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音史∣世界名曲管弦乐《西班牙随想曲》是一首什么风格的曲调?

向清晨阳光 2024-10-20 20:46:49

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七章 民族主义音乐

第二节 民族乐派(上)

一、俄国民族乐派

向阳光

(三)强力集团

5.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4)名作研究

2)西班牙随想曲

管弦乐《西班牙随想曲》(作品34号)又名《西班牙主题随想曲》,是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于1887年创作的。《西班牙随想曲》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技艺绚烂和广为流传的作品之一,它先于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前不久写出,是根据原来的一部小提琴幻想曲的草稿改写而成的。原先作者的打算是用西班牙的民间主题、特别是舞曲主题写一首小提琴幻想曲,但是后来他决定改为管弦乐曲,以便更好地表达出音乐的美丽和光彩。改写后的作品不仅保留了西班牙的主题和富有技巧的小提琴独奏段落,而且乐队的色彩有着光辉夺目的变化,每一个旋律的进行及其装饰变化都用最合适的乐器来表现。

同时,还为一些乐器提供充分发挥其炫技表演的华彩乐段,一些独特的打击乐器的色彩及其节奏的运用也十分出色。当初,柴科夫斯基曾说,他不过是一个摆弄音乐的手艺人,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才是一个最最名副其实的艺术家。他认为,这首《西班牙随想曲》是“乐器法中的宏伟杰作”。这是一部技巧卓绝的管弦乐曲,它通过华丽的管弦乐配器手法,把西班牙民间音乐进行了充分的渲染和表现。这首乐曲不但是效果突出的技巧性乐曲,同时也是描述南国色彩鲜艳的大自然景色和西班牙人民富有诗意的生活的音乐故事。

管弦乐《西班牙随想曲》是一首西班牙风格的曲调,在西方常用法语名称──Capriccio espagnol示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原欲将该曲归类为小提琴独奏和管弦乐队协奏作品,但后来决定纯粹将该曲归类为管弦乐曲,以令演绎者更加着重其活泼自由的旋律。

“随想曲”是音乐体裁的一种。其曲式结构较自由,带有随意性并富于生气。十六世纪指牧歌风格的多声部声乐曲和运用模仿对位等复调音乐表现手法的器乐曲,常带有标题音乐性质。十八世纪中叶起常指技巧性的器乐曲,带有诙谐曲与练习曲的特点,如帕格尼尼《随想曲二十四首》(Op.1)。

十九世纪常指带有诙谐性、即兴性的钢琴曲与管弦乐曲,如门尔德松、帕格尼尼的钢琴随想曲,柴科夫斯基的管弦乐曲《意大利随想曲》等。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管弦乐《西班牙随想曲》以西班牙民间音乐为基调,其中含有不少独奏乐段,西班牙风味极为浓厚。乐曲充满着生活气息和民间舞的热烈情绪;它由五个乐章组成,不间断连续演奏:其中以民间舞蹈所反映的华丽的风俗性画面为基础,那就是在第一、第三乐章和技巧性的尾声中不断反复的《阿尔波拉达舞曲》和第五乐章的《凡丹戈舞曲》,由于前者的反复出现还使乐曲接近于回旋曲结构,达成了全曲的统一;至于当中的两乐章穿插,则是歌曲性的抒情场面。

《西班牙随想曲》虽没有明确的标题,但是它的个别乐章,特别是第四乐章,之所以叫做“场面”,应该说已经含有标题性的内容,只不过它不是用文字,而是用歌曲和音乐的形象来叙述栩栩如生的场景而已。

《西班牙随想曲》中的各个乐章所选择的旋律都是一些质朴的民间舞曲。这些旋律虽然没有得到充分的交响性的发展,但作曲家通过极其多样的管弦乐色彩,使这些简朴的旋律显得光辉夺目。然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却把这部作品的成功,归之于西班牙民间音乐主题的可塑性。

他说:“批评家和听众都认为《随想曲》是一首配器极卓越的乐曲——这是不对的。《随想曲》是一个华丽的管弦乐作品,音色的变化,跟每一种乐器都完全配合的旋律型与固定音型的恰当选择,供乐器独奏的那些不大的巧妙的终止,敲击乐器的节奏等,在这里都是作品的本质,而不是它的表面装饰(即配器法)。主要是富于舞蹈风格的西班牙主题,给我提供了运用各色各样管弦乐效果的丰富材料。”

0 阅读:1

向清晨阳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