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内容包括编制京广高铁辅助通道信阳至邯郸段、沿淮铁路(南阳—驻马店—阜阳—淮南—蚌埠—淮安)、郑州铁路枢纽东北环线等3个重大铁路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文件。
要求今年7月底形成研究报告初稿,9月底提交研究报告终稿。

项目在河南省“十四五”铁路规划中的位置
主要研究内容为项目必要性、可行性、功能定位、运量预测、实施时机、主要技术标准、建设方案、投资预估算、经济评价等,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为争取获得相关政策、规划等支持创造条件。
这3个项目中,2个为跨省干线铁路项目,1个为郑州枢纽扩能项目。沿淮(南驻阜)铁路是其中研究最早、研究次数最多、建设呼声最高的项目。
目前最新的方案由河南省规划的南驻阜铁路和安徽省规划的沿淮铁路整合而成,沿线各地正争取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
早在2018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就提出推进沿淮铁路建设;202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将沿淮铁路定位为干线铁路并要求有序推进前期工作。

沿淮铁路在长三角轨道交通网规划图中的位置
2019年6月,南驻阜铁路预可研方案汇报会在驻马店市召开。项目建设对驻马店的意义也是最大的,将补齐驻马店东西向无铁路的短板,打通东出至长三角铁路通道。
2022年11月,江苏省铁路办向国铁集团发函,恳请支持将沿海高铁连云港至盐城段、沿淮铁路等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并在2023年9月发布了沿淮铁路规划方案研究招标公告,率先启动项目前期研究。
2024年3月,河南、安徽两省在《关于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合作的协议》中明确:积极争取沿淮铁路(南阳—驻马店—阜阳—淮南—蚌埠—淮安)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根据前期各地的规划,项目经过的主要节点城市,即宏观走向已基本明确,但是按客货共线普速铁路还是高速铁路标准建设,沿线各地还未达成一致意见。
沿淮铁路贯通豫皖苏三省,西连南信合(郑万)高铁、中连京港高铁、东接宁淮、连镇等铁路,项目沿线的汝南、平舆、新蔡、霍邱、盱眙等多个县至今不通铁路。
目前,南信合高铁泌阳站、阜阳枢纽(阜阳西站)、蚌埠枢纽(规划蚌埠北站)、合新高铁五河站、宁淮高铁金湖站均已预留线路接入条件。
未来,一旦沿淮铁路建设完成,将开启南阳至淮安之间的全新铁路通道,进一步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支撑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同时,沿淮铁路也将成为连接中原地区、皖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纽带。

沿淮铁路南阳至淮安段规划示意图(仅供参考)
京广高铁辅助通道信阳至邯郸段,该区段是目前京广高铁全线车次密度最低的区段,其复线项目此前也一直停留在谋划阶段,未进行过方案的深入研究。因此,其建设方案还有待预可研进一步明确。
京广高铁全长2100公里,由于线路长且接入多条高铁,其年客流量已超过京沪高铁,是我国最繁忙的高铁之一。随着运输压力逐渐增大,京广高铁沿线各省市都已经在谋划新的京广高铁复线项目。
河北省境内,京雄城际已建成、石雄城际(雄保段利用在建雄忻高铁)已于去年12月底开工,剩余石家庄(裕华东)至邯郸段(石雄城际南延)为远期项目(暂未纳入国家规划)。
湖北省境内,国家“十四五”规划有随信高铁,地方自主规划有随岳高铁、汉孝城际北延(孝感至广水)、武咸城际南延(至岳阳)等项目,但还未形成稳定的方案,也未纳入省级规划。

湖南和广东境内,则规划有岳长衡城际,为国家中长期项目,但根据最新省级答复,其与京广高铁在区间走向、功能定位上存在重叠,暂不具备近期启动的可行性;广清永高铁,已纳入“十四五”规划并完成预可研审查,有望在“十五五”初期开工。

根据郑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年),郑州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为以郑州、郑州东、郑州南(现郑州航空港)、小李庄站(现郑州南)为主客站的“四主”客站布局。
郑州枢纽环线上的郑州北(规划客站)、大关庄、岗李站预留发展为重要客运站节点条件。
规划的东北环线为郑州市域环线铁路的一部分,连通郑万、济郑、郑太等多条高铁线路,可与京广铁路、在建郑州枢纽陇海外绕线一起构建郑州客运环线铁路。
项目建设可进一步疏解郑州枢纽运输压力,为旅客出行开辟新通道,对进一步增强枢纽灵活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郑州枢纽东北环线位置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