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坑(一):规模

农艺大师 2025-02-15 14:12:48

从本文开始,我将来讨论农业中一些具体的容易成为坑的部分。虽然我的文章题目是农业的坑,然而我在序言中说过,我所面对的读者主要是以园艺产品特别是优质水果种植这方面为主的,原因在于在水果种植中,坑原则上是最多的。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这些坑的部分,有些人掉了下去,当然也有不受影响或反而成为优势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仅是从通常的角度来说,我希望读者能够理解,反之我建议就别看了。

农业的第一个坑我选择了规模。即从事农业的规模化的选择上。对于规模的理解我认为是对于农业这一行业基本特征最为重要的部分,我曾经为农业的规模写过不少的文章,从不同的方面来说明规模不同,农业经营就会发生深刻而根本的变化。这方面的文章有:论山地果园:规模种植与现实困境、家庭农场:规模并不一定经济、也谈大规模果园经营为什么难?这些文章的核心内容是,随着规模的提升,农业特别是水果种植会面临规模过大而带来的现实困境,包括经济变难,规模不经济等。2021年时,我写了从一株到百亩这个系列文章共十篇,对一株、一亩、十亩、百亩这样不同规模的果园的经营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核心的思想依然是,随着规模的增长,规模将从种植的积极因素,转变为一个不能承受之重的坑。(提质增效(二):一个小规模优质果园的面积多少为好?)

对于大多数想进入农业的人来说,规模是首先会碰到的问题。因为农业的产出是需要建立在规模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规模,特别是当产出值比较小时,是不能算规模农场的,只能算传统的农户,就如同我在从一株到百亩中所强调的那样,没有一定的规模,农业甚至算不上生产。

规模之所以成为坑,主要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规模效益分析的理想化,使得对于新进入农业的人来说,形成了规模偏好。一些能够把小面积经营得很好的农户,往往会认为种一亩与种十亩没啥区别,能够种好十亩,一百亩自然也不在话下,认为规模就是一个简单的加法的问题。特别是在计算效益时,增加面积,通常用一亩为单位的收益再去乘一个面积的数量,从而得出规模化生产的效益总量。在这样的计算方式中,自然是规模越大,收益越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时,首先都是要多少多少地,毕竟规模才是产出总量的基础,而有些农户也希望有较大面积的土地,对于某些领导来说,也总希望从业者做大做强,要上规模上档次,可见,对于规模的偏好,是很普遍的。

而另一方面,在实际的经营中,规模变大后的经营与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增加,现实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对于资源的需求增加,包括资金与人员的投入,农场种植管理水平会下降,稳定性与预期也同样会下降,管理不到位所带来的风险大幅上升。在经济学上称这规模收益递减,当规模超过一定量时,规模的增加会产生负价值,即亏本。在规模农业的生产中,我们都强调规模的适度,这其实已经说明规模过大会带来风险。

我在(家庭农场:规模并不一定经济)这篇文章中,介绍了对于家庭农场来说,规模过大所带来的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一些生产要素的数量要增加等等,然而这些对于工商资本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问题是,规模化的粮食生产没什么问题,而水果类农场面积大一些时,往往就很难,失败的就很多,而小面积的粮食没人种,小面积的水果却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除了可见的人员、资金、设施设施等外,我认为需要看到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时间(季节性)之间的矛盾,换言之,规模化的投入要素是可以通过投入更多的资源来解决,但农业作物生长发育的时间不会增加或减少,原则上是不变的(举个例子,如葡萄开花为7天,一株也是7天,一万亩还是7天。)

农业的特殊之处在于,其管理是需要对应农时,并在相应的时间里完成,我认为理解这个非常重要,农业管理的最佳时间原则上是很短的,然而管理行为是需要时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在一定时间内要完成的工作量增加,而当一个农场缺乏相应的劳动力,或劳动力的效率达不到要求时,就会出现管理不到位的风险,当种植的某个环节出现管理不到位,自然会影响整个生产,而农业特别是水果类种植环节多,多不能用机械来代替,这种情况下,各个环节的问题的累积,最终会导致经营出现严重的问题。比如修剪没剪好,自然影响后面的树形产量,疏果不到位,最后果实单果重下降,病虫没防好,会导致质量下降,采收不及时,就损耗增加,各个环节的累加,可以使得最终收益无法达到预期,最终是种得越多产出越差。

其实很多朋友都是能够理解并看到这一点,在规模的选择上也往往会根据种植的面积而雇佣相应的管理与工人。只不过在现实中,农活在许多时候并不能进行简单的计件式工作,工人的效率以及农业生产中技术应用的到位率原则上是很难量化并进行计划的。我们知道为自己干活时效率是高的,一天可以做12小时,而给别人做时,不仅在时间上会打点折扣,在效率上也会差很多。因此在需要技术应用的情况下,会出现相应的因为技术应用不到位的风险,这种风险是随着雇佣人员的增加而增加。而由于时间上的要求,对于规模种植来说,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这种情况下,会进一步降低效率。在当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劳动力成本已经成为农场最主要的成本之一的情况下,规模越大,带来的管理风险与成本的上升幅度越大,并且相对应的管理成效的下降越明显,亏本也就越严重。

从农业生产现状中,就可以理解不同农业种植品种的规模化区别。原则上,种植过程比较简单,特别是能够机械化操作的,往往大规模种植的面积就比较大,如水稻、玉米、棉花这类可以全程机械化的,在大型机械的支撑下,规模化程度就很高,如一个农民种个上千亩也是可以的。而种植过程复杂、技术要求较高,不适宜机械化的种植品种,则规模相对来说就会低不少,如桃、枇杷之类的水果,一个人就种不了多少亩。

其实大家都知道过犹不及,规模太大自然是不好的,然而在很多时候,对于规模依然有着很强的偏好,核心的原因我认为是二个,一是对于自己以及雇佣的工人劳动能力估计过高;二是对于农业生产的难度与风险认识不足。于是成也规模,败也规模。而正确认识自己与农业,选择适度的规模则是跳过农业的坑的首要功课。

对于小规模优质农场来说,多少的规模才适度,如何做到适度,我在(提质增效(二):一个小规模优质果园的面积多少为好?)这篇文章中有较为详细的介绍,这里还需要关注的是,当下以及未来依然需要考虑如无人机、肥水一体化,传感器与智能化、全国统一市场与冷链物流、一三产融合产业等一系列因素对规模选择的影响。

感谢阅读!

1 阅读:72
评论列表

农艺大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