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音史∣交响诗《荒山之夜》传世,深受人们喜爱的社会意义何在?

向清晨阳光 2024-09-25 19:30:50

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七章 民族主义音乐

第二节 民族乐派(上)

一、俄国民族乐派

向阳光

(三)强力集团

4.穆索尔斯基

(2)艺术成就

1)创作风格②

穆索尔斯基创作的《荒山之夜》(1886),为俄国人们描绘出了一个笼罩在恐怖夜幕下荒无人烟的山岗、狂风劲吹、阴森悚然的背景。在地下深处,早已等得不耐烦的妖魔鬼怪终于盼到了安息日的来临,他们踏着急促的步伐,挟着妖风,夹杂着你呼我唤,一片混沌地来到荒岗。在这段音乐描写中,穆索尔斯基对大鼓恰到好处的使用,是非常有特点的,它的效果产生出一种地层表面震颤的感觉,随后在漩涡般翻滚的声浪和精灵们的喧闹中,魔鬼们的盛宴开始了。

夜宴段至尾声,穆索尔斯基将音乐处理成“呼唤声此起彼伏,黑夜和一切都沉浸在安息日的狂欢之中,直到整个乌合之众都投入最后的拥抱,结为一体”。随着一段半音阶的急剧下行,乐队一落千丈几乎沉默,这时出现了管钟在D音上的弱奏,这是预报黎明的钟声,那远处教堂的钟声,渐渐地刷新了音乐的色彩。东方破晓,音乐由阴暗的小调转为明朗的大调,在竖琴弹奏的舒展、天使般的琶音伴奏下,木管奏出悠缓明朗的旋律,它像一轮旭日冉冉升起,在它金色的光芒照耀下,午夜还狂歌滥舞的鬼魅全都匍匐在地,悄声无息、蹑手蹑脚地退回阴曹地府。这段旋律安详纯朴,充满了黎明的气氛,它与前面大段的戏剧性音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随后,音乐逐渐增强,太阳的光辉普照大地,最后交响诗在乐队的强有力全奏中结束。

关于这首作品,穆索尔斯基曾经明确强调,他并非是在单纯用音乐描摹幽灵和鬼怪的嬉戏宴乐,他所关心的是正确再现人民的幻想,光明必将战胜黑暗,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信念,这也就是穆索尔斯基的交响诗《荒山之夜》,为什么广泛流传至今和深受人们喜爱的社会意义所在。

穆索尔斯基尽管是“五人团”中作曲专业技术训练最不正规的一个,但他恰恰正是这个集团中,在音乐创作上最富独创性的代表。他的音乐具有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其艺术风格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点和独特个性。

他的器乐创作,以钢琴套曲《展览会上的图画》、交响幻想曲《荒山之夜》影响最大,其独特的构思、新颖的语言、富于色彩性、奇幻性和标题性形象的塑造,大胆的和声风格和丰富的配器手法,赢得了世界音乐界的好评。

此外,穆索尔斯基还作有一部喜歌剧《索罗钦斯克集市》 (根据果戈理原著,1916年凯撒·居伊续完,1917年首演),虽然尚不成熟,但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它综合了乌克兰歌唱旋律和口语音调,并以抒情和滑稽闹剧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民间风俗生活,刻画了喜剧性的人物性格。

声乐浪漫曲和歌曲,也是穆索尔斯基创作的重要领域。穆索尔斯基不仅创作歌剧,还创作了67首题材多样、形象鲜明的歌曲。其中有:①描绘贫苦人民形象的《老乞丐之歌》(1863)和《卡利斯特拉特》(1864);②有反映旧俄农民辛酸生活的《睡吧,农家的孩子》(1865)、《戈帕克》(1866)、《叶辽穆什卡摇篮曲》(1868)和《孤儿》(1868);③有针对社会陋习进行嘲讽的讽刺歌曲《神学院学生》(1869)、《跳蚤之歌》(1879);④有细致描绘幼儿天真性格和心理的《儿歌》(组曲,7首,1868—1873);⑤有表现平民阶层饱经心灵创伤、深感孤独绝望的声乐套曲《没有阳光》(1874)和《死之歌舞》(1877)等。

作者在这些声乐作品中不仅真实而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众多的人物性格,而且倾注了个人的感情体验,对人民的悲惨遭遇寄以无限同情。在艺术手法上,作者继承和发展了A.C.达尔戈梅日斯基的注重音乐与语言结合的传统,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声乐朗诵旋律,其音调和节奏的任何一点细微变化都与歌词语气和感情色彩密切相关。作者善于吸取俄国民间音乐素材,采用生活中常见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如摇篮曲,进行曲,各种民间舞曲等),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歌曲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穆索尔斯基流传最广的歌曲,是著名讽刺歌曲《跳蚤之歌》。他的作品,揭露了俄国当时的社会现象、反映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思想,他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对朗诵旋律和表现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穆索尔斯基的这种改革和创新,对后来的俄罗斯作曲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穆索尔斯基的歌剧和艺术歌曲,体现了俄罗斯语言特点——由语言的抑扬顿挫,来支配声乐的线条。这种独创的、富于朗诵性的音调和旋律写作,因不落窠臼而有别于一般风格,对20世纪的作曲家有深远影响。

穆索尔斯基的音乐与他的生活一样,乖僻反常(性情乖张偏执,也指性格古怪、孤僻),许多作品有头无尾、但他的创作宏富,且最有个性和最富有人情味。

穆索尔斯基在器乐创作方面留下的作品不多,但却富有独创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荒山之夜》和《展览会上的图画》。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的交响音画《荒山之夜》是俄罗斯标题交响音乐的杰作,它以构思新颖、形象逼真和色彩浓郁而引人入胜。

钢琴组曲《展览会上的图画》是有感于亡友、画家B.A.哈特曼的遗作展览而作。它以鲜明的音乐语言将视觉形象复活,同时又抒发了作者的真切感情。在和声手法、曲式结构和钢琴织体方面有新的探索。这独树一帜的作品,吸引了许多作曲家为它配器,其中M.拉韦尔的改编曲获得了最广泛的流传。

穆索尔斯基的创作具有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在艺术风格上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点和独特个性,在音乐语言和艺术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然而,在世时他的艺术成就除斯塔索夫等少数有远见的人士给以肯定的评论外,常常受到指责和非难,以至酿成了他晚年的悲剧。他在艺术上的探索,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越来越获得了广泛的承认。不少著名的作曲家,如克劳德·德彪西、莫里斯·拉威尔、莱奥什·亚纳切克、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乔治·瓦西里耶维奇·斯维里多夫等人的创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穆索尔斯基的影响。

0 阅读:2

向清晨阳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