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昨天的盘面上,人形机器人概念表现较为亮眼,板块指数涨超2%,与此相关的PEEK材料板块指数更是涨超6%。这背后的驱动源自于人形机器人的量产预期。美东时间4月22日美股盘后,马斯克在特斯拉业绩电话会上表示,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Optimus方面取得不错的进展。预计到2025年年底将有(至少)数千套Optimus在特斯拉工厂工作;此外,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开幕。小鹏汽车携机器人IRON现身小鹏汽车展台。据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介绍,小鹏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工厂实训阶段,目标是在2026年实现规模化工业量产。这两件事说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正在加速推进,今年就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
而随着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元年,产业链大规模资本开支即将开始。近期,Figure发布量产自动化工厂BotQ,首条生产线年产能1.2万台人形机器人,通过自研模型Helix参与工厂生产环节,正式开启商业化倒计时;特斯拉等头部厂商已明确2025年量产万台左右目标,后续两年以10倍速度扩张;国内供应链加速产能准备,相关公司陆续披露机器人扩产规划,累计规划投入上百亿扩充核心零部件产能。在此背景下,作为核心设备和关键耗材的“铲子股”有望率先受益。因此,“淘金先富卖铲人”,寻找大赛道的“金铲子”,可作为后续挖掘人形机器人相关机会的一条重要线索,接下来就来帮大家梳理一下:
1、电机:包括无框力矩电机、微型电机(空心杯、无刷直流等),单个人形机器人电机用量预计62个,量产百万台人形机器人预计新增市场规模254亿元。电机制造的壁垒在于绕线及动平衡检测,直接决定电机功率密度及稳定性和良率,对应核心设备为全自动绕线机、平衡机。根据相关机构研报测算,按机器人量产百万台,对应电机自动绕线机、平衡机市场需求分别达到27.1/9.3亿元。
2、减速器:包括谐波减速器及行星减速器,单个人形机器人用量预计38个(含微型齿轮箱等),量产百万台机器人预计新增市场规模96亿元。减速器核心工艺在于齿轮加工精度(决定扭矩传递效率)与动平衡稳定性(影响精度和寿命),核心设备为齿轮加工机床(滚齿机、插齿机等)、平衡检测设备。根据相关机构研报测算,按机器人量产百万台,对应减速器齿轮加工机床、平衡机市场需求分别达到12.0/6.7亿元。
3、丝杠:人形机器人减速器主要包括行星滚柱丝杠及微型丝杠,单个机器人用量预计44个(有望持续增加),量产百万台机器人预计新增市场规模230亿元。丝杠核心工艺为螺纹加工与精度检测校直,决定了精度及传动效率,核心设备为螺纹磨床、自动校直机。根据相关机构研报测算,按机器人量产百万台,对应丝杠螺纹磨床、自动校直机市场市场需求分别达到26.7/7.3亿元。
4、轴承:单个机器人用量预计70-90个,量产百万台机器人预计新增市场规模15.4亿元。轴承磨削及检测环节直接影响产品性能,核心设备为磨床和动平衡机。根据相关机构研报测算,按机器人量产百万台,对应轴承磨床、检测设备市场需求分别2.0/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