俶万分感激。

钱俶临行前,太祖在讲武殿饯行。宴饮完毕时,太祖将一个黄包袱交给钱俶,告诉他途中才能打开。

钱俶启程后,在路上想起太祖赐的黄包袱,命人拿来,打开一看,尽是群臣启奏扣留钱俶的奏折,有数十百件。钱俶又感激又害怕,于是上表感激。

太祖从西京行郊祀礼回来以后,过了月余,群臣聚议,商定征伐北汉。派侍卫都指挥使党进、宣徽北院使潘美、杨光美、牛光进、米文义等,率军北伐,分道攻汉。党进等依诏进兵,连败北汉军,将进太原。太祖又命行营都监郭进等,分攻忻、代、汾、沁、辽、石等州,各路大军纷纷报捷。

北汉主刘继元急向辽国求援,辽相耶律沙统兵来援。党进准备和辽兵鏖战一场,分个胜负。正在此时,党进忽然接到汴都急报:太祖病重,促令班师。党进等只好退兵还朝。

太祖自西京回汴都后,就觉身体不适,几经医治得愈。到了初冬,自觉身体健康,常到各处巡游,还顺便到晋王光义宅饮酒作乐。

过了几天,觉得身体不适,渐渐不能支持,继而卧病不起。一切国政,均委光义代理。平时,宋太祖兄弟之间情同手足。此时,晋王赵光义白天处理朝政,夜间亲自侍候兄长。

这天,大雪飘飘,光义入宫稍迟。忽由内侍急召,令他即刻入宫。光义奉命,来到太祖榻前。只见太祖哮喘异常,望着光义,一时说不出话来。

光义就榻前慰问。太祖眼睁睁地瞧着外面,光义未奉面谕,即命内侍等退出,只留他自己一人在太祖面前。

内侍等不敢有违,退出宫门,远远地立在外面,探望着门内动静。忽而听太祖嘱咐光义,语言若断若续,声音过低,听不清楚。

过了片刻,又见窗上人影摇晃,既而听到柱斧戳地声,又听太祖高声道:“你好好去做!”这一声音听着非常凄厉悲惨。

突然,晋王光义至寝宫门侧,传呼内侍,速请皇后、皇子等到来。宋太祖在位一十七年,他建立了宋朝,并用十三年时间平定了江南大部。

不一时,皇后、皇子陆续来到榻前。只见太祖目定口开,悠然归天去了。皇后宋氏,皇子德昭、德芳,抚床大哭,皇弟光美也痛哭失声。

宋后自思孤儿寡母,不知结果如何,但晋王手握大权,势不能和他相争,只好低首下心,含哀相嘱。光义也满口好话,敷衍目前。

公元976年,赵光义即位,称太宗皇帝。太宗即位第二年,改名为灵。随后又选潞州刺史李处耘第二女入宫,立李氏为后。

公元978年,正是宋太宗即位的第三年。吴越王钱俶与平海节度使陈洪进,先后入朝,到了汴京。

这个陈洪进,原是南唐主李煜手下的一个节度使,掌握漳、泉二州。南唐被平定之后,他很不自安。此次入朝,便将漳、泉二州版图献给宋太宗。太宗授给他高官、宅第。

钱俶见陈洪进献出版图,心中十分着急,为了保住国土,便呈上表章,要求罢去吴越国王,情愿解甲归田,终享天年。但是太宗不准。

钱俶急得无法,大臣崔冀道:“朝廷意旨,不言可知,大王若不纳土,大祸即至了!”群臣议论纷纷。钱俶无法,次日上表献上吴越十三州土地尽归宋廷。

太宗褒奖了钱俶。随后下道谕书:以淮南节度使管内,封钱俶为淮海国王,仍赐宁淮镇海崇文耀武宣德守道功臣。钱俶子弟俱封官职。

吴越国王钱俶迁驻太宗皇帝赐的宅第。从此自钱镠得吴越国,共五世,统治八十一年而亡。东南一带尽为宋朝版图。

0 阅读:3

划过指尖有烟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