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场(二):生态农产品

农艺大师 2025-04-06 14:46:36

在生态农场的序文中,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消费的升级,对农产品的需求也是会升级的,并且会依据产量-品质-生态的路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与产量到品质那样可直观感受的升级不同,从品质到生态的转型具有特殊性,这个特殊是因为生态农产品必须要依靠附加相应的信息来实现,同时还需要让消费者信任这些信息,因此农产品的生态转型也就不单单是种植的技术性问题,还是社会层面的组织与信用的建设问题,换言之,生态农产品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共同之作。

对于大多数的种植业的朋友来说,在对农业的讨论中,多数还是以产量与品质为主,食品安全作为质量的一部分,正在越来越受到种植者的重视。然而对于大多数的市场及消费者来说,好的品质依然是溢价最为直接的部分,然而在某些层面的消费者所关心的,已经在强调对于食品安全的另一种需求,即对于安全的农产品的某种需求。当然这里所称的安全农产品,是一个消费者自己的心理感觉,并不是我们在市场上用以评价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换一种说法,就是信任,在他们看来,市场的农产品不足以让他们信任。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农产品也可以表述为能够获得消费者对于安全信任的农产品,本文主要分享一下我对于生态农产品的理解,即品质之上的信任。

我在网上引用百度百科关于生态农产品的概念: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产出来的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无害的、营养的、健康的农产品。 它包括粮油作物、瓜果蔬菜、鸡鸭鱼肉等各类农产品。这个概念是从生产的角度去解释的,但不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的。而现实的问题是,当消费者不认为农产品是生态的时,该怎么办?

我认为,生态农产品不仅包含了前面所说的符合生态与环保理念的生产过程,也包含当下比较流行的可追溯以及产品质量信息,更为重要的是需要通过相应的体系来证明这些信息是真实的,并且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农产品不仅是一个农业生产的产物,是物质,同时也是一个管理体系的产物,是信息的。

从生产过程来说,我认为生态农产品的生产(生态农场的经营)在追求经济性的基础上,更需要贯彻一些生态学的发展理念,重点是环保与健康的理念。

作为生态农产品的生产,首先是要体现环保的理念。我曾经在十几年前做过有机农业的认证工作,与当时南京国环的工作人员有过接触与交流,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机农业的核心理念就是环保理念,因此当我写下生态农产品的生产首要是环保时,也可以看成是受这观点的影响。作为一个生态农场,是需要与环境相适应的,同时也要考虑生产的过程以及技术的应用对于农场自身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充分地利用环境自身的优势,尽量减少人为的干预,以便对环境本身或已经形成的生态系统造成过多的干扰。

需要注意的是,生态农场的环保的理念不仅关注农场环境本身,还需要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以及产品处理细节中的环保问题。而这种细节我认为是可以参考有机农业的某些做法,放大到更大的范围的环境保护问题,如碳排放等。也许碳排放这样的提法有点太扯,但事实上,如包装材料的天然化、减少化学合成农药的使用量、肥料种类的选择与高效利用,减少一次性化工投入品的使用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环保理念的自我实践。而这种自我实践与主动的应用,在我看来是未来生态农场重要的物质之一。

其中是健康的理念。在关于农产品质量中,安全是农产品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底线。而健康的理念则是在安全的基础上,更关注提升产品质量的理念。如果说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底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健康的理念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可以理解为以更有利于促进消费者的健康作为产品生产的价值取向,来组织生产与对技术的选择。

我认为,生态农场的环保与健康理念,可以理解为是优质农场升级为生态农场在生产上的二个方向。而这二个方面一般来说表现在生产的过程中,包括技术的选择,投入品的使用等,其最终的结果表现为农产品上。对于一个具体的农场来说,如何证明自己的农产品是生态农场,并且让消费者相信农场的证明是真实的,是生态农产品所需要具备的另外一个特征,即生态农产品需要有相应的管理配套体系。

与品质农产品在某些方面可以通过看、闻、品尝来实现对于品质的说明不同,生态农产品一定是需要通过符号信息的方式来说明。原则上生态农场需要有相应的标识来进行区别,或是用文字来进行描述。当前较为常见的是三品一标,即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这类标识。这类标识通过认证管理,为使用标识的农产品提供相应的信用背书,来证明其在生产过程中符合相应的规范。

同样,作为一个生态农场来说,也可以使用自己的特定标识,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来表现自己的产品是生态农产品,而这其中最为关键是的能够让消费者了解农场生产的过程与细节,农产品的可追溯是消费者了解生产过程最直接的方法。由于生产与消费是在不同的时空之中发生的,因此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息是天然的不对称,生产者了解全过程,而消费者往往只能看到产品,对于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一无所知。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农产品可追溯同样具有很大的弹性与选择性。因此可追溯的手段与方法,则可以反映这一过程的可信度或完整程度。

总之,在我看来,生态农产品需要有二个必要的条件,即生产过程中的生态化技术措施,即以环保与健康理念指导的生产过程;以及以可追溯制度为基础的农产品标识管理体系。这二个原则上是缺一不可的,如果仅仅是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在我看来也只是优质农场的绿色化生产,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农场的转型;而只有后续的标识,那就是对于生态农场品标志的假冒。从当前的现状来看,不仅是绿色生态生产技术的应用率并不高,依然停留在以产量与品质的层面,更重要的是标识的管理较为简单,可追溯的手段与方法较为粗放,消费者对相应标识的信任度不高。

而对于一个农场来说,要从优质农场向生态农场转型,不仅需要自身农场在生产的过程中遵循相应的理念与技术,还需要借助行业或政府的力量去参与生态化转型所必须的生态信任体系的建设,在我看来对于生态农产品作用体系的建设是需要第三方的参与,也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这往往是一个农场很难做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农场的转型是需要相应的时代机遇,或者说更需要政府的主导。而本系列后面文章的主要内容也于这两方面有关,即生产中的生态技术,以及超越农场层面的组织模式。

感谢阅读。

0 阅读:0

农艺大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