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知节(589年-665年),本名程咬金,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阿)人,是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第十九位。他在民间文学和戏曲中以“程咬金”之名广为人知,其形象被演绎得更为传奇。

一、生平与功绩
1. 早年经历
程知节出身寒微,隋末天下大乱时,他组织乡民自保,后投奔瓦岗军首领李密,成为其帐下骁将。瓦岗军败亡后,他一度归附王世充,但因不满王世充为人,转而投奔李渊、李世民父子,成为唐初重要将领。
2. 追随李世民
程知节在李世民麾下参与了唐初统一战争的关键战役,如击败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屡立战功。

玄武门之变(626年)中,他坚定支持李世民,帮助其铲除太子李建成势力,成为李世民夺权的核心成员之一。政变成功后,他被封为右武卫大将军。
3. 军事生涯
唐太宗时期,程知节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等职,镇守边疆。
高宗显庆年间,他奉命讨伐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但因行军保守、错失战机被免职,晚年以政治智慧得以善终。

二、凌烟阁与历史评价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为纪念开国功臣,命阎立本绘二十四功臣画像于凌烟阁,程知节位列第十九。他的排名虽不高,但作为玄武门之变的参与者,其忠诚与勇武深受太宗信任。
史书评价他“骁勇善战,性豁达”,虽非运筹帷幄的统帅之才,却是冲锋陷阵的猛将。
三、民间形象与文学演绎
程知节在《隋唐演义》《说唐》等小说中被塑造成“三板斧”的草莽英雄形象,性格粗豪、福将属性突出,甚至有“混世魔王”的称号。但这一形象与正史中沉稳果决的程知节差异较大,是文学艺术加工的产物。

总结:程知节是唐初从草根崛起的典型武将,凭借战功和忠诚跻身凌烟阁。他的历史形象虽不如李靖、尉迟恭等人显赫,但在唐初统一战争和权力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民间传奇化的形象,则反映了后世对唐初英雄时代的浪漫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