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一年就跌出百亿俱乐部,华致酒行困局折射酒业渠道变革之痛

冠看食品 2025-04-25 19:53:16

近日,华致酒行披露2024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4.64亿元,同比下降6.49%;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下降81.11 %。

华致酒行在年报中解释称,公司以名酒销售为主,2024年,酒类行业面临周期性调整,名酒产品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导致公司产品毛利率降低、收入略有下滑。同时,公司对部分存货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导致净利润同比减少。

2023年之时,华致酒行刚突破百亿营收,是国内酒类流通行业诞生的第一个“百亿级”酒行。然而仅一年时间,便跌出“百亿俱乐部”。华致酒行面临的种种困境,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难关,也是行业周期调整的缩影。

01

价格倒挂与库存,压在酒商身上的千斤担

自白酒行业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期,酒类经销商作为离市场最近的一部分,遭遇行业内的各种挑战更为清晰。

分产品来看,去年华致酒行白酒、葡萄酒、进口烈性酒分别实现营收87.6亿元、4.2亿元和0.8亿元,同比变化-6.77%、-13.68%和-43.75%。其中,公司主要业务白酒的毛利率为7.33%,同比下降约2个百分点。

据了解,华致酒行依赖名酒销售,主营茅台、五粮液等名酒。然而从去年开始,茅台酒价格一度跳水,市场价由2900元一度跌破2000元,目前则暂时稳定在2100元左右。

还有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白酒价格倒挂在2024年显得格外刺眼,高端和次高端白酒的价格倒挂情况尤其严重。仅2024年上半年,800到1500元价位带的白酒,倒挂的比例高达32%;500到800元的占29%;300到500元的也有22%。

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以华致酒行为代表的白酒经销商的利润以及其他业绩。与此同时,也使得华致酒行这类酒类流通商面临存货减值的要求。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华致酒行的存货跌价准备为6083.73万元,同比增长超过110%。

昨天的蓄水池,已成为今天的堰塞湖。

在白酒行业传统模式里,酒企大多奉行 “先款后货” 策略,这本是酒企掌控资金流、降低经营风险的妙招,却在行业寒潮中,成了经销商肩上的千斤重担。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酒类流通企业平均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至180天以上。而华致酒行的库存周转天数从 2021年的约60天增加到2024年的130.61天,存货周转率从2020年的2.1次降至2024年的1.2次,遭遇动销困境。年报还显示,截至2024年末的存货达到32.5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的45.81%。

经销商的库存与酒厂的库存概念不同,过多的库存会占据流动资金,导致周转困难,经销商则容易围困原地,难以另谋其他出路。

众所周知,华致酒行的产品大多都来自于酒厂,当渠道库存高企引发价格倒挂时,造成部分产品售价低于进货价,经销商利润空间就被大大压缩。这也就是为什么华致酒行营收接近百亿、利润却仅仅只有0.44亿的重要原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第四季度,华致酒行实现营收16.33亿元,同比下滑12.62%,归母净利润-1.23亿元,由盈转亏。同时,企业单季度毛利率为4.14%,创下上市以来最低纪录。

华致酒行解释称,第四季度利润出现首度亏损,业绩波动主要源于四季度启动的主动去库存策略,叠加名酒市场价格下行压力,导致当期部分利润折损,同时根据库存情况做了跌价准备预提拨备处理。

业内专家表示,“华致酒行业的业绩表现充分体现了目前中国酒行业调整周期下各家流通企业的现实情况,也是中国流通酒企经营生态的真实反应。”

02

层层挣扎之中,出路在何方?

华致酒行作为白酒经销商,其核心产品、定价等都高度依赖于酒厂,自身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往往容易受制于上游酒企政策调整,使得在市场竞争、营收、利润等方面上处于明显劣势。

近几年,茅台等头部酒企通过自营渠道强化控价权,省去多项中间环节产生的费用,产生更多利润,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商挤压了经销商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让经销商的压力又多了几分。

更为重要的是,大数据时代商品价格变得透明,经销商的利润在被挤压。特别是近年来电商平台推出的百亿补贴,犹如伤口撒盐,进一步拉低了价格,让靠价差盈利的酒商变得无利可图。

从数据来看,华致酒行归母净利润已经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降幅更是超过80%,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归母净利润的最大降幅。“卖得多,赚得少”是华致酒行近年来面临的常态。

行业专家还指出,导致华致酒行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是酒类行业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加上政务消费严重受限,商务销售降档降频,普通消费者信心不足。因此,导致流通渠道竞争加剧,进而导致行业严重内卷,价格倒挂现象突出,最终留给流通渠道的利润越来越小。

为打开销路、谋得新的业绩增长点,华致酒行大力进军电商渠道。2024年华致酒行电商渠道的营收为20.92亿元,同比增长超72.87%。但很可惜,其营业成本却高达20.43亿元,毛利率仅为2.36%,利润空间难以打开。

为增厚利润,华致酒行又选择通过降低人员成本来应对。数据显示,公司员工数量由2023年末的1998人,缩减至2024年末的1372人,同比减少超三成。相对应的,2024年,华致酒行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3.77亿元,同比减少0.86亿元。

但另有消息显示,华致酒行在2024年9月12日、12月20日、2025年4月17日的三次分红合计52756.42万元,远超2019-2023年的分红总额44621.55万元。从股权结构来看,董事长吴向东持有公司63.44%股份,是主要受益者。

一边是经营造血能力下降、现金流压力增大、负债也不断增加,不得不压缩成本,一边又是大手笔派现。此举不仅与降本增效以提升利润的战略不符,也被质疑为变相抽逃资金,削弱了公司应对危机的资源储备。

在白酒行业环境愈加复杂的当下,华致酒行“业绩下滑与高额分红”博弈的背后,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命运,更折射出经销商基本在艰难挣扎的行业发展深层问题。

2023年,曾经的名酒超级大商——银基集团黯然退市。

怡亚通2024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76.17亿元,同比下滑17.8%;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滑24.92%。

“百亿”酒商歌德盈香陷入欠薪、闭店风波。

酒便利实控人余增云则被立案调查,其大股东河南侨华所持股份被冻结。今年1月6日,酒便利发布公告称,拟以接近400万的价格将驻马店酒便利的股权全部出售。

在业内人士看来,白酒经销商们当下的困境,是行业变革浪潮中的阵痛,需要正视行业面临的挑战,更要看到背后蕴藏的机会。华致酒行年报中指出,据Park Street的数据显示,美国酒类流通第一巨头SGWS市占超30%,前三巨头SGWS、RNDC和BBBG市占达55%,相比之下,我国酒类流通行业集中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率先积极转型经销商,依然有很大可能拼搏出新的希望。

0 阅读:0

冠看食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