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七章 民族主义音乐
第二节 民族乐派(上)
一、俄国民族乐派
向阳光
(三)强力集团
5.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4)名作研究
2)西班牙随想曲

色彩鲜艳的自然景色 诗意生活的音乐故事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管弦乐《西班牙随想曲》美学价值探微
《西班牙随想曲》为A大调,由以下五个乐章构成,具有组曲的性质,不间断地演奏:
第一乐章 阿尔波拉达舞曲(《晨歌》)
该乐章从西班牙民间的《阿尔波拉达舞曲》开始,与小夜曲相对,响板的声音也响了起来。以八度和五度音模仿西班牙风笛的声音,采用西班牙舞曲形式,热烈奔放。这是一种急速而激昂的舞曲,以同名西班牙民间旋律为基础。这本来是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地区的一支民间器乐曲调,通常叫做“晨歌”,或叫做黎明的小夜曲,即牧人迎接日出时吹奏的一支欢乐颂歌。这首带有舞曲特点的旋律,富有令人兴奋的节庆色彩。此首为用来迎接日出的传统舞曲,多用长笛或风笛演奏,并用打击乐器作为伴奏。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这里采用整个乐队的全奏,使急速的舞蹈旋律在几乎一成不变的伴奏音型(× ××)背景上,显得那样气势雄伟、活泼喧闹,仿佛涌现出—群年轻人,交错着欢呼声和舞蹈者的脚步声似的。

A大调,2/4 拍子:
1.2 1212 |1.2 1212 |1765 6542 |513 1313 |572 7272 |535 11 |535 11 |646 11 |646 11 |
作者在这里不但采用了这支民间舞曲的旋律,而且保持它那纯朴的伴奏中的简单的和声和精确反复的节奏型。由于乐队全奏常占优势,音乐始终充满着力量和光彩。舞曲的旋律一直在全体乐队中奏鸣着,只是到本乐章的结尾时,主题才在木管乐器和弦乐器中互相应答,奏出基本的舞曲动机,仿佛这群欢快的年轻人已经离去,而他们的喧闹声依然从远方传来。
这段乐曲的主题是一首叫做“夜晚的舞蹈”的旋律,它的进行缓慢、抒情,富于歌唱性,这个主题共有五次变奏,虽然在力度和色彩上有明显的对比,但它始终没有失去其宁静和沉思般的田园诗风格:这主题的第一次变奏用弦乐器演奏,是主题的直接发挥,音调悦耳动听;第二次变奏是英国管和法国号的对答,好像牧笛的呼应,田园色彩特别明显;第三次变奏几乎是乐队的全奏,声音响亮,是乐曲的高潮;第四次变奏是长笛、双簧管、法国号和大提琴的合奏,而单簧管和小提琴则以活跃的音型为之装饰;最后一次变奏有多种音色的表现,其中长笛的华彩音型相当突出。

第二乐章 变奏曲(具有西班牙风格的主题变奏)
变奏曲,也是宁静、美妙的舞曲。这一乐章中具有更多华丽的对比和鲜明的力度变化。基本主题是一个质朴、沉思、如歌的旋律。它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所喜爱的东方旋律风格,首先由圆号部奏出主题旋律,然后其他乐部相继奏出主题的变奏曲。F大调,3/8 拍子:
0 1 2 |3 . |3 3 |34. 54 |3 . | 0 1 2 |3 . |3 4 |32. 32 |1 . |4 3 |2 . 2 |2 4 |
32 . 32 |1 . |1 1767 |1 . |1 1767 |1 . |
这个主题共经过五次变奏,有五种色彩的变换:①由弦乐器演奏,是主题的直接发挥,音调悦耳动听;②英国管与圆号的相互对答,富于田园色彩;③几乎是全乐队奏出,音响宏亮,与前面的力度形成强烈对比;④圆号与大提琴合奏,单簧管和小提琴作为衬托;⑤整个乐队中的各种音色的集中表现。此外,还有一个独奏长笛的化彩段。

第三乐章 阿尔波拉达(《晨歌》,再现第一乐章的旋律,在配乐和音调上有所不同)
该乐章是描写节日的场面,小提琴独奏与乐队演奏交替进行。音乐基本上是对第一乐章的重复,仍是《晨歌》的旋律,即第一乐章的主题素材,重又再现民间节日中由旋风般的舞蹈体现的欢乐情绪,不过在这里使用了新的调性和不同的乐队色彩:调性改变了,配器更新了,它被处理得比前更富有光彩。
第四乐章 场景与吉普赛歌谣
小军鼓的滚奏引出一系列为数件乐器而写的华彩段,竖琴的华彩段引出吉普赛主题的小提琴华彩乐段,风骚艳丽,五彩缤纷。
先以五个华彩乐段开首,分别以圆号加小号、小提琴独奏、长笛、单簧管以及竖琴,分别伴以不同的打击乐器奏出。以两个舞蹈主题为基础,一个是典雅、优美而又富于热情的舞曲,它可以被理解为吉普赛歌舞能手的形象,几乎所有终止句都是用这一基本音调构成的。6/8 拍子:
0 5 5 5434 |5 3 3 4345 |3 .3 . |
另一个舞曲主题,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它是狂热而急速的。d 小调,6/8 拍子:
0 4567 172117 |766554 43 30 |
不难想象,前面那个优雅而匀称的舞蹈,这时已被这个强烈、狂热的带有原始性的民间舞所代替了。
这是一个非常别致的乐章,作曲家以其娴熟的配器手法,将两个不同性格的民间舞曲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成功地呈示了这一乐章所要表现的内容,同时充分运用和发挥了多种管弦乐器性能、色彩和富于表现力的演奏技巧。
结尾,整个乐队奏出一段六拍子舞曲,推至高潮后紧接到终章。

第五乐章 凡丹戈舞曲
该乐章为阿斯图里亚斯风格的凡丹戈舞曲,是西班牙北部阿斯图里亚斯地区一种富有活力的民间舞曲。“凡丹戈”是一种安达鲁西亚舞,一般以吉他和响板伴奏。这种古老的西班牙舞曲温文尔雅,但其中却蕴涵着火一般的热情。乐曲是以庄严的呼声开始的。A 大调,3/4拍子:
1212 10 1 |1212 10 1 |
随后就是一些优美而活泼的舞蹈旋律:
①12 |3 23 43 |2 70 23 |43 23 42 |3 1
②12 71 |6 40 1 |0 71 67 |5 30 1 |
《凡丹戈舞曲》的第三个基本音乐主题是一个明朗而流畅的民间圆舞曲:
7 - 6 |1 - . |1 - 7 |5 - . |7 - 6 |1 - . |1 - 7 |2 - . |
除上述几个“凡丹戈”舞曲外,我们还可以在这末乐章中听到前几个乐章中有些主题的再现,如第四乐章两个舞蹈主题、第一乐章《阿尔波拉达》的主题等,第一乐章的主旋律在这一乐章的尾部,也就是整首随想曲的最后更为轻快激昂地重现,以火辣灼人的音乐将随想曲推向高潮。结束时再次出现第一乐章中的《晨歌》作为尾声,从而使全曲浑然一体,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民间欢乐歌舞的场面。它与作曲家在《舍赫拉查达》中所描写的巴格达节日的手法有类同之处。

《西班牙随想曲》和他同时创作的《天方夜谭》与《俄罗斯复活节》一起,标志着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创作生涯中纯“民族风格”创作期的结束,也标志着他将开始短暂地受到瓦格纳的影响。
《西班牙随想曲》这是一部技巧卓绝的管弦乐曲,它通过华丽的管弦乐配器手法,把西班牙民间音乐进行了充分的渲染和表现,描写了南国大自然的鲜艳色彩和西班牙人民富有诗意生活的音乐故事。在这首《西班牙随想曲》中,乐队的色彩有着光辉夺目的变化,每一个旋律的进行及其装饰变化都用最合适的乐器来表现,精彩绝伦。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擅长理论作曲,尤其是管弦乐编曲和色彩运用方面对后世影响颇大。他的作品风格包含了四项特质:旋律是古老的俄罗斯风格,而节奏是独创;和声华美而大胆;他对乐器的编配极具才能,音色的混合自然而华丽;另外,他的作品也散发着旧俄作曲家罕见的开朗与温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管弦乐《西班牙随想曲》,赋予灵魂以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