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入侵印度之英帕尔战役(7):鬼子的围剿行动

星辰与大海 2025-04-30 02:52:07

书接上回,本期将继续讲述深入敌后试图绕侧断后的英印“钦迪特”远征部队……

日军当然不会一直都任由英印军在自己的占领区纵横驰骋,大肆破坏。“钦迪特”部队深入的地区,由日军第18师团驻守。这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日军表现最出色的师团之一。负责子不语山脉以西,大致上从霍马林到茂叨地区防务的,是木庭大大佐指挥的第55步兵联队;其中北部由长野重身少佐指挥的第1大队负责,南部由第3大队负责,与从甘勃卢正北开始算起的第33师团防区相接。联队部和第1大队的一半兵力都集中在伊洛瓦底江畔的杰沙,第2大队驻守八莫。而在“钦迪特”渡过伊洛瓦底江之前,从杰沙到钦敦江的“杰沙地区”,正是他们的活动区域。

日军在杰沙地区的警备态势图

第55步兵联队部最先收到的敌情报告、来自第1大队长长野重身少佐。2月17日,在温盖特率部经过通和3天后,木庭联队长收到长野的电报:“根据地方人士报告,大约3000到4000名敌军,正从庞宾地区东进。”这是日军事先根本没有料到的敌情,木庭大佐对此持怀疑态度。但后续情报接踵而来,而且仍是长野少佐根据地方上的情报上报的。木庭这才重视起来,命令长野的第1大队,还有第3大队出动,寻歼这支敌军,并且将敌情和自己的部署报告给牟田口师团长。

随后的一份报告说,敌军在到达子不语山脉后,已经兵分三路。之后的新情报又说,发现敌军分为5个支队行动。综合多份情报后,日军得出了初步结论,这是一支在避免同日军接触,在防区漏洞里渗透,而且在夜间行军的部队。而温盖特这支部队的性质,还有他们正在进一步深人的事实,木庭的55步兵联队并不知道,这对日军造成了一种不小的困扰。从迹象上来看,这支部队正在向平梨铺前进。木庭大佐再也沉不住气了,直接将联队部从杰沙迁往平梨铺,并且将第3大队都调集到这座城镇周围。

第56师团长松山祐三中将。

2月17日傍晚,驻眉苗的第18师团司令部,收到木庭大佐最初的报告。师团长牟田口廉也中将一时无法从矛盾的情报中理清头绪。为了看个究竟,牟田口和参谋长横山明大佐在2月底赶到杰沙,又到平梨铺走了一趟。

与此同时,日军了解的情况更为明朗。第3大队在平梨铺西北抓获的俘虏(应属布罗姆黑德第4支队)称这支英印军正在从第1大队的辖区,向平邦运动。就在温盖特的部队行动的时候,第3大队和第1大队之间的无线电通信偏偏出现了故障。木庭联队长决定让第3大队向杰沙西面约10公里的因多铁路线运动。由于没有适合的车辆,日军也只能像他们追击的对手那样,一路步行。木庭大佐同时决定亲率他的联队部和第1大队的一半兵力,也赶去因多。牟田口中将已经清楚地了解到,这支深入日军后方的英印军部队并不会构成太大威胁,于是决定返回眉苗,让木庭大佐自行处理相关敌情。

不久,第18师团以南的第33师团防区发来敌情报告。33师团所辖215步兵联队第2大队曾遭遇一支人数不明的英印军部队——温盖特派出的南方集群。他们2月底正在向东运动,到达平梨铺东南约100公里的甘勃卢以西位置。在这次遭遇战中,215联队第2大队长那须一郎少佐阵亡。根据33师团的描述,这支部队是一支廓尔喀部队(应为“钦迪特”第1支队),在这次遭遇战之后,正在向伊洛瓦底江方向运动。

仰光的日军第15军司令部在接到所有的相关情报后,得出结论,这是一支正在向缅北方向运动的英印军部队。这支敌军中途兵分两路,主力正在通过第55步兵联队第1大队的辖区,向平邦推进,而规模较小的南方集群正向东,沿着第18和第33两个师团的结合部运动。然而日军对这支部队的兵力、方向和意图,仍然不了解。

3月5日到6日夜间,第55联队第3大队在从平梨铺转移到因多后,与英印军遭遇。日军称大获全胜,俘敌100人左右。随后英印军分为数股,越过南堪和邦姜之间的铁路线,向伊洛瓦底江方向前进。木庭大佐得到报告,亲率第55联队第1大队的2个中队火速从因多赶向伊洛瓦底江,正好咬住在提坚过江的英印军弗格森第5支队。虽然弗格森支队因此损失了十余人,而且丢弃了大量弹药和药品,但木庭还是未能阻止他们过江。而在弗格森支队到达对岸后,木庭也失去了他们的行踪。

这一时期,木庭最大的收获是从战俘口中得到了一些情报。根据英印军俘虏的口供得知,这支部队的正式番号是印军第77旅,旅长温盖特准将亲自指挥北方集群。可以肯定,温盖特已经率部从因育瓦渡过伊洛瓦底江。木庭能够了解的只有这些,至于温盖特在对岸正去向何方,意图何在,目的是什么,则完全没有头绪。

第15军司令部认为这支部队是从陆路获得补给的——这一判断符合一般军事常识,问题是沿途根本无法发现任何运送补给的迹象。后来日军终于发现,“钦迪特”好像是在夜间通过日军阵地,而在日间获取空投补给的。想通了这个问题,日军察觉到,整个事态看上去比原先的判断严重得多,饭田祥二郎司令官当即决定让第18和第33师团协同行动,对付这支敌军。很快最新的报告又来到仰光,这支英印军在继续向东深入。饭田如临大敌,决定将松山祐三中将的第56师团也投人这次围剩行动。在第18师团和第33师团分别从西面和南面扑向这支英印军时,第56师团从东面形成合围,联合讨伐温盖特的印军第77旅。

于是驻守八莫的第55联队第2大队负责扫荡八莫西南地区,而第56步兵联队的第2和第3大队分别在瑞丽江两岸搜寻温盖特的部队。与此同时,松山中将指示驻南坎的第146步兵联队第3大队南下,前往瑞丽江沿岸协同夹击英印军。

日军多路重兵围剩,温盖特部下的各支队只得化整为零规避,较有章法的行动几乎不复存在。3月底,温盖特部下的各个小分队能做的只是掉头向印度方向撤退。日军一直都在英印军后方紧追不舍。日军相信,随着钦迪特部队为了躲避追兵而越发分散,他们要获得补给就会越发困难。因为空投补给只对较大的集群有效。而由于他们撤退时必须丢弃伤员,处境只会越发窘迫,而且随着食物的减少,人员的战斗力会越发虚弱。

日军的这种想法实在是太过想当然。前文已经提过,其实温盖特早有撤退计划,所以英印军回转西撤完全没有日军想象的那样窘迫。在弗格森的第5支队东渡伊洛瓦底江一周后,温盖特亲率2个支队,在因育瓦过江到达东岸。一个月后,温盖特和弗格森的第5支队会师。根据情报,温盖特已经认清了形势,围剿他们的日军已经张好了口袋,等着将他们一网打尽,而地形对他们也很不利。瑞丽江和伊洛瓦底江两条大河,正好形成三面包围,就在这个三角区域的底边,有一条汽车公路贯通,只要日军调集足够的兵力,沿着公路布防,就可以将温盖特的部队堵住。日军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没收英印军所在地区两侧江面的船只,不给他们逃脱的机会。

弗格森有些不解地问道:“头儿,你们怎么会比我们晚了一星期才过江的?这下我们可一起掉进陷阱里了。”

温盖特解释了原因,其中之一是他在西岸得知南方集群的第1支队没有像第2支队那样溃散,反而在斋丁破坏了当地的铁路,而且按照原定计划,向东直取伊洛瓦底江太公江段,为了确定第1支队的动向,耽搁了时间。

温盖特给弗格森和卡尔弗特两个支队下达了新指示,让他们合力去摧毁著名的谷特高架桥。这座庞然大物在谷特峡谷横跨南涂江,而且连接着从曼德勒东北通往腊成戍的公路。听到这座大桥的名字,卡尔弗特不由回忆起去年的一段往事。当时驻缅英军在日军逼迫下节节败退,卡尔弗特和他的丛林战学校的学员们,就在这座大桥附近,有好几次机会破坏这座桥,但每次向上级提出请求都被拒绝。直到他最终放弃希望离开为止,他在这座桥边逗留了整整一周。

而当他见到当时负责率军撤出缅甸的英军主将哈罗德·亚历山大上将时,亚历山大开口就问:“你把那座高架桥炸了吗?”“没有。”卡尔弗特一脸不甘心。亚历山大这才苦笑着告诉他,出于某些政治原因,他不能同意炸桥,但他内心认为炸桥是必要的,而他当初会把卡尔弗特派去,是因为他听说卡尔弗特是那种认为有必要破坏桥梁的话,哪怕违抗命令都会动手的人。亚历山大没有再说什么,但卡尔弗特觉得,他的神色看上去好像对自己这次服从命令的决定非常失望。

一年后,卡尔弗特又得到了机会。谷特高架桥是韦维尔部署给温盖特的最终目标,但允许他根据形势自行决定是否炸桥。温盖特当时留在战区的部下还有2200人和1000头驮畜,空投和通信系统一切正常。到这时为止,“钦迪特”的首次远程破袭作战都能算成功的,然而炸毁谷特高架桥的诱惑,是温盖特和卡尔弗特都无法拒绝的。实际上当时“欲迪特”的位置存在巨大隐患,他们正在进入一个非常不适合他们行动的区域。最不利的一点,在于有日军援兵可以迅速到达的汽车公路,而且当地的森林干旱炎热,几乎找不到水源。

卡尔弗特率先带领第3支队南进,向密松方向靠拢,弗格森的第5支队随后跟上。第5支队情报人员很快告知弗格森,在密松有数百日军驻守。弗格森无意和日军硬碰,当即率队避过密松。与此同时,温盖特撤销了让弗格森与卡尔弗特协同破坏谷特高架桥的命令。于是弗格森率部改变行动方向,奉命将在会合后充当主力的先锋队。3月25日,弗格森支队在欣达溪与旅主力会合,当时温盖特已经决定回师印度。

卡尔弗特没有得到消息,继续一路靠近密松,但他很快就明白,仅以他的一个支队,根本就不可能占领这种规模的城镇。如果卡尔弗特选择渡过当地的一条瑞丽江支流南密河的话,就不得不让他的部队继续向西南深入。当时有缅甸人告诉他,日军会定期在密松和纳布之间的河段巡逻。卡尔弗特立即意识到这是个打伏击的好机会,虽然他可能应当忽视这个机会,但既然他必须渡过南密河,有这样的机会就不该放过。

(上图)配属“钦迪特”支队的无线电操作员同他的设备,“钦迪特”在敌后执行任务期间,全靠无线电台保持对外联系,呼叫空投补给。

第3支队列成三道首尾相连的伏击线,只等了几个小时,一个日军中队就缓步走进了这个伏击圈。按照卡尔弗特本人的说法,这是他所经历过的最一边倒的战斗。第3支队击毙了100名日军,仅仅损失了一名廓尔喀士官而已。卡尔弗特本人的叙述可能有所夸大,但毫无心理准备的日军突然中了埋伏,措手不及,被兵力占优的英印军击败应该没有什么疑问。

一战得手,卡尔弗特即率部登上附近的山地休整,准备下一步破坏谷特高架桥的行动。3月19日,英国皇家空军在缅甸公路以北160公里为止进行了总量达到10吨的补给空投,这是这次“钦迪特”远征期间单次空投量的最高记录。补给完备的卡尔弗特已准备好完成一年前未能执行的任务,但他这次不得不再度放弃。原来温盖特正准备率部向东挺进克钦山地,靠近腊戍时,印军第4军与他取得了联系。上级对他的计划非常赞赏,但如果温盖特真要率部经八莫和印多吉一路北进的话,就超出了空投计划范围,这样他就会脱离有效的补给空投区。卡尔弗特很快也收到了这个消息。

温盖特虽然酷爱冒险,但在通盘考虑之后,还是决定遵守作战原则,决不能脱离有效空投区城行军。随后,上级下达了让他回师印度的命令。由于卡尔弗特当时远离主力,因而被告知,让他自行率部脱离战区。

当时温盖特身边一共有2个支队,位于卡尔弗特支队北方约32公里,就在包村附近。包村位于瑞丽江以西数公里位置,正好在伊洛瓦底江太公渡口的正东位置。温盖特的2个支队,物资储备情况比卡尔弗特支队惨多了,食品短缺到极点。为了下一步行动,温盖特申请进行一次补给空投。这样做并不明智,因为当时有一股日军就在包村活动,但形势逼人,顾不得谨慎了。

温盖特命令他的部队,尽力堵住包村四周的对外联络出口,尽量阻断村内的日军与其大部队取得联系。一位军官负责带人去包村的另一侧封锁主干道。温盖特在他率部出发时特别叮嘱,无论如何,都不可以从村里经过,以免惊动日本人。一开始,这位军官带领的这队人确实想从村子周围的丛林通过,通常也不会出现问题,但当时所有人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在丛林行军又太消耗体力。眼看战友们个个脸色发白,都要勉力坚持,这位军官实在不忍心,索性下令全队从村郊抄近路去指定地点。结果他们偏偏遇到一个日本哨兵。队伍里的一名缅甸士兵反应极快,还没等这个哨兵彻底回过神来,就抢先开枪将他击毙,但这样一来,村里其他日本兵听到枪声,知道有情况,赶紧进人他们的岗位布防。另一队人也没能封锁住东面瑞丽江上的马本通到包村的那条道路。

包村的战斗刚打响,温盖特跑来察看情况,一看就知道糟了!空投根本无法按照计划在开阔的稻田里进行,不得不在丛林里点燃火把,为飞机导航。北方集群司令萨姆·库克中校试图将村里的日军消灭干净,但这谈何容易?子弹在空中飞舞,中弹者的惨叫声不时在空中回响,旁人却无暇顾及。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双方都伤亡很大。斯科特少校的第8支队终于成功攻人包村,将日军从村屋中驱赶出来。日军退而不乱,在通往马本的道路两侧散兵坑里就位,准备打反击。要不是温盖特的旅部传来消息说空投已经在进行,让斯科特率部撤退,战斗形势可能会向对英印军不利的方向逆转。

包村大约有15间房屋。第8支队进入的时候,村里似乎已空无一人。一名士兵突然发现一座木屋的门柱上挂着一个大火腿,顿时两眼放光,肚子也不争气地叫了起来。一名士官对他说:“别靠近那玩意儿,很可能是个陷阱。”但这个士兵充耳不闻,不顾队列,直接向火腿奔了过去。士官急了,追在他身后,大叫:“停下。”就在这个士兵跑到火腿前的时候,一梭机枪子弹飞来,他和士官立即倒在血泊之中。

“这群tmd鬼子!”整个第8支队的战士们都被激怒了。日军的这次机枪扫射暴露了他们的位置,就在村里最大的那座房子——也就是头人的房子里。第8支队包围了这座房子,迫击炮和机枪全被调过来一齐射击,直到藏在里面的日本兵被杀得一个不剩为止。

空投受到了干扰,不少物资都被放弃,结果温盖特的1000人还得饿着肚子行军。温盖特对那个坏事的军官怒不可遏,尽管知道情有可原,但还是对他进行了处罚,当场扯掉了他的军衔章,让他离开队列,去弗格森支队充当二等兵。

【未完待续……】

0 阅读:2

星辰与大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