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听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机器人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报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王兴兴关于梦里跑不快的比喻。关于梦里跑不快,自然也是深有感受,因为跑不快的感受不好,特别的累,很多时候醒了,发现是做梦,就会有庆幸的感受“还好,原来是场梦”。
虽然在梦里跑不快的感受并不好,但毕竟是梦嘛,醒了就好,梦里的场景一切都会消散,自然也不去想为什么会跑不快。这次王总给出了一个原因,是因为人在做梦的时候,大脑与身体是断开连接的,大脑的这些活动、想法只是在大脑里,不传输到身体。听他这一说,想想也对啊,如果说能指挥身体,那不是要从床上跑起来,成为梦游了,如果更甚点,这人就真不要睡觉了。于是我感慨睡觉时身体与大脑断开连接,真的很神奇。

王总继续告诉我们,正是因为睡觉时大脑与身体的连接是断开的,因此在做梦的时候的跑,与正常的我们的跑就不一样,做梦时的跑因为没有身体物理运动的反馈,即没有物理层面的参与,所以这种跑是不真实的,因此梦里的跑直观的感觉就是想跑却跑不快。这样的例子,王总用来说明在机器人的发展过程中,包括AI的算法等,都需要建立在物理的基础上,需要在现实的场景中去不停地感受与优化,而不能脱离物理层面,仅以数据及算法做到升级。他说,当人工智能离开了物理层面的现实时,也往往会胡说八道。

梦里跑不快的原因是做梦里大脑与身体是断开的。而在我们现实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些雷人、幼稚或可笑的观点,其原因自然也是与现实的脱节,这些人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就如同做梦时的大脑,看上去是身体的组成部分,并承担着重要的职能,而事实上是与身体是断开的。即脱离实际。
当然现实中我是能够看到人为造成这个大脑与身体断开的例子,如调查研究,本来是了解基层、深入群众、寻找问题的非常好的方法。而在执行中,往往各级人员陪同,人为的调研与被调研隔了开来,这就是一种自己主动的脱离。有时感觉坐办公室久了,认知往往会固化下来,时间长了,这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时就有点不适应了。当然我们也能够看到,群众路线依然是我党所坚持的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依然是重要的工作方法,而三不一直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地气。

要避免梦里跑不快这样的现象,在我看来,方法是简单的,只要把大脑与身体连接起来,即醒过来。当然这依然是一个比方,按王总的话说,就是要与物理世界相连,要接地气,要在物理层面的支撑上去迭代升级。我之所以非常认同,是因为我也有相似的感受。比如前年的十一月我在皋泄村走一个多星期,让我深刻感受农业发展的时代性问题,那些失管的柚园,碰到的一位位年近80的叔伯与阿姨,就是真实的一代农民。同样我在前年的杨梅季,当我爬上一株杨梅树,当我的手真实的接触到那一颗黑色的果实给予我的硬质而又微弹的感觉时,让我真实地认识到了晚稻杨梅原本隐藏起来的另一面美好。

很多事情,自己真正做过后,是会有与原来没有做过时不一样的感受,如同我在小园种植过程中,就学习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脚踏实地,才能真正跑起来。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