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昨天A股市场盘面上,表现最为亮眼的依然是锐叔在昨天早评中重点提示的农林牧渔相关板块。除此之外,锐叔在周一早评中重点提示的消费类板块如一般零售、免税概念、宠物经济、新零售等,也有较好的表现,这背后最大的逻辑就是,为对冲外部冲击,国内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有望进一步发力。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启动内需消费成为稳定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
不过,今天锐叔既不像继续聊农林牧渔,也不想再次聊大消费,而是想来聊一下房地产,因为地产也是内需支柱之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大消费范畴,如在3月16日中办、国办联合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住房需求就被列入“大宗消费升级”范畴,因此也符合前述逻辑。
事实上,地产自身稳定对内需影响显著,而房价企稳对居民财富效应的预期改善将利好其他消费,是“稳内需”的关键。24年“926”政治局会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稳住楼市股市”写进总体要求,“稳地产”政策思路连贯,其重要性在当前经济周期仍在持续提升。
去年四季度以来地产“止跌企稳”成效初显,但今年一季度仍面临边际波动,因此在当前背景下政策具备提前发力必要,不排除后续国内通过降准降息和产业政策等来对冲外部压力。4月6日人民日报在《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增强有效应对美关税冲击的信心》中也曾提到,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随时可以出台。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房地产作为资金蓄水池有望受益,房贷利率或进一步下降,降低购房和持有成本。此外,后续还有核心城市限购仍有进一步松绑空间、进一步下调公积金利率、进一步打通收储及城改等政策堵点等举措也值得期待。
从房地产行业基本面来看,25年土地市场已出现了积极的改善信号,成交楼面价增长的同时,成交建面降幅收窄,一季度成交楼面价同比上升31.5%,成交建面下滑3.7%,较24年全年收窄19.3pct。上述现象或说明:趋势反转还需时间,但量的急跌基本结束,房价距离均衡位置更近一步,行业边际上最困难的时候可能正在过去。
最后,回顾以往出口承压时期的地产演绎,在2008-2009、2015-2016、2019-2020、2022-2023等时期出口承压,从“房贷利率/一般贷款利率”角度观察的产业政策都有宽松,前三次地产量价也有不同程度的正面反应,但第四次对应的居民杠杆和产业周期等背景与历史差异较大,产业政策也主要聚焦防风险,地产量价并未有趋势性起色。因此,就这一角度来讲,地产基本面的修复尚需产业政策的进一步助力。而考虑到地产对于经济内循环的重要性,预计后续政策仍将在供需两端持续发力,从而助力地产基本面从量变最终走向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