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医代购中药被罚35万血汗钱!20年善举不敌举报者1通电话

小丁娱评 2025-04-01 11:45:19

在山东省烟台市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个叫衣某的村医,他在当地开卫生室已经有20来个年头了。要说衣医生这个人,乡亲们提起都竖大拇指——谁家老人头疼脑热,他半夜都能爬起来看诊;哪家孩子磕着碰着,他拿自己种的草药敷上总见效。村头王大爷的关节炎、李婶子的老胃病,都是他配的中药给调理好的。

这天一大早,卫生室门口就排起了队。领头的李大娘手里攥着处方单直叹气:"衣大夫,您给开的这个当归黄芪的方子,镇上药房都缺货啊。"旁边拄着拐棍的张大爷也跟着发愁:"我家离县城五十多里地,坐车颠簸一趟要老命。"看着十几个老病号急得团团转,衣医生突然想到个主意:"要不这样,我让我家那口子去隔壁镇子诊所问问?"

衣医生的爱人徐大姐是个热心肠,第二天天没亮就骑着三轮车出了门。要说这徐大姐办事也利索,当天中午就驮回来几大包药材。老两口在卫生室后头支起煤炉子,砂锅咕嘟咕嘟煎了整宿。第二天来取药的乡亲们闻着满屋药香,这个塞50那个给100,硬是把钱往衣医生白大褂兜里揣。

谁曾想这事儿让镇上开药房的老赵知道了。原来这老赵眼红卫生室抢生意不是一天两天了,瞅见徐大姐三天两头往隔壁诊所跑,转头就给市场监管局打了举报电话。那天正赶上卫生室给刘奶奶煎最后一副药,几个穿制服的执法人员推门进来,二话不说就把药罐子端走了。

"衣大夫,您这药材进货单拿出来看看?"带队的张科长板着脸问。衣医生擦着手从药房出来,陪着笑脸解释:"同志,这都是帮乡亲们代买的,您看这都是他们自己......"话没说完就被打断:"代买?那您说说这当归每斤进价多少?卖给乡亲们多少?月结单子拿出来瞧瞧?"

这下可把老两口问住了。徐大姐买药的那个诊所倒是正规,可每次都是现金交易,哪有什么发票单据。更麻烦的是,隔壁诊所的孙大夫听说这事,怕惹上官司,把之前和衣医生对半分账的事全抖搂出来了——原来每次徐大姐去进药材,孙大夫都按进价加三成,回头两人各分一成半的利。

市场监管局算盘珠子一拨拉:总共收了乡亲们3940块,利润589块,按《药品管理法》得罚货值7倍。可这"货值不足五万按五万算"的规定,愣是把五百多块的利润翻成了35万的天价罚款。徐大姐当场就瘫坐在长条凳上,衣医生攥着罚款单的手直哆嗦:"这可是我们老两口十年的积蓄啊!"

到了法庭上,衣医生把乡亲们挨个请来作证。李大娘抹着眼泪说:"衣大夫要真图钱,能大冬天骑车去给我抓药?"张大爷拄着拐棍直敲地板:"要罚连我一起罚!这药钱是我硬塞给他的!"可法官翻着厚厚的法条直摇头:"老衣啊,你错就错在没走正规渠道。现在中药饮片管理严得很,别说代购了,就是自家种的药材都得有资质证明。"

要说这事儿最让人唏嘘的,是那个和衣医生分账的孙大夫。当初拍胸脯说"有事我担着"的人,现在躲得连电话都不接。法庭最后认定,代购的说法站不住脚,35万罚款照交不误。走出法院那天,徐大姐突然想起20年前刚开卫生室时,卫生局领导拍着她肩膀说的话:"小徐啊,在村里行医最要紧是守规矩。"如今才明白这话的分量。

现在村里人取药都改去老赵的药房了,可听说上个月王大爷在那买了假三七,气得血压飙升住了院。卫生室的玻璃窗上贴着封条,衣医生每天天不亮就蹲在门口抽烟,烟头堆得跟小山似的。有路过的乡亲劝他:"要不写个保证书求求情?"老头掐灭烟头苦笑:"白纸黑字的法条摆在那儿,哪是我说情就能改的?"

倒是那个举报的老赵,有天喝醉了在村口大槐树下说漏嘴:"早知道罚这么狠,我哪能......"话没说完就被自家婆娘拽走了。如今村里人看病抓药又回到了从前——得坐2小时班车去县城医院排长队。只是不知道那些躺在中药柜里的当归黄芪,会不会想念曾经飘满村子的药香呢?

0 阅读:0

小丁娱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