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音史∣老约瑟夫·苏克的生涯可分为几个部分?培养了哪些名家?

向清晨阳光 2024-12-19 22:18:52

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七章 民族主义音乐

第二节 民族乐派(上)

二、波希米亚(捷克)民族乐派

向阳光

(六)约瑟夫·苏克

约瑟夫·苏克,捷克两个著名音乐家都叫这个名字,他们是祖孙,为了区分,一般把爷爷叫老苏克,孙子叫小苏克。

1.老苏克

老约瑟夫·苏克(捷克语:Josef Suk,1874—1935)捷克作曲家,小提琴、中提琴演奏家。他是安东·德沃夏克的学生和女婿,也是安东·德沃夏克的追随者。

老苏克于1874年1月4日,出生在捷克的克来科维斯。早年,跟随他的父亲学习音乐。1885年(11岁),考入布拉格音乐学院,师从德沃夏克,学习小提琴和作曲。1891年(17岁),老苏克离开维索加后,即在无限思念和怀恋的心情下,创作了著名的小提琴独奏曲《小夜曲-爱之歌》,以寄托自己美好的回忆。因乐曲柔美而明朗,与他早前的一些情绪低沉、色彩黯淡的作品,迥然不同。1892年(18岁)夏毕业后,又在本学院停留多年,仍随德沃夏克学习室内乐和作曲,并成为其最得意的门生。同年,他到德沃夏克在布拉格南部乡村维索加的别墅作客期间,与老师的女儿奥蒂丽深深相爱,并于1898年(24岁)与德沃夏克之女奥蒂丽喜结连理。同年,老苏克成为著名的波希米亚弦乐四重奏团的小提琴手。其作品兼具浪漫主义气质和波希米亚民间音乐特色。

1894年12月25日,老约瑟夫·苏克在布拉格音乐学院首次演奏这首曲子后,使他一举成名,奠定了他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在捷克音乐史上的地位。老苏克的音乐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1.作为小提琴家,他是“捷克弦乐四重奏团”(初名为“波希米亚”)的创始人之一,并在1892-1933年间,一直担任该乐队的第二小提琴手,演出了超过4,000场音乐会,曾到过许多国家进行旅行访问和演出。他的演奏音色华美,表达含蓄、变化多端,演奏技巧极其丰富,以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将小提琴高贵典雅的气质发挥到了极致。

2.作为作曲家,他自《爱之歌》后就受到世人的注目。尽管他喜欢室内乐,但最受欢迎的还是他的管弦乐队作品。老苏克的创作,与捷克古典音乐传统有紧密联系。同时,又常从捷克民间歌曲和舞曲中汲取养料,也带有一些后期浪漫主义格调。他虽与德沃夏克关系密切,音乐风格受德沃夏克影响较大,但他早期的作品还是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有一定的民族乐派色彩,有着深刻的自我内在情感和想象的表达。晚期的创作倾向,趋向于无调性音乐,追求复杂的和声与对位。

一生创作有大量的小提琴小品曲,以《爱之歌》最具代表性。其他作品包括:管弦乐《戏剧配乐》、《杜拉兹与马胡列那》、交响曲两部、戏剧配乐《戏剧序曲》、《幻想谐谑曲》、弦乐《小夜曲》、交响诗《布拉格》、弦乐四重奏两部、钢琴五重奏1部和钢琴套曲《小品6首》等。1905年,安东·德沃夏克去世后不久,老苏克的妻子奥蒂丽也相继离去,这给他很大的打击。于是,老苏克的第二交响曲《阿斯瑞尔》,是为悼念亡妻而作,以寄哀思,并以此献给德沃夏克。全曲情绪哀婉,富悲剧性。这部作品的创作几乎经过了30年,反映了他深刻的内心痛苦和斗争。

3.作为教育家,从1922年起,老苏克任布拉格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后任院长;他曾培养了包括博胡斯拉夫·马尔蒂努在内的30多位著名作曲家。

1935年5月29日,老约瑟夫·苏克在布拉格附近的贝内绍夫去世,享年61岁。

0 阅读:2

向清晨阳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