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问题,但其从未在根本上影响西方政治的历史发展,相反的是每一次的经济危机总是深重的伤害了西方社会,这是因为贫富差距不管再大,他影响的是人们心理的不平衡感,不公正感,但从来没有实际的威胁到人们的生存,而每一次经济危机后,人们没有了收入来源,生存成为重大问题,这是任何物种都会奋力斗争,努力求存的力量就会爆发,因而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变革力量。从而把财富从富人那里夺来,以求得生存。由此可见,我们总是可以容忍贫富差距的,但是我们不能容忍生存危机。
而差距往往会在心理上刺激人们的欲望和情绪,而又不至于彻底的激怒人们反抗。因此差距再大而不危机基本生存时,这种差距会被人们利用来获取更多的财富,这就是富人的手段和思维。这是差距在经济领域的呈现和运行逻辑。在教育领域,我们知道教育资源的分配差距是经济差距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那么我们想在面临这样的问题,一个贫穷家的孩子如何在这种教育资源分配差异中需求教育学习上的效益和取得成就呢?也就是说这种差异是否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不可突破的制约性因素呢?下面来分析。
我个人的观点是这种差异本身是不能构成制约性影响的,但是其带来的负面生存成本是可能影响到这种贫穷环境下孩子的教育发展的。如同我们人要维系我们的生存一样,其实是只需要很低的能量供给的,而我们所谓的一些生存成本或者财富需求都是一种心理上的观念。是一种虚妄的自我想象和刺激。同理,我们在接受教育进行学习等培养时所需的资源也是很低的,也就是说以中国现在的教育水平来说,一个贫穷的人出生就可以获得入学的机会,即接受教育的机会,同时如果其能够一直保持较好的成绩,则可以一直接受到博士的教育阶段,同时他也能够因此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渠道,这样可以进一步支撑起进行学习研究。那么是什么在制约着我们农村的孩子在教育上取得成绩呢?
我想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家庭长辈的干扰和误导。农村家庭有一种传统和习惯,叫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种观念在农村普遍流行,如同一种荣耀,一种光荣传统的象征,但这往往是阻碍农村孩子在教育上取得成功的第一道障碍,我们可以这样来对比,这两个智力差不多的孩子中,肯定是时间花费在教育上更多的孩子能够更大概率的取得成功,而穷人孩子因为父母的观念要尽可能地做家务,甚至挣钱,帮家里干活等原因,使得其能够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会大幅度减少。
第二是现实社会的诱惑分心。相比于富人孩子从小就见识各种稀奇古怪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等等各种现实的诱惑,并且在从小的适应中找到一种平衡,农村的孩子,特别是那些成绩较好,较聪明的孩子,他们往往在高中或者大学能够进入到城市中的好的学校中去,与此带来的还有置身在另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不管是物质上的精彩,还是思想观念上百家争鸣,这些都会导致这类好奇和爱思考的孩子一下子陷入迷惑混沌中,而不能集中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学业上,从导致进入学业困难的死循环中去,即考试失败,造成压力而学习难以集中或者继续推进再导致失败,如此循环。因此集中注意力是第二个难题。
而更多的穷人孩子在第一个问题中被拖累,他们需要承受他们一种生存压力的误导和干扰,而这种压力是隐形的,以及孩子不可能有经验来判断和处理的难题。因此我们可以偶尔看到个别的穷人学子能够摆脱这两个问题干扰,其必然是都有这样两种共同的特点。即第一是父母的爱护和对学业的重视,这类家庭虽然贫穷,但是父母对于孩子学业及其看重,甚至能够察觉到这是改变孩子命运的唯一途径。因此他们会尽可能为孩子留出学习时间,或者尽力督促孩子学习。这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同时这个孩子不管是其个人性格是内向封闭的特点还是客观上其学习的环境一直都是较封闭的状态,他总能够集中注意力在学业上,不管是其主观上有意识或者客观环境的因素,都让他在学习保持了注意力和兴趣,那么他终将不受教育资源差距的影响而走向成功。因此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要想在教育上取得成功首先要想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而不是抱怨资源分配不公,因为时间和精力永远是公平的。物质的差距往往是一个表面现象,是一种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