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农产品的生产中,除了最为直接的病虫害防控这一环节外,还有另外重要的一个方面,即土壤。当我们把一株果树分为地上与地下二个部分时,那么对于果树的生长来说,也可以理解为二个不同的环境,一个是以树冠为主的地上部分,涉及到生态化管理的,则以上一篇我所讨论的病虫害的干预为主,而土壤部分的管理,则可以看成是与地下部分即根系相关的。而地下部分的主要对象土壤与根系,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即包含土壤、微生物(根系微生物)与根系(其它植被的根系)共同组成的,也有着相应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然也需要适应生态种植的需求。
在现代的农业中,我们常把化肥与农药结合起来,认为使用了化学农药就不好算是生态农产品。在消费者中,化肥并没有太好的名声,认为化肥会降低农产品的质量。而生产中,化肥与土壤相关,所以在生态农场的构建,或是生态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如何选择与使用肥料则可以看成是土壤管理的重要内容。

与病虫害的生态化干预一样,对于土壤的干预也同样遵循着生态化的理念,即健康与环保,当然还需要能够为生产高品质的水果提供营养。从这一目标出发,我认为生态农场的土壤管理的目标就是培育健康土壤。
关于健康土壤,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比如有关于土壤健康的定义:是指在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的范围内,土壤能持续作为有生命的系统维持生物生产力,保持空气和水环境质量,促进植物、动物和人类健康的能力。在土壤健康或者说健康土壤的研究中,首先是关于标准的研究,即什么样的土壤是健康的?原则上,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一样,这也意味着对于不同的植物来说,健康土壤具有相对性,并且我在猜想,不同的立地条件,即使种植相同的水果,土壤的健康标准也可能存在着差异。

因此关于健康土壤的说法,原则上是基于种植的品种以及所在地的立地条件这一前提来说的,因此当我们在构建生态农场的土壤管理时,也是需要建立相应的健康土壤的标准,从技术层面上说,如果有相应的参考指标的话还是值得参考的,当然如果没有指标,那就需要对原有土壤进行评价,并且也需要了解农场主栽的水果品牌对于土壤的要求。这一过程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对农场中的土壤理化指标(肥力)进行采样分析,然后对比种植果树品种的最适宜土壤肥力需求,从中找出应该改进的方向。
一般来说,这种方式其实就是一种测土配方的操作。基于特定果树的前提下,对于土壤的评价,为改进土壤肥力指标提供了一个依据。但从生态农场的健康土壤的管理角度来说,土壤肥力仅是一个方面,我认为强调的是土壤中物质的丰缺而已,理论上与健康并没有必定的联系,当我们从健康土壤的角度去理解生态农场的土壤管理策略时,我认为核心需要关注并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关于PH值。PH值是土壤非常重要的指标,代表着土壤的酸碱。在所有的果树对于土壤的要求中,PH值是放在第一位的。因为PH值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类型,进而能够反映相应的矿质营养状态。所以对于所有的果树来说,首先需要有较为适宜的PH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健康土壤的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调整PH值。PH值在中国与地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原生的果树多适宜于当地的土壤,比如南方的常绿果树多适宜于酸性或微酸性土,PH6左右较为适宜,而北方的常可以在7甚至碱性土生长良好。
当Ph值不适应时,是需要进行调整或称之为矫正。对应的投入品称多称之为土壤改良剂,常用来提升PH值的多为石灰类物质,即增加以钙离子这样的碱性金属离子来中和土壤中的氢离子,进而提高PH值。而碱性的多为使用硫酸根离子来中和掉碱性金属离子,从而降低Ph值,当然碱性土壤也可以通过用水来淋溶掉盐离子。

二是关于土壤营养。良好的土壤需要有较好的营养水平,这里不仅包括我们常见的大量元素、中量以及微量元素,也包括为土壤微生物提供碳源的土壤有机物与有机质,同样还包括土壤空气、水分以及结构,这些方面的适宜,能够使得土壤具有良好的肥力供应水平,也能够使土壤内的微生物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三、关于土壤的微生物。在介绍土壤微生物时,称一克土壤中有着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包含了包括细菌、 古菌 、 真菌 、 病毒 、 原生动物 和显微 藻类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植物根系是与这些土壤微生物在进行相互作用。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即施有机肥能够改善水果的品质,使水果的味道更好,当然这种更好的味道有时只能吃过才知道明白,而不能用文字来进行简单的描述。因此我常说,这种不可言传的水果的味道,原则上来自于土壤微生物的功劳,而有机肥其实更多的是为微生物提供了碳与矿质营养元素。

形成相对稳定且有利于果树生长的土壤微生物条件也就成了健康土壤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适应的pH值,较好的肥力条件,能够及时补充的有机质碳原,良好且稳定的通气与水分条件,这对维持良好的土壤微生态都显得重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健康土壤更多的要求是稳定并且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仅仅看到土壤肥力中的化学与物理指标。
因此,用生态化的方式构建健康土壤,可以看成是生态农场对于土壤管理的显著特征。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是以下几个方面土壤管理措施是值得尝试的。

一是生草与免耕。生草栽培不仅是病虫害生态化干预中提升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内容,由于草的根系也对土壤的结构、有机质增加、根际分泌物对微生物有着影响,这也是提升土壤环境中生态多样性的重要物质基础,从而成为了生态农场最为重要的内容。生草栽培的模式,原则上是适合进行免耕的。在我看来免耕的好处不仅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根际土壤微环境。
二是PH值的矫正。我个人认为土壤pH值的矫正需要从较长的时间来考虑,避免一次施得过多,从而造成对土壤中微生物种群与生态的严重干扰。在投入品上,应更多的选择天然的改良剂,如贝壳粉、硫磺粉之类。并且应考虑植物对于土壤PH值的影响,使用或控制水的作用,增加有机质,并通过如鱼蛋白这类生物刺激素,提升土壤微生物与根系的活力,进而提升土壤生态的健康程度。

三是基于土壤肥力的补充,即施肥。对于生态农场来说,对于肥力的补充,应更多的以有机肥这类的生态化肥料为主,当然我也并不反对不用化肥,比如在某些时候我觉得尿素是不错的氮的被充剂。当然这里更多的测重环保的理念,因此在选择肥料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经济与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生态化的措施。最优先的自然是固氮菌的使用,特别是果树本身就有固氮能力。其次是选择有机肥,并在有机肥中加入菜饼之类的营养较为均匀且养分密度较高的物质。当需要进一步提升有机肥中的营养,特别是补充某些中微量元素或氮素时,可以通过在制作堆肥的过程中,加入尿素及微量元素的方式进行,即氮经过转化后再施到土壤中。

除此之外,追施一些适用于有机的液肥,已经成为当下生态农产品种植过程中的共识,通过在水果关键的时期使用,能够增加产量与品质。与固体的肥料相比,存在着更为精准的优势。并且当使用水肥一体化的方式进行施用时,我认为这样的肥料使用,与其说是在浇灌根系,还不如说在培养土壤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繁殖与死亡为根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与次级代谢物质,换另一种说法是,营造更有利于根系吸收与生长的环境。
在我看来,一个对于果树根系生长适宜的稳定的土壤环境与肥力,这就是健康的,而对于生态农场来说,维持这样的健康土壤的手段应该是生态的。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