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演义故事之宋史02杯酒释兵权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5-04-18 22:17:05

宋太祖赵匡胤做了皇帝,追崇祖考,尊生母杜氏为皇太后。杜氏登殿受贺,见匡胤和群臣都来朝拜,并无喜色,而面带愁容。

杜氏回宫后,左右问她因何不乐?杜氏说:“古人说‘为君难’,做皇帝如果治国有道,可以一世尊荣,如果治国无道,恐怕再想当老百姓也不成了!”匡胤闻言,连忙再拜,说:“谨遵慈训!”

赵匡胤原配贺氏,已病殁,留下一子二女;续娶王氏,册立为皇后。匡胤之妹,被封为燕国长公主。

燕国长公主曾嫁与米福德为妻,米福德早死,公主守寡在家。她年轻孀居,对着春花秋月,倍增伤感。宋太祖见妹妹如此少言寡欢,十分怜悯。

这天退朝,宋太祖想起殿前副点检高怀德,壮年丧妻,正想续弦,与妹妹倒也合适,就进宫和杜太后商议。

杜太后闻听太祖要将燕国长公主再嫁高怀德,心中迟疑不决,说:“且待问明你妹妹的心意,再做安排。”

太祖走后,杜太后即将女儿召来,密议再嫁之事。公主脸上微红,低头不语。杜太后说:“这是你兄长的意思。”公主说:“兄长为天子,女儿怎敢有违!”

宋太祖听说妹妹有意再嫁,就召来赵普、窦仪,托他二人做媒。赵普十分高兴,就与窦仪到高怀德家去了。

高怀德曾见过公主,知道十分美貌,况且又是天子之妹,所以就满口答应下来。

宋太祖择定吉日,给妹妹完婚,随即下诏,封高怀德为驸马都尉,赐给府第兴宁坊,立即成亲。文武百官都来祝贺。

新婚燕尔,高怀德和燕国长公主相亲相爱,十分美满。不久,宋太祖传旨,命高怀德出兵潞州,征伐李筠(yun)。

原来,李筠本是周朝的检校太尉,领兵驻在潞州。宋太祖即位后,加封他为中书令,派使臣前去传旨。

使臣来到潞州,李筠勉强出来接旨,设宴招待使臣。酒过三巡,李筠忽然命人将周太祖的画像悬挂中堂,尊重地看看画像,痛哭起来。左右一见,大惊失色。

使臣回京,将此事奏知宋太祖。太祖不加追究,置之不理。

这时,北汉主刘钧,闻听李筠对宋朝不满,就派人送来书信,约李筠共同起兵反宋。李筠的长子守节说:“潞州兵马不足以抵挡宋朝,望父亲持重!”

李筠大怒说:“赵匡胤陈桥兵变,回军逼官,篡了周朝的皇位,大逆不道,难道我还能归顺他吗!”守节说:“就是反宋,也要想一个万全之策。”

李守节给父亲献计:“将北汉书信送交宋帝,以示忠诚;以后趁其不备再相机起兵。”李筠说:“这倒是条妙计。”

李筠即命李守节去宋廷献书,嘱咐说:“你可去窥探宋室动静,如遇故人,也可约他做个内应。”守节领命而去。

李守节来到汴京,朝见宋太祖,献上北汉书信。宋太祖说:“你父如此忠诚,实堪嘉慰。”随即封守节为皇城使,留在京城,另派使臣去潞州。

使臣持宋太祖亲笔诏书到潞州见李筠。李筠见儿子被留在京城,心中起疑,即将宋使留住不放。

李守节在京城为官,见宋朝十分安定,各地守将都奉表归顺,毫无异言。他连忙写信给父亲:效忠宋室,勿生异念。

但是,潞州传来信息:李筠扣留宋使不放。这日,宋太祖将李守节召上殿来,说:“你父亲叛逆已明,你要在此抵罪。”守节连忙叩头,说:“臣已规劝父亲,勿生异心。”

太祖笑道:“朕早知道了。可以赦你回去,告知你父,还是归顺大宋为是。”守节连忙谢恩,星夜返回潞州去了。

李守节回到潞州,入见李筠,劝父万勿用兵,放回使臣,向宋帝谢罪。李筠不听,说:“你既已回来,还怕什么!”

李筠命人写了檄文,历数赵匡胤不忠不孝,布告天下,并将宋使押送北汉,要求共同出兵反宋。

李筠派大将儋(dān)珪袭击泽州。泽州刺史张福不知潞州事变,开城迎接儋珪,被儋珪一刀杀死。

儋珪派人向李筠告捷。李筠大喜。从事闾丘仲卿献计,说潞州孤单起事,形势危险,不如西下太行,占据洛邑,立住脚跟,再向东征,方为上计。李筠不听。

北汉主刘钧领兵前来,李筠到太平驿迎接。刘钧封李筠为平西王,赐马三百匹。李筠说:“我受周主厚恩,虽死不辞。”刘钧默然不语。

原来,北汉与周朝乃是世仇,因此刘钧对李筠有猜疑。刘钧命宣徽使卢赞监督李筠的兵马,李筠心中不服。

李筠命李守节留守潞州,亲率大军向南讨宋。

军报传到宋廷,太祖命石守信为统帅、高怀德为副帅,兴师北征。太祖说:“二卿此行,要迅速进兵,万勿放李筠西下太行。”

高怀德下朝回府,向燕国长公主告别。公主不舍,含泪说:“愿君马到成功!”怀德说:“李筠区区小丑,有何难平!”

石守信和高怀德领兵出征,途中,又闻听太祖另派慕容延钊、王全斌在东路出兵,夹击李筠,更加放胆前进。

大军行至长平,望见前面有敌营驻扎,石守信命列阵搦战。只听营中鼓声阵阵,李筠跃马而出。

李筠指着石、高二人,说:“二位将军,为何甘心附逆?快快随我倒戈反宋,尚可赎罪!”高怀德不等他说完,拧枪杀了过去。

李筠也率兵杀了过来。两军厮杀,鏖战一场,看看天色已晚,各自收兵。

次日,两军出阵,正杀得难解难分,忽见慕容延钊的一支兵马来到,突入李筠阵内。李筠的兵马顿时散乱,被冲做数截。

石守信、高怀德趁势挥兵掩杀。李筠不敢恋战,从侧面冲开一条路,拨马返奔,败了下去。宋军追杀一阵,方才收兵。

宋军得胜,石守信与慕容延钊、高怀德商议继续进兵。次日,传令拔营,三军并进,去泽州接应王全斌。

行军数十里,至大会砦(zhài)。这砦倚山为固,形势险要,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宋军乘着锐气,猛攻数次,都被矢石射回。高怀德大怒,要亲自冒着滚石乱箭冲上去,被延钊拦住。

慕容延钊说:“王将军如到泽州,砦内必有消息,待他军心一乱,便容易攻下了。”于是,择地扎营,休息一宵,次日再攻。

宋军连攻数日,砦内坚守如故,并无内乱情状。延钊与守信商议破砦之策,附耳数语,守信大喜,依计而行。

这天,延钊出马,直至砦前,指名要败将李筠出战,杀他三百回合。李筠被激怒,即出砦迎敌。

两下相见,延钊也不答话,抡刀直取李筠,二人酣战二十回合,高怀德纵马向前,大呼:“看我杀这叛贼!”延钊闻声,虚晃一刀,拨马回阵。

怀德与李筠又大战二十回合,故意装作力怯,败退回去。延钊又来接战。李筠大喊:“你们一齐来,我也不怕!”

李筠挥舞大刀,越战越勇,砦内又出来卢赞、卫融上前助战。慕容延钊拨马败退,李筠驱兵追赶。

延钊、怀德且战且退,李筠奋力追赶。奔驰了五六里地,只听一声炮响,石守信的伏兵,从两旁突出,杀入李筠军中。

延钊、怀德也杀了回来,李筠三面受敌,军兵大乱。卢赞、卫融也惊慌地后退,返军北去。

只剩下李筠一支孤军,如何能够支撑?他连忙冲出重围,向北败走。延钊、守信挥兵追杀,李筠手下兵士伤亡无数。

李筠退到大会砦前,只见砦外已竖起大宋旗号。有一位金盔铁甲的宋将,从砦内杀出,吓得李筠大叫一声,向西北逃去。

原来,宋将正是王全斌。因为去泽州的路上山多崎岖,他怕孤军有失,中途绕走大会砦,来会石守信和高怀德。彼此相见,十分欢喜。

宋军入砦,正准备设宴庆功,忽报:御驾将至。石守信等连忙命军士们列队,出迎宋太祖。石守信等四将,摆队迎出十里,拥护着宋太祖进了大会砦。

次日,太祖御驾亲征。途中山岭复杂,乱石满道,难以行军。太祖下马,亲自将路上的大石移去。众将士一见,纷纷搬石开路。

不多时,开出一条大道,军士们群情振奋,士气倍增,欢呼着向泽州进发。

将近泽州,只见敌营已扎在险要地带,阻住大军前进。太祖便传旨进攻。李筠、卢赞出营交战,延钊、怀德向前厮杀。

战了几个回合,高怀德将卢赞打下马来。敌阵中又有一将驰出,直奔怀德杀来,原来是河南节度使范守图。

王全斌舞枪催马,直取范守图。他和怀德双枪并举,杀得范守图手忙脚乱,一失手被怀德活捉过去

李筠见连失两将,不能恋战,只得和卫融回马收兵,退进了泽州城。宋军追至城下,四面围攻。都校马全义攻南门,率勇士十人,冒着乱箭滚石攀登城墙,只见城内火起。

原来,李筠进入泽州,即命儋珪守城。儋珪见宋军势大,竟从城角溜下去逃走了。

李筠听说已无人守城,惊惶失措。其妾刘氏劝李筠出走去守潞州。这时,闻报宋军已经破城,无法冲出,李筠要取柴自焚。

刘氏见丈夫要殉难,也欲从死。李筠说:“你身怀有孕,后倘生男,也好报仇。快去逃生吧!”刘氏号哭着逃命去了。

李筠纵火自焚身死。宋军杀入城中。宋太祖入城,命熄火安民。宋军擒住卫融,推到太祖面前。

太祖劝卫融降顺,卫融大骂不从。军士们用铁鞭猛击,卫融血流满面,大呼:“死不投降,也值得了!”太祖见他语直气壮,忙命军士松绑,封他为太府卿。

过了一天,宋太祖率兵进攻潞州。李守节大惊,欲向北汉求援,但北汉主刘钧早已逃走了。他只得束手待毙。

宋太祖在城下传谕,命守节降顺。守节大开城门,跪迎宋主。太祖说:“你父叛逆,你却忠诚。朕特赦你罪,封为团练使。”守节谢恩。

平定潞州后,宋太祖班师回京。这天,南唐派人前来朝贺,并呈上李重进的密书一封。原来是李重进要和南唐一同出兵反宋。

这李重进乃是周太祖郭威的外甥,曾任淮南节度使,镇守扬州。宋太祖即位,加封他为中书令,移驻青州。李筠反宋,重进就想联合;李筠失败,他又欲联合南唐。

宋太祖命石守信、王审琦、李处耘、宋偓四将征伐李重进。兵临城下,重进命向美、湛敬统二将迎敌,向美被杀,湛敬统败回,兵士已丧失大半,已无法再战,李重进大惊失色。

宋军喊声震天,鼓角齐鸣,宋太祖御驾亲征。李重进上城楼一看,长叹一声,下了城楼说:“我本周室旧臣,理应一死报主!”随即举火自焚。

宋太祖平定了李重进,回到汴京。他时常和供奉官翟守珣微服出行。守珣说:“陛下幸得天下,尚不安定,这样出来,恐有不测。”太祖说:“人心所归,断不会被人暗算。”

太祖和守珣来到赵普家。赵普连忙迎至厅上,也劝太祖要珍重。太祖说:“如有人应天顺人,任他所为,朕也不禁止。”

赵普说:“陛下确是圣明,但普天下人人悦服,臣不敢断言。就是领兵将帅,个个可靠吗?”太祖说:“石守信、王审琦诸将帅,都是我的故人,难道他们还会生变吗?”

赵普说:“臣不敢怀疑将帅们不忠,只是他们的部下如逼他们生变,他们就不得已从众了。依臣之见,大权都归天子,就会平安无事了。”太祖微微点头。

到了建隆二年(961年),各将帅依然没有变动。赵普心中暗暗着急。到了闰三月间,太祖才调慕容延钊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免去殿前都点检一职,也不任命他人。

夏秋之交,太祖与赵普在便殿闲谈,说:“从唐至今,变乱不休。朕欲息兵安民,定个长远计划,卿看应如何办理?”赵普说:“以往变乱,都是君弱臣强;若把将帅的兵权撤销,天下就平安了。”

次日,宋太祖在便殿设宴,请石守信、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微等人饮酒。太祖说:“朕为天子一年有余,总是睡不安枕。”

石守信等连忙离座,说:“陛下还有什么忧虑?”太祖说道:“这个皇帝宝位,谁不想坐呢?”

石守信等人闻言,连忙跪下,说:“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下已定,谁还敢生异心!”太祖说:“如有人强将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也就骑虎难下了!”

石守信等叩头哭泣,说:“望陛下与臣等指一条生路。”太祖说:“卿等且起来,朕有几句话和你们商议。”

太祖说:“人生怎能有几百年寿数!卿等不如释出兵权,出外做官,多置良田,多买些歌童舞女,欢度晚年。从此君臣上下相安,岂不是上策!”

过了几天,石守信等将帅,都上表告病,望免其兵权。太祖遂封石守信、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微等为各地节度使。

驸马都尉高怀德,也免去了殿前副都点检的兵权,封为归德节度使。太祖又赏给他们许多金银财宝,都欢欢喜喜地上任去了。

后来,宋太祖欲调天雄军节度使、太师符彦卿统领京城的禁军。赵普说:“彦卿位极人臣,怎能再与兵权?”太祖说:“我待彦卿甚厚,他不至负我。”赵普说:“陛下当初如何负周世宗呢?”太祖默然不语。

不久,永兴军、安远军、护国军、定国军、保大军各路节度使进京朝见。宋太祖命在后苑摆宴。

饮酒之间,太祖说:“卿等在外领兵,十分劳苦,这并非朕优待贤官。”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忙离席跪下,说:“臣已年老,请陛下放我归乡。”太祖连忙扶起。

安远军节度使武行德,没有领会太祖的本意,反而说起当年的战功和劳苦。太祖说:“这是从前的事了,不值再谈了。”

第二天,宋太祖传旨,免去武行德的官职,保留了王彦超的职位。从此,四外兵权,大都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这年,杜太后病危,召集子孙和枢密使赵普进宫。杜太后先对太祖说:“周世宗以幼儿为帝,所以你得了天下。你百年以后,要将帝位传与光义;光义传光美,再传德昭;万不可以幼儿为帝。”

赵普记下太后遗嘱,藏于金匮中。两日后,杜太后病殁,举国致哀。

宋太祖用赵普计,收回宿将兵权,又另派将帅分兵镇守延州、庆州、环州、原州、灵武、关南、晋州、太原等地;诸将家属都留住京都,待遇甚厚。

关南有人进京,控告李汉超强掠民女和财物。太祖将告状人传上殿来,说:“汉超乃朕责臣,驻关南有功,你女嫁他为妾,也算荣耀!”遂命人将告状人赶了回去。

随后,太祖又派一密使,到关南告知汉超,命他速将民女和财物退还原主。汉超感激涕零,上表谢罪。

宋太祖建隆四年改元为乾德元年,百官朝贺。这时,武平节度使周保权派使臣前来告急,说衡州张文表兴兵作乱,袭取潭州。

宋太祖命慕容延钊、李处耘率兵南下。临行时,太祖说:“你二人进军湖南,路过荆州,可以一齐平服了它,才是万全之策。”二人领命而去。

慕容延钊、李处耘进军,袭据江陵,进图潭州。此时,湖南将校杨师璠已杀张文表,潭州空虚,宋军不费一刀一兵即得城池。延钊又率兵向朗州进发。

武平节度使、朗州大都督周保权,年方二十一二岁,毫无主见。牙将张从富迎击宋军,在澧(lǐ)江被李处耘杀得大败,逃回朗州。

李处耘得胜,将俘虏中肥胖的割下肉做饼,分给士兵们吃。因此,那些侥幸逃回朗州的士兵,都说宋军吃人肉,全城大震。

朗州陷入恐慌之中,人民纷纷逃走。至宋军攻入,全城大乱。张从富也逃到西山。周保权被俘,解往汴京。

平定了湖南十四州,宋太祖命慕容延钊、李处耘还朝。周保权见了宋太祖跪拜,浑身乱抖。太祖赦了他,封他为右十牛卫上将军。

乾德三年,范质、王溥(pǔ)、魏仁浦三人罢相;用赵普为同平章事——宰相;又用薛居正、吕余庆为参知政事,比宰相低一级。

这天晚上,大雪纷飞,宋太祖冒着风雪,来到赵普家中;赵光义也来了。君臣以羊羔美酒消寒,商议着进攻四川,平灭后蜀。

此时后蜀主名孟昶(chǎng),荒淫无度,滥任臣僚。他闻听宋军平了湖南,就大增水陆各军,倚蜀道险阻、长江三峡,严密防守,命牙将赵彦韬去联合北汉,共同反宋。

赵彦韬阳奉阴违,将孟昶的书信带到汴京,呈给宋太祖。太祖见信,笑道:“这回出师有名了。”随即派王全斌、刘光义、崔彦进率兵伐蜀。

孟昶闻听宋军杀来,命王昭远、韩保正等率兵迎出。王昭远三战三败,退守剑门。

宋军分三路进军,攻破剑门,王昭远逃到东川,藏在马舍中,被宋军追兵生擒活捉。王全斌领兵攻克魏城,又向成都进军。

孟昶正在宫中与爱妃花蕊夫人饮酒取乐,忽闻败报,大惊失色。他连忙命太子玄喆为帅,出战宋军。蜀相李昊(hào)进谏说:“宋军入川,无人可挡,不如献地降顺,尚可保全。”

于是,由李昊写了降表,派人送到宋军营中。第二天,王全斌率宋军入城。孟昶亲自迎接,又命其弟孟仁贽到汴京上表。

宋太祖接受降表,即传旨命孟昶率家属到京供职,并封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所有家属官员均有封赏。

孟昶之母李氏,带着全家女眷,进宫朝拜六宫。太祖见花蕊夫人天姿国色,不同平凡;更加身上有一股香气,扑鼻入肺,使人神魂颠倒。

宋太祖闻听花蕊夫人颇有诗才,就问她可有近作?花蕊夫人随口占了一绝: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四十万人齐解甲,并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的容貌和诗才,迷住了宋太祖。他想,王氏皇后于乾德元年去世,应再选皇后…………太祖随即传旨:召孟昶进宫饮宴。

孟昶遵旨进宫。宋太祖命设下酒宴,君臣二人放量豪饮。直到半夜,孟昶大醉而归。

第二天,宋太祖又召孟昶。孟昶使人拜辞,说昨夜酒猛,支持不住,已卧床不起了。太祖叹息说:“这都是我的罪过!”

孟昶得了酒病,饮食不能下咽,医治无效,不久死去。宋太祖废朝五日,亲自吊唁,追封孟昶为楚王。

孟昶之母李氏,并不号哭,只在灵前奠酒说:“你在亡国后不能殉国,我也是为你而活着;如今你死了,我活着无用..”随后,李氏也绝食而死。

宋太祖为孟昶母子大办丧事,归葬原籍。事后,花蕊夫人进宫谢恩。宋太祖将她留在宫中。次日,封花蕊夫人为妃,并将孟昶的宅中用具,都收到宫中。

在平定了四川文州刺史全师雄的叛乱以后,宋太祖欲册立花蕊夫人为皇后,就召来赵普密议。赵普说:“亡国之妃,不能做天下国母。”

宋太祖沉吟片刻,说:“左卫上将军宋偓之女,德容兼备,可立为后否?”赵普说:“陛下圣鉴,想必不错。”

当下传知宋偓,召他长女进宫。宋偓自然欣喜遵旨,立即将女儿送到宫中。乾德五年腊月,传旨改元开宝。开宝元年二月,册立宋氏为皇后。

花蕊夫人失宠。她想起故国亡情,因悲成怨,因怨生病,落得个水流花谢,玉殒香消。太祖命用贵妃之礼安葬。

1 阅读:7
评论列表
  • 2025-04-20 20:58

    荷兰风车的构造,也体现了荷兰人的精巧工艺,典型的荷兰风车由石基、可旋转的顶棚和四片帆翼组成,荷兰风车磨坊主,通过转动顶棚来调整帆翼角度,以捕捉不同方向的风力,有些荷兰风车还配有"尾翼"装置,能自动调整方向迎风,最令人惊叹的是,荷兰人甚至发明了"塔式风车",将整个磨坊建在可旋转的基座上。

  • 2025-04-20 20:58

    荷兰风车最初的功能:排水,13世纪,荷兰人就开始建造木质风车,利用北海吹来的强劲风力驱动水轮,将低洼地区的积水排入运河,再汇入大海,16世纪,荷兰风车的磨坊主们,利用风车动力碾磨小麦、大麦等农作物,为面包房提供面粉,荷兰风车还用于木材加工,为造船业提供材料,17世纪,荷兰风车更是成为工业生产的核心动力,用于榨油、造纸、制造染料多种生产活动。

划过指尖有烟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