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入侵印度之英帕尔战役(6):深入敌后的英印联军部队

星辰与大海 2025-04-30 03:15:20

书接上回,本期将继续讲述深入敌后试图绕侧断后的“钦迪特”远征部队……

1943年2月13日夜间,温盖特率领代号“钦迪特”的印军第77旅开始渡过钦敦江。尽管没有战略目标,但韦维尔仍给他们安排了几项专门任务。他们需要在若干要点,破坏曼德勒的铁路线,从而切断缅北两个日军师团的补给线;骚扰驻曼德勒西北瑞保的日军;如果条件允许,他们还会去切断曼德勒和腊戍之间的铁路线。

为便于执行任务,“钦迪特”被编成两个集群。第1集群又称南方集群,辖第1和第2支队,负责吸引日军注意力,尽量使其误判温盖特的真实意图。第2集群又称北方集群,辖旅部支队和第3、4、5、7、8支队,负责实施各项破袭任务。北方集群会经通和一带北上,而南方集群会在奥当佯动,将日军在钦敦江东岸巡逻的各部,引向更加靠南的地区。突击连连长杰弗里斯少校,在到达奥当以后,会戴着英军准将徽章,故意大摇大摆地现身,让日军探子把“温盖特”出现的情报送到巡逻队去。成功诱敌后,南方集群随后推进到太公,从那里渡过伊洛瓦底江,到达孟密地区的丘陵地带,在那里等候主力部队到来。这意味着南方集群需要在敌占区穿行400多公里。

一旦越过钦敦江,钦迪特的各支队就必须翻过子不语山脉和曼金岭两道山岭,后者标高超过1200米,然后下山,进人梅扎河流域。梅扎河是伊洛瓦底江的一条支流,南北走向的铁路就从梅扎城区经过。梅扎城北方是重镇因多,人们有时为了将这座城和更东面的“油田”因多区别开来,将它称为“铁路”因多。数公里之外,就是伊洛瓦底江上的杰沙。地图上巴掌大的距离,意味着实际上100多公里的路程。翻山越岭在所难免,但温盖特会尽量选择相对便利的路径。为了避开子不语山脉的最高峰,北方集群将直接从通和,经米耶内和通马康,再经过平邦,到达曼金岭的一个小豁口。从平邦再一路向东南方前进,北方集群会到达邦姜和南堪之间的一线地区。

牵着骡子正在穿过丛林赶路的“钦迪特”战士。

温盖特率主力顺利经过通和,花了四天时间到达米耶内。两地直线距离虽然不过16公里,但山路崎岖,着实不好走。“钦迪特”在那里得到了补给。当地的缅甸步枪团战士事先已经赶到,按照指示收集英国皇家空军在三个晚上空投的70000磅物资。为了完成空投,皇家空军先后出动飞机16架次。

补充给养后,钦迪特部队在向东推进56公里之后,于2月22日到达通马康。

缅甸步枪团的战士们报告说,通马康以南24公里辛拉芒村,有日军驻守。温盖特希望等补给分配完毕,就发动进攻,于是派卡尔弗特第3支队、吉尔克斯第7支队和斯科特第8支队这三个支队南下,在辛拉芒附近寻找适合伏击日军的地点。当地日军得到情报后,正外出巡逻,搜寻英印军。卡尔弗特对形势并不那么乐观,他的第3支队耗尽了食物,只得返回通马康,还多带回一匹马、一头大象和一位象夫。

温盖特还得到情报说,沐河河谷以南约50公里的平梨铺也有一支日军驻守。为了将日军的注意力从铁路线引开,温盖特命令第7和第8支队向平梨铺和沐河河谷北端的平邦运动。与此同时,布罗姆黑德的第4支队会作势进攻因多。如果印军第4军在锡当从钦敦江推进的话,平梨铺确实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目标,温盖特正是希望日军以为他的部队企图围攻平梨铺,而且认为这是一支大规模部队。当时温盖特听说从平梨铺正南的沐河河谷有一条小路,经昂贡和贝贡,正好在南堪到达铁路线,而那条小路并没有日军守卫。因此他调整了计划,让布罗姆黑德向南靠近平梨铺,在那里与吉尔克斯和斯科特的两个支队连成一线。

第4支队半路上就遇到日军(应为日军第55步兵联队第3大队)阻截。支队长布罗姆黑德有两个选择——战或撤。撤?这是“钦迪特”组成以来首次对日作战机会,眼前的日军看上去虽然不少,但凭第4支队的兵力,也未尝不能一战。训练时难熬的日日夜夜是为了什么?连日来的艰难跋涉又是为了什么?布罗姆黑德几乎不假思索地决定——战,此战非打不可!

在远离阿拉干正面战场的雨林之中,规模小得多的两支部队,展开了一场新的较量。随着战斗的进行,英军的枪声逐渐被更为密集的日军枪声压倒,维克斯中型机枪和汤姆森冲锋枪的自动火力,都被日军的“九一”式轻机枪和“九二”式重机枪刺耳的枪声盖过。原本指望打个头炮满堂红,谁知面对的是压倒优势的日军。布罗姆黑德心知不好,多拖一刻,就多一份被包围的危险,毫不迟疑地下令全体疏散撤退。

日军虽然有心追击,但第4支队在训练期间受过充分历练,战时脱逃技能不弱,加上又分散成多股,让日军无法抓住重点,绝大部分成功逃出日军追击。出击之前,温盖特和布罗姆黑德约定过集结地,但是在疏散撤退过程中,第4支队的密码本和无线电都丢失了,无法与主力取得联系。这样一来,布罗姆黑德发现自己成了一支孤军,此时能够采取的最合理措施,就是告诉支队官兵,寻路返回出发地钦敦江,最后大部分人安然抵达目的地。

(上图)温盖特最信任的部下之一,詹姆斯·迈克尔·卡尔弗特少校(后晋升为准将)。第一次钦迪特远征期间,他出任第3支队少校支队长。一年后的第二次钦迪特远征期间,温盖特将老部队印军第77旅交给他指挥,可见对他的信任。1951年,卡尔弗特在莱茵集团军服役期间,因不当行为受到军事法庭审判后,被迫退役,军事生涯结束得并不光彩。

开始行动不久就遇上劲敌的还有南方集群的第2支队。南方集群的第1支队,在3月3日便抵达文多以南的铁路线,几乎进入斋丁地区,与北方的主力相距约65公里。而第2支队在前一天晚上就已到达斋丁,在斋丁郊外约5公里的山脚下集结。因为支队长伯内特少校让他的部队在大白天在距离斋丁约10公里的地方行军,被日军的侦察兵给盯上了。日军得到情报,立即从北方40公里外的文多调一个步兵中队南下求战。

日军行动神速。21点30分,伯内特正要率部袭击铁路线,这支日军已经进入阵地。日军直接用迫击炮向第2支队轰击。轻装的伯内特支队无力还击,便企图疏散队形,然后在日军阵地后方重整,但忙中出错,伯内特的命令没有完整传递给第2支队的所有单位,结果一部分人在疏散后,向伊洛瓦底江方向前进,认为温盖特率领的主力早晚会到那里会合。其他人在埃米特少校带领下,向钦敦江方向撤退。埃米特率领的这队人和布罗姆黑德的第4支队一样,丢失了随行的畜力,无线电台也丢了,而最糟糕的是,密码本落入日军手中。

事后,温盖特在报告中表达了他对第2支队的强烈不满:“第2支队的灾难轻而易举就能避兔,而且如果相关支队长(伯内特)理解渗透作战的各项原则的话,这种事根本不应该发生。”

这样一来,出击的7个支队,有2个已经实际上离开了战场。好在卡尔弗特的第3支队和弗格森的第5支队在平梨铺附近的运动中小有收获,还破坏了当地的铁路。3月5日,卡尔弗特支队在南堪西面活动,派出一个巡逻队去城中侦察。巡逻队回来报告说,那里没有日军驻守,但文多有60名日军。卡尔弗特意识到这是个实施地空协同作战的机会,让随队的皇家空军联络分队给负责这-地区的轰炸机发送情报。卡尔弗特意图让轰炸机在先后两天之内,轰炸文多和杰沙两地,吸引日军注意力,从而让他能在阻力最小的情况下,进攻南堪。于是他在当天夜间,将部队拉到了距离南堪车站约3公里的位置。

在卡尔弗特支队驻地约16公里的北方,弗格森支队已到达邦姜。铁路线在邦姜地区会通过一个峡谷,弗格森的任务是在峡谷实施爆破,用炸开的石料堵住铁路线。根据当地人提供的消息,邦姜南北两侧的车站都有少数日军守卫,但邦姜本身没有日军驻守。弗格森将宿营地设在距邦姜约5公里的位置,然后用无线电和温盖特联系。温盖特用颇为沮丧的口吻告诉他:“第4支队连密码本都丢了。”弗格森意识到第4支队已经惨败,但他对自己仍充满信心,对司令官说道:“那你就等着听我的好消息吧。”

从跨过钦敦江以来,弗格森已经在敌占区行动18天,至今没有遇到过哪怕一个日本兵,而他们现在正准备在第二天炸毁一条重要的铁路线。经过长期夜间行军之后,弗格森支队的官兵都已经不想继续在夜间行动,根据最新情报,既然附近并没有日军活动,那完全可以在白天实施破坏。支队工兵官怀特海德中尉告诉他,从峡谷清理碎石块并不困难,最理想的做法是去炸毁车站的路桥。“为什么不两边一起动手呢?”弗格森反问道。

第二天,弗格森派出两个加强巡逻队,分别沿道路南北两侧出动,旨在使这次铁路破坏行动万无一失。其中一个巡逻队半路上忽然听见公路上有卡车引擎的声音出来。排头哨兵报告:“是一辆鬼子的运兵卡车!”既然就一辆卡车,英印军士兵们便直接对准开火。日军司机非常机敏,听见枪声就踩了油门。车上的日军训练有素,马上循着枪声还击。弗格森的部队没能及时破坏卡车动力部位或者轮胎,让这辆卡车载着死伤日军逃走了,本方有2人阵亡,6人负伤。负伤是弗格森最担心的情况,因为温盖特三令五申,在行军开始之前,伤员必须就地留下。任何人都不能因为带伤行军,影响全队的行动,如果不能跟上大部队,就只能被丢下。虽然这很残酷,但这是敌后作战的不得已措施,谁都不能违背。最后这组伤员只有1人脱险,其他不是被当地人杀死,就是落入日本人手中。

虽然有这段五味杂陈的插曲,但弗格森支队还是在路桥沿线40多米都安放了炸药,俯瞰铁路的峭壁两侧也一样。9点,桥上的炸药被引爆。爆炸产生的巨响让随行的骡子惊恐不已,四蹄乱踢。周围几公里的山间都产生了巨大的回声,久久不息,连远处的卡尔弗特都能听到声音。虽然弗格森还在为不得不丢弃的那6名伤员神伤,但内心还是不禁为完成这次爆破任务欣喜:“我毕生都希望炸毁那些桥梁。”哈曼中尉奉命率半个突击排进入峡谷执行爆破任务。支队主力当晚回到宿营地时,他们听到了又一阵巨大的爆炸声,顿时都面露喜色,哈曼的任务顺利完成了。第二天中午,弗格森将爆破成功的好消息,发送给温盖特。

日军缅甸战线后方铁路桥被“钦迪特”炸毁时升起的浓烟。

卡尔弗特支队同样传来喜讯。他们在3月6日,也就是卡尔弗特本人的三十岁生日那天,到达南堪一带的铁路,破坏了两座铁路桥。卡尔弗特的突击排一部还在附近的公路伏击从文多来的日军的2辆运兵卡车。双方发生激战,英印军伏击部队虽然人不多,但配备了一支反坦克枪、一挺布朗式机枪和一些地雷,火力并不弱。这支日军还得到过援兵,但在听到铁路桥的爆炸声后,不由为之胆寒,最终被击退,逃进南堪北面的雨林之中。令卡尔弗特非常欣慰的是,他在战斗中没有损失一个人。作战目的已经达成,此地不可久留,卡尔弗特便率部向伊洛瓦底江推进。

弗格森听说在提坚有一个轮渡站,不敢大意,决定先派一个巡逻队南下,赶去伊洛瓦底江打探。这意味着有可能从那个轮渡站渡江,问题在于作战总指挥温盖特一点都不知道这件事。当时他还不清楚南方集群和正在撤往钦敦江的第4支队的命运,于是发报给弗格森:“由于已经10天没能收到第1集群(南方集群)的消息,越过伊洛瓦底江可能有危险。也没有第4支队的消息。你可自行决定继续〔向伊洛瓦底江方向)行动,还是在甘高山地建立安全的宿营地,用来骚扰重建的铁路线。”

弗格森已经意识到可以从提坚过江,而温盖特估计他的行动已经引起日军注意,有可能在对岸等着他,现在破坏任务已经完成,他可以折返钦敦江一线。弗格森并不希望就此止步,向温盖特提议给他几个小时考虑。弗格森派出去的一个巡逻队没能回来,他觉得可能迷路后,终于做出了决定。弗格森发报告知温盖特,他决定跨过伊洛瓦底江,而且尝试炸毁瑞丽江上的一座通往八莫的公路桥。

(上图)温盖特的另一位左膀右臂博纳德·弗格森少校(后晋升为准将)。第一次“钦迪特”远征期间,弗格森出任第5支队长。一年后的第二次“钦迪特”远征,他指挥英军第16旅。弗格森出身英国贵族家庭,父亲、祖父和外祖父都出任过新西兰总督。和老战友卡尔弗特比起来,弗格森要幸运得多。1962年,在退役四年后,他成为弗格森家族第三位新西兰总督。1972年,弗格森受封巴伦特雷男爵。

弗格森支队赶到提坚时,发现轮渡站里全都是船。当地的警长是亲英派,主动要求英印军将他锁进自己的办公室里,这样日本人查起来,他也能辩称没有和英国人串通。弗格森当即决定登船过江。整个支队登上了三条船,闹出不小的动静。江边一位老者看到他们,兴奋地对他们喊道:“上帝保佑吾王!上帝保佑吾王!”弗格森非常不安,只得凑上前去,警告这位老者:“我们只是突击队,并不是反攻大军!”那老者好不容易从兴奋当中缓过来,弗格森反复告诫这位老者,这个时候仍然要谨慎从事。因为这个小插曲,弗格森对这位老者的相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的缘分并未到此为止。将近20年后,弗格森和老者在曼德勒再度重逢时,一眼就认出了他。

所有装备和畜力都上船后,第5支队划船渡江。黄昏时分,弗格森率部到达对岸。划船的船工撑走了一条船,给弗格森留下2条。侦察兵很快就发现,邻近地区已有日军出没。这时天色已黑,但日军的枪声很快打破了这片寂静的黑夜。随后落在岸边沙滩上的迫击炮弹引发一片骚动。最后跳下船的30人赶紧在船舷边卧倒隐蔽。弗格森本人在队尾殿后,他瞠过齐腰深的水把船推开,但密集的卧倒人群,让他的背包和腿搭在了船上。这个姿势极其别扭,弗格森不止一次想换个姿势,哪怕坐在船上也好,但这样一来船就会摇晃得非常厉害,所有人赶紧发出“嘘嘘”声,提醒他保持安静,那么弗格森就只能继续保持这个姿势。为这件事,后来弗格森时常不无自嘲地对别人说:“我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匍匐着完成伊洛瓦底江渡江任务的英国军官。”

卡尔弗特的第3支队在向伊洛瓦底江推进途中,很快就进入一片超过3.6米高的长草丛,方向难辨,推进极慢。这时卡尔弗特想到了之前支队弄到的那头大象,马上让人把大象送到前方来。支队的一名下士和象夫一起坐上象背,卡尔弗特简单说明方向,那位下士就在象夫的肩膀上分别拍击左右提示,整个支队都在后方跟进。卡尔弗特紧跟在大象身后,低头看着指南针,唯恐搞错方向。走着走着,大象突然停住脚步。卡尔弗特一不留神,直接撞进大象的后半身。原来大象也有三急,卡尔弗特马上发现自己洗了个淋浴,水量足够,但水质又骚又臭。

跟在他身后的部下马上发现了这一幕,顾不得身在敌境,全都笑得前仰后合。卡尔弗特自然笑不出来,也不好喝斥他的部下,这时候还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只会让他们笑得更欢。恶臭味伴随了卡尔弗特好长时间,尽管在热带行军,不时穿过雨林,人人身上都免不了汗臭味,但他那身味道仍然特别明显。好不容易走到梅扎河,卡尔弗特顾不得脱衣服就直接泡进水里洗了起来。可无论他怎么清洗,当第3支队离开这条河,继续前进的时候,他身上还散发着淡淡的臭味儿。

缅甸敌后作战的一个“钦迪特”支队正在过河。

卡尔弗特的目的地同样是提坚渡口,但他的一个巡逻队得到消息,日军已经被英印军的破袭行动惊动,现在已经占领了提坚和渡口西面约13公里的道马村。卡尔弗特明白不能和日军正面硬拼,决定从日军的这两个据点之间突破,在日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潜行渡江。事不宜迟,卡尔弗特支队加快行军速度,赶到江边,照计划偷渡过江,但就在这个时候,日军追兵杀到了。

第3支队后卫见来者不善,也不示弱,大家举起枪就是一梭子劲射,江边顿时成为充满杀意的喧嚣战场。日军先头部队兵力也不多,火力虽然并不处下风,但奈何不了英印军后卫的火力线,被硬生生挡住。为了抓紧时间,卡尔弗特下令全体丢弃多余的弹药和医疗用品——这些物资将来可以空投补充,带着武器和电台尽快过江。这次遭遇战,让第3支队付出了7死6伤的代价。卡尔弗特对伤员照顾得略为周到一些,将他们交给缅甸村民,而且给日本人留下一张字条,提醒他们,根据武士道传统,应当像对待自己人那样善待敌军伤员。也许日本兵看到字条,得知敌军指挥官居然也了解日本武士道文化,心生感触,这几位伤员后来确实没有被虐待,而且得到了救治,至于战俘营中的生活,就不是卡尔弗特和日军一线指挥官能顾及的事情了。

【未完待续……】

0 阅读:12

星辰与大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