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再次宣布对华加征关税的压力下,A股市场的表现比锐叔预想的要更有韧性,基本上也就在上周五跌了一天,本周一就已有所企稳,昨天虽然在指数层面上表现一般,但个股平均涨幅达1.46%,赚钱效应明显。无独有偶,从最新海外中国资产来看,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和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不但双双收涨,前者甚至涨近2%,而美股三大指数则延续近期颓势集体收跌,背后或反映海外资金对中美经济预期在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上的差异。不过,与此同时,两市成交额合计再创近期“地量”,这或许反映投资者在外部压力下,对中国经济前景依然保持乐观的同时,也在等待国内稳增长政策的进一步明朗。而将在今天出炉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有望解答投资者心中的部分疑惑。
政府工作报告将公布今年主要经济发展目标和政策取向。从之前的市场预期来看,GDP增长目标方面,今年大概率与去年的5%一致,继续传递对经济增长的重视。在政策取向方面,根据去年12月重要会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要求,预计赤字率从3%上调至3.8%-4%,赤字规模升至5.5万亿左右;将继续发行用于“两新”的超长期国债1-1.2万亿元,发行用于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特别国债5000-1万亿元;地方专项债额度或从3.9万亿元扩张至4.5-5万亿元(含用于化债的8000亿元);房地产领域可能进一步明确存量房收购任务,城中村改造等;对于今年工作任务之首的提振消费,或结合“两新”政策等举措进一步明确。
大家可以参照以上预期,来判断政策力度到底会是低于预期、符合预期还是超出预期,这可能会对短期市场情绪产生相应的影响,同时对短期行情强弱及结构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锐叔以为,政策力度在总体上超预期的可能性较小,个别超预期的表述倒是有可能,或带来相应的结构性机会。如果是这样的话,后续市场关注焦点将逐渐从政策面转向基本面。复盘2013年以来,A股市场在三月重要会议开幕后至4月底的表现(剔除大牛市的2015年和疫情爆发的2020年这两个特殊年份),大致呈现以下的日历效应:全A收益率均值及中位数均为负,上涨概率仅为30%;红利指数表现相对占优,尤其是在会后到4月底期间,上涨概率达到60%;期间全A能够上涨的4个年份背后都有基本面复苏预期驱动,相对应的是,顺周期属性的行业往往相对占优,但内部有差异,往往与政策重心有关,且即便在上涨年份,4月下旬通常也是考验较大的阶段。
综上所述,锐叔维持周一早评中“本轮春季行情的主要阶段已经结束”的判断,短线上则可关注政策可能超预期部分带来的结构性机会。此外,外部压力增大背景下,与政策稳增长相关的消费、地产链,以及防御性较强的央企红利等或在短期内相对占优。拉长时间看,一是政策持续发力导致信用筑底,从而进一步强化A股“慢牛”所需的流动性环境;二是增量政策对宏观经济的提振效果若开始明确显现,“慢牛”形成所需的基本面条件也将得到满足,A股中长期走势则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就仍值得期待。在相应的操作层面上,基于前述分析,轻仓者暂以观望为主,并可适当参与有政策超预期的低位品种;重仓者则注意利用反弹机会,考虑适当控制一下仓位,并逢高了结近期涨幅较大的高位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