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票神器竟是“外挂”?法院一锤定音:用技术插队违法!赔偿2万!

山城律评 2025-04-27 21:42:17

演唱会门票秒空?你可能被“抢票外挂”坑了!

周杰伦、林俊杰演唱会一票难求,不少人求助“抢票软件”,但你知道吗?这些看似帮你“开挂”的工具,其实是违法的!北京一男子因销售抢票软件,被票务平台告上法庭,法院判赔2万元!技术手段抢票为何违法?普通人用会坐牢吗?一文说清!

案件回顾:抢票软件卖家被告,法院:构成不正当竞争!

北京大某公司是知名票务平台,运营大麦网、大麦APP。郑某忠在某电商平台售卖“大麦抢票神器”,用户购买后可用软件自动抢票。大某公司起诉称:

外挂抢票干扰正常购票秩序:软件模拟高频点击,挤占普通用户购票通道;

损害平台利益:增加服务器压力,抬高运营成本;

破坏公平性:消费者被迫“拼技术”而非“拼手速”。

法院一审判决:郑某忠构成不正当竞争,赔偿2万元!(因侵权行为已停止,无需“停止侵权”)

法律焦点:为什么卖抢票软件也违法?1. 抢票软件=技术插队,法律不容忍“不公平竞争”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2条规定: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服务正常运行。法院认为:

抢票软件本质是“外挂”:通过技术手段绕过平台正常购票规则,属于“不劳而获”;

损害平台和消费者利益:平台需额外投入成本应对“机器刷票”,普通用户购票更难,长期看可能导致票价被黄牛操控。

2. “无直接竞争关系”不是挡箭牌!

郑某忠辩称:“我只是卖软件,和大麦网没有竞争关系。”法院反驳:

抢票软件依附于平台生存:以平台的票务资源和用户流量为基础牟利;

破坏平台生态即构成不正当竞争:无需双方是同行,只要一方行为扰乱对方正常经营即可追责。

3. 技术创新≠违法,但需守底线

法院强调:技术中立的前提是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抢票软件看似“技术创新”,实则利用技术破坏市场公平,损害消费者长远利益,必须打击!

行业暴击:抢票灰产链条,是时候凉了!

此案揭开了抢票灰产的冰山一角:

上游:开发者编写外挂程序;

中游:电商平台隐蔽销售(关键词“代拍”“抢票助手”);

下游:黄牛批量抢票加价转卖。法院态度明确:无论是开发、销售还是使用抢票外挂,均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给普通人的忠告:抢票别用“外挂”,小心财票两空!

风险1:违法!使用抢票软件可能违反平台规则(账号封禁),若造成重大损失(如系统崩溃),使用者也可能被追责。

风险2:被骗!许多抢票软件暗藏木马,轻则泄露个人信息,重则盗刷支付账户。

风险3:无效!平台会通过验证码、限流等技术反制外挂,高价买的“神器”可能根本抢不到票。

正确姿势:✅ 提前填写购票人信息;✅ 多设备登录增加成功率;✅ 关注官方二次开票、退票回流通道。

结语:公平,才是最好的“抢票神器”

法律重罚抢票软件,不是为了保护平台,而是守护每一个普通消费者的公平机会。技术本该让生活更便捷,而非制造“特权阶级”。下次抢票时,不妨放下外挂,凭实力和运气——毕竟,公平竞争的环境,才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相关法条: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2条(网络不正当竞争)

《网络安全法》第27条(禁止非法侵入、干扰他人网络)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0条(公平交易权)

互动话题:你用过抢票软件吗?如何看待“技术插队”现象?评论区聊聊!

0 阅读:1

山城律评

简介:宣传法律知识,从法律的角度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