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周五的市场中,芯片、消费电子等关税博弈下的自主可控类品种表现亮眼,背后与当天消息面上的这个催化有关: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通知称,根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请在申报时准备好PO证明材料,以备海关核查。具体规定,请大家认真学习《关于非优惠原产地规则中实质性改变标准的规定海关总署122号令》的内容。该《通知》将加剧美国本土半导体公司,包括Intel、TI、ADI、Microchip.Skyworks、Qorvo、ONSemi等厂商出口至中国的成本。同时增强国内终端厂商选择国产供应链的决心。
而在周末,芯片、消费电子再迎来利好:美国东部时间4月11日晚,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发布关税豁免最近公告,根据特朗普总统当日签署的备忘录,对部分税号的商品不征收第14257号行政令,即此前发布的“对等关税”。获得豁免税号的关税产品包括服务器、智能手机、笔电、平板电脑、用于上述产品中的零部件,如显示屏、连接器、转轴、托盘、显示屏模组、半导体器件等,固态存储设备,动态随机存储器,半导体制造设备等。这一动向表明,我国在部分电子产品的全球供应链上,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势,使得美方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替代品,不得不做出让步,以免其国内相关产业遭受“回旋镖”。
从中国发布原产地认证新规的角度看,一方面,新规发布前,美国流片生产的半导体若在东南亚或中国封装测试,原产地可按照“封装地”认定,但明确原产地按“流片地”后,美系IDM厂商价格竞争力下降,包含CPU厂商英特尔、模拟厂商ADI和德州仪器、射频厂商Qorvo、存储厂商美光科技、功率厂商安森美半导体等,利好国内相关厂商加速国产替代。另一方面,国产模拟、功率、射频厂商竞争力增强,为晶圆厂的成熟制程带来更多订单;另一方面,美系IDM厂商有望从美国流片转向中国晶圆厂代工,以规避中国加征关税影响。
从美方对中国部分电子产品免除所谓“对等关税”的角度看,获得豁免税号的关税产品包括服务器、智能手机、笔电、平板电脑、用于上述产品中的零部件,如显示屏、连接器、转轴、托盘、显示屏模组、半导体器件等,固态存储设备,动态随机存储器,半导体制造设备等。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市场对这些产品销量和供应链价格转嫁的担忧。再结合前期苹果链和海外算力链回调较多,预计有机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