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音史∣贝利尼的歌剧获得了世界声誉,其作品有何个性化特征?

向清晨阳光 2024-04-23 05:17:08

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六章 浪漫时期的音乐(1820—1910)

第五节 法国和意大利的浪漫歌剧

向阳光

四、从罗西尼到威尔第

在罗西尼的歌剧中注入浪漫主义精神的,是多尼采蒂(1797一1848)和贝利尼(1801一1835)。多尼采蒂,前面已提到,这里就不赘述了。下面着重谈下贝利尼。

(二)贝利尼

1.生平经历

贝利尼(1801一1835)意大利作曲家。1801年11月 3日,生于西西里岛卡塔尼亚城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为管风琴手。贝利尼早年得到西西里一个贵族的资助,在那不勒斯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即从事创作音乐活动。他的主要创作领域是歌剧:1825年(24岁),写出了歌剧《阿代尔松与萨尔维娜》;1827年,写的《海盗》曾在米兰拉斯卡拉歌剧院上演,由当时最著名的男高音G.B.鲁比尼担任主角,演出取得很大成功;

1828年,歌剧《比安卡与费尔南多》问世,初露头角。贝利尼后来继续创作了很多歌剧,先后在米兰、帕尔马、威尼斯各地上演。1833年,访问伦敦、巴黎;1835年,为巴黎的意大利歌剧院写了《清教徒》。这部歌剧是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清教徒与保皇派的斗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由当时最负盛名的歌唱家G.格里西、鲁比尼、A.坦布里尼和L.拉布拉什等联合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使贝利尼获得了世界声誉。

贝利尼的歌剧作品,除上述作品外,重要的还有《凯普莱特与蒙太古》(根据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写成,1830年上演于威尼斯)、《梦游女》和《诺尔玛》(均写于1831年),还有《滕达的贝亚特里切》(1833)等。这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不幸于1835年9月23日病逝于巴黎附近的皮托城,死时年仅34岁。

2.艺术特色

贝利尼的歌剧深刻地反映了处在奥地利帝国和各大小王国沉重压迫下的意大利人民的痛苦心情和反抗精神。如《诺尔玛》通过以古代高卢人与罗马统治者的斗争为背景的爱情悲剧,曲折地隐喻了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与人民群众激昂的爱国热情。由于这些歌剧的内容具有积极的政治意义,给观众以很大教育和鼓舞,甚至导致群众轰轰烈烈的爱国示威。贝利尼歌剧中的许多曲调,已成为意大利人民的爱国歌曲,流传至今。

贝利尼歌剧的创作手法,丰富多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他尤其注意发挥声乐曲调的巨大表现作用,那些简洁动人的乐队插部,富于激情的大型合唱,变化多端的朗诵调以及许多戏剧性的场景描绘都很有个性,处理得颇为自然。

贝利尼歌剧的音乐风格,有两种明显的特征:①激昂振奋,这往往体现在英雄性的场景中。如许多英雄气概的群众大合唱,以意大利解放歌曲的音调加之进行曲的节奏,尖锐的带有附点音符的短句等处理,使音乐显得严峻而果断;②优美的抒情性,带有浪漫主义的梦幻意境。他的所谓“贝利尼式的声乐旋律”,即是在低声部分解和弦的伴奏衬托下,声乐旋律由宽广悠长的音调开始,逐渐形成高潮,然后又回到宽广悠长的音调上,形成拱型线条。

这种独特的旋律长于表达温柔、忧郁、悲哀的感情,蕴藏着一种内在的动力,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感人至深。德国作曲家R.瓦格纳曾说:“贝利尼的作品,把心连接在言语中。”与贝利尼同时代的G.罗西尼和G.多尼采蒂,也有歌唱性的旋律,但更接近于古典的传统,而贝利尼的旋律则更富于浪漫情趣。人们往往把这种旋律与肖邦富有感情的旋律,相提并论。

贝利尼的歌剧创作,是与19世纪声乐演唱的黄金时代分不开的。他那浪漫气息浓郁的音乐,吸引了世界一流的歌手们。贝利尼为具有美声唱法高度技巧的歌手,写了许多音乐作品,如为英雄性的女中音,写了不少漂亮的咏叹调(有一个时期由于声乐水平的下降,这些作品大多改为女高音演唱了)。19世纪的名歌手,如女中音M.玛莉夫兰、G.格里西,女高音G.帕斯塔、H.宗塔格,男高音鲁比尼,男中音坦布里尼,男低音拉布拉什,年轻的J.林德和A.帕蒂等人的成长,与贝利尼所创作的歌剧是密不可分的。除歌剧外,贝利尼还写有 6部交响曲、双簧管协奏曲、弥撒曲等器乐与宗教音乐,以及不少声乐曲,但并不经常上演。

贝利尼一生共作有歌剧10部。他的《梦游女》像《夏莫尼的林达》一样,都是以浪漫主义文学题材,代替历史或古典文学题材的“半正歌剧”,也像一首哀婉动人的田园诗。《诺尔玛》和《清教徒》都采用爱国历史题材,前者反映高卢人反抗罗马统治者的斗争,后者揭示英国清教徒和保皇派之间的矛盾,对当时意大利人民反抗异族压迫的爱国民主运动起了鼓舞作用,并对威尔第的歌剧创作产生直接的影响。他的清丽柔婉、气息宽广的抒情旋律和突破传统调性功能、自由灵活地转调的和声风格,对柏辽兹和肖邦有直接的影响。

贝利尼是意大利19世纪重要的歌剧作家,他的歌剧创作极具个性化特征,他的歌剧内容具有积极的政治意义,音乐风格激昂振奋并带有浪漫主义的梦幻意境,独特的贝利尼式声乐旋律蕴藏着一种内在动力,感人至深。这些歌剧在捍卫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同时,开辟了民族艺术的新天地,其中许多咏叹调既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又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三、作品发行

贝里尼是19世纪早期著名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大师,以追求华丽的风格为其最大特色。《贝里尼:著名歌剧作品集》,

这套10CD唱片,由专门录制歌剧作品录音著称于世的DECCA发行,集中收录了贝里尼最具有代表性的歌剧作品——代表英雄主义正统歌剧的《诺尔玛》、史诗性的《清教徒》、表现神秘主义的《梦游女》和表现情欲和罪罚的《滕达的贝亚特里切》等。

纵观这些歌剧各个不同优秀演绎版本的榜单,几乎每一部都有20世纪杰出的歌剧和舞剧音乐指挥大师博宁吉的大名。的确,他追求华丽音色的风格,非常贴合贝里尼作品的精髓。而在此套录音中担任主唱的,是他的夫人,澳大利亚杰出的女高音歌唱大师琼·萨瑟兰,并且由伦敦交响乐团、弗罗伦萨五月音乐节乐团和合唱团三大著名团体担任伴奏和合唱,阵容堪称豪华。

0 阅读:0

向清晨阳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