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10):唐俭,到死都在骂李靖!

翠小武叔 2025-02-20 21:22:39

唐俭(579年—656年),字茂约,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二十二位。

与秦琼等武将不同,唐俭以政治谋略和外交手腕见长,是唐初文治型人才的典型代表,其一生贯穿隋末动荡至贞观盛世,见证了唐王朝的崛起与巩固。

一、早年背景:世家子弟与李渊密友

唐俭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唐邕为北齐尚书左仆射,父唐鉴为隋朝戎州刺史。他自幼与李渊交好,少年时曾直言劝李渊“顺民心、举义兵”,暗中参与太原起兵的策划。

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他作为李渊集团核心成员,联络豪强、招抚流民,为李唐起兵奠定政治基础。

二、核心功绩:谋略与外交并举

1. 太原起兵的关键推手

大业十三年(617年),唐俭与刘文静等人密谋劝进,助李渊扫除起兵前的犹豫。他起草檄文、联络突厥,以“借势缓兵”之策暂时稳住突厥,避免李渊腹背受敌。此举被视为李唐夺取关中的重要战略铺垫。

2. 纵横突厥的“外交利剑”

武德年间,唐俭多次出使突厥:

①分化颉利可汗:利用突厥内部矛盾,挑拨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关系,削弱其联盟。

②贞观四年(630年)定襄之谋:作为使者深入突厥牙帐,麻痹颉利可汗,暗中配合李靖发动奇袭(李靖趁唐俭谈判时突袭,唐俭险些丧命),最终助唐军灭亡东突厥。李世民赞其“以一身之险,换万军之胜”。

3.贞观治世的务实之臣

历任礼部尚书、民部尚书等职,主持修订《贞观礼》,完善典章制度;主张轻徭薄赋,恢复战后经济。虽未居宰相之位,却是贞观初期稳定政局的重要人物。

三、凌烟阁排名:文治型功臣的代表

唐俭位列凌烟阁第二十二位,高于秦琼等猛将,原因包括:

①战略价值:其外交谋略对唐朝统一和边疆稳定的贡献不亚于战场厮杀。

②从龙之功:作为李渊太原起兵的原始班底,资历深厚。

③政治平衡:凌烟阁名单需兼顾文武,唐俭代表“文治派”与关陇士族势力。

四、历史争议与君臣博弈

①玄武门之变的微妙立场:史载唐俭未直接参与玄武门之变,但对李世民称帝表示支持。李世民登基后,曾因他“宴游无度”予以警告,反映其后期政治地位的微妙变化。

②险成“弃子”的突厥使命:贞观四年出使突厥时,李靖不顾其安危发动突袭,唐俭靠跳入泥沟侥幸逃生。此事暴露古代外交使节的牺牲属性,也体现唐俭的胆识。

五、民间形象与后世评价

①文学中的智者形象:在《隋唐演义》等小说中,唐俭被塑造成深谙权谋的策士,但其历史功绩远未被充分展现。

②李世民评价:“俭言辞辩捷,善和解人”(《旧唐书》),肯定其外交才能。

③司马光评:“俭有定策功,然好酒自纵,不拘小节”(《资治通鉴》),点出其性格复杂性。

总结:唐俭是唐初“文能安邦”的典范,其贡献多在幕后运筹,却深刻影响着唐朝的国运走向。

凌烟阁排名揭示唐太宗对战略型人才的重视——刀剑可定天下,而纵横捭阖之谋方能长治久安。

他晚年以莒国公之尊善终(享年78岁),恰是乱世智者难得的人生注解。

0 阅读:19

翠小武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