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广东江门市的青山绿水间,有对夫妻陈大姐和她丈夫,原本在市里做小生意。前些年看新闻说国家鼓励民间办养老院,两口子一合计,想着自家叔叔阿姨年纪大了总说养老院住不惯,干脆就在新会区风景秀丽的圭峰山下租了栋四层小楼。这里离旅游景区近,空气好得能闻到竹叶香,门前还有片菜地可以种时令蔬菜,最适合老人家颐养天年。
陈大姐把养老中心起名叫"夕阳红乐园",自己掏钱装修了二十多间带独立卫生间的房间,每层楼都装上防滑扶手。听说老人们喜欢热闹,特意在院子里搭了凉亭,摆上石桌石凳。消息传开后,附近村镇的留守老人纷纷找上门来。有拄着拐杖的刘大爷说儿子在外打工三年没回家,有坐着轮椅的李奶奶念叨着城里养老院每月要交三千块太贵。陈大姐心一软,跟老人们说:"咱们就当抱团养老,水电费我包了,吃饭就在食堂搭伙。"
可谁也没想到,正是这好心办的食堂惹出了大麻烦。去年重阳节那天,厨房里飘着老火靓汤的香气,陈大姐正帮着给九十岁的王婆婆盛汤,突然闯进来几个穿制服的市监局工作人员。带队的张科长掏出执法记录仪,把厨房里里外外拍了个遍,最后指着墙上空荡荡的证件栏说:"你们这个食堂没办食品经营许可证,属于违法经营。"
陈大姐急得直搓围裙:"我们这就是给自家老人做饭,就像家里厨房一样,怎么还要办证呢?"张科长翻开笔记本边记边说:"只要给不特定人群提供餐饮服务,不管收不收费都要办证。你们这住了三十多位老人,早就超过家庭聚餐范围了。"
没过几天,市监局送来张7.8万元的罚单。陈大姐看着罚款数额手直抖——这可是他们夫妻俩攒了五年的积蓄啊!更让她想不通的是,去年明明去申请过许可证。当时窗口的小刘还说:"你们现在才二十几个老人,按新政策五十人以下不用办证。"怎么现在又说要罚钱?
陈大姐一纸诉状把市监局告上法庭。开庭那天,她特意把老人们吃饭的照片装订成册带过去。照片里,八十岁的赵爷爷在食堂包粽子,几个老太太围坐着择菜,灶台上炖着热气腾腾的猪脚姜。陈大姐红着眼眶说:"这些老人就像我的父母,我要是图钱早收住宿费了。现在倒好,免费给人做饭还要挨罚,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市监局的律师推了推眼镜反驳道:"食品安全无小事。上个月邻省就有家无证养老院吃坏十几个老人,要是真出事谁来负责?"这话让旁听席上的老人们坐不住了,李奶奶拄着拐杖站起来喊:"我们吃陈丫头做的饭三年了,连拉肚子都没有过!"
法官敲着法槌维持秩序,最后判决书下来还是维持原判。理由白纸黑字写着:不管收不收费,给非特定对象供餐超过一定规模就必须办证。陈大姐抹着眼泪说:"早知这样,当初就该咬牙把许可证办下来。"可转头看见老人们拎着保温饭盒来送饭,心里又酸又暖。
这事在街坊四邻传开后,说什么的都有。开小卖部的周婶摇头:"现在好人难做哟,给人白吃白住还要罚钱。"跑运输的老王却嘀咕:"要是吃出毛病来,罚这点钱还算少的呢。"倒是社区刘主任悄悄给陈大姐支招:"赶紧把证补齐,我们帮你申请政策补贴。"
如今"夕阳红乐园"的厨房墙上终于挂上了食品经营许可证,老人们每天吃饭前都要瞅一眼那个蓝底金字的框框。陈大姐现在逢人就念叨:"做善事也得按规矩来,不然好心可能办坏事啊。"只是偶尔看着账本上那笔罚款,还是会望着窗外的青山发会儿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