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骑踏破三韩地
公元660年秋,大唐名将苏定方率十万大军跨海东征,联合新罗合击百济。泗沘城外白江激浪翻涌,百济精锐在唐军雷霆攻势下土崩瓦解。
随着武王扶余义慈肉袒出降,立国六百余载的百济轰然倾覆。然而苏定方未及抚定人心便匆匆北返,留下郎将刘仁愿领万余唐军镇守熊津城,这为后来的风暴埋下祸根。

二、寒刃激起千重浪
唐军驻防部队以征服者姿态横征暴敛,昔日"带方故地"沦为修罗场。府库中的《百济图志》记载:驻军强征民女为营妓,纵马踏毁青苗,更将王室宗庙改作马厩。
泗沘城头悬满反抗者的首级,血腥镇压反而点燃了复国火种。原百济达率(二品官)黑齿常之目睹百姓惨状,深夜召集旧部于伽倻山举火盟誓:"宁做刀下鬼,不为亡国奴!"
三、星火燎原复国梦
黑齿常之凭借对地形的熟悉,率五百死士奇袭唐军粮道。他们在熊津江畔芦苇荡设伏,用火攻焚毁三十艘粮船,火光映红江面宛如血色苍龙。

这场大捷震动三韩,各地豪族纷纷响应,任存山城、周留城接连升起百济旗帜。不到三月,复国军如野火般蔓延至二百余城,唐军仅能龟缩在熊津、泗沘等五座孤城。
四、孤城血战挽危局
662年深冬,十万义军将熊津城围得铁桶一般。刘仁愿部箭矢告罄,士兵拆毁屋舍梁木为滚石,熔化铜佛铸造箭镞。
最危急时,守军日殁三百,城墙被投石机砸出三处豁口。正当城头唐旗摇摇欲坠之际,白江口突然千帆竞发——检校带方刺史刘仁轨率七千援军劈波斩浪而来。
这位文官出身的统帅以艨艟巨舰横锁江面,用改良连弩构筑水上防线,终为熊津城续上命脉。

尾声:帝国边疆的棋局
熊津攻防战持续二十八昼夜,最终唐军以伤亡过半的代价守住战略支点。此役成为东北亚格局转折的关键:刘仁轨在此整军经武,两年后白江口之战全歼倭国舰队;黑齿常之十年后归唐,竟成武周时期震慑突厥的一代名将。
而那座被鲜血浸透的熊津城,最终化作大唐安东都护府治所,默默见证着东亚大地新的秩序缓缓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