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七章 民族主义音乐
第三节 民族乐派(下)
向阳光
一、匈牙利民族乐派
5.巴托克

(2)艺术成就
④名作简述
第一首:乐队协奏曲
《乐队协奏曲》为巴托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在他去世前两年完成的。1943年初,他因患白血病而贫病交困,著名指挥家库塞维斯基请求他创作一个作品,来纪念已故的库塞维斯基夫人。对于此事,他俩谈得推心置腹,并涉及到许多其他话题。经过这次谈话,巴托克的健康状况一下子有了好转,医生竟让他出院了。1943年8月,巴托克开始创作他的这部《乐队协奏曲》,十月份乐曲总谱即告完成。第二年12月1日,在库塞维斯基的指挥下,《乐队协奏曲》由波士顿交响乐队首演于波士顿交响厅,大获成功。

这部融合了西方古典音乐和东欧民间音乐的元素,背离了传统的调性现代音乐革新之作成为了音乐会上经常被演奏的曲目之一。它自问世以来深受每个管弦乐团的喜爱,因为它是对现代管弦乐队技巧、色彩和力量的展示与赞美。巴托克对该作品的说明,有这样的一段话:“除了诙谐的第二乐章外,这部协奏曲总的情绪所描绘的,是从第一乐章的严峻和第三乐章悲哀的死亡之歌,逐步转变到末乐章的对生命的肯定。”
该曲共分为五个乐章:第一乐章“引子”;第二乐章“成双的游戏”;第三乐章“哀歌”;第四乐章“中断的间奏曲”;第五乐章“终曲”。
库塞维斯基后来曾评价说:“本曲是最近二十五年来最出色的管弦乐曲!”我们有充分理由可以相信,受委托创作这部作品,对巴托克所起的鼓舞作用,大大推迟了他的谢世。这部作品不仅具有音乐方面的吸引力,而且还为技巧娴熟的交响乐队,提供了一次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第二首:舞蹈组曲
《舞蹈组曲》创作于1923年,是为了纪念布达和佩斯两地合并50周年而创作的。这首作品由六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由风格化舞曲构成:第一乐章,是中速的阿拉伯风格的舞曲;第二乐章,是匈牙利风格的粗犷的舞曲;第三乐章,融合了匈牙利、罗马尼亚和阿拉伯三种不同的风格;

第四乐章,将五声调式风格和阿拉伯风格成功地交融在一起;第五乐章和第六乐章,可以看作是一个乐章,第五乐章篇幅短小,可以看作是第六乐章的引子,这两个乐章作为整个组曲的庞大终曲,综合展开了前面各乐章主题材料。

第三首: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是巴托克音乐生涯中对民间音乐探索的集中展现,充满了生动的音乐旋律、韵律和情感,展现了作曲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部作品创作于1937-1938年,是巴托克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融合了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双重特点,既有传统音乐的温暖和抒情,又不失现代音乐的创新和前卫。
第一,创作背景与风格特点
巴托克是一位民间音乐学家,他的音乐生涯是一场对民间音乐无尽探索的旅程。他遍访匈牙利、罗马尼亚的乡村,记录下众多民间旋律与节奏,这些珍贵的音乐素材成为了他创作的不竭源泉1。《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通过自由飞翔的旋律,传递出青春的火焰和活力,而非反映当时世界大战的阴霾。

第二,结构与演奏技巧
这部作品在结构上具有“拱形”对称节奏,采用了变奏手法和巴托克独创的十二音列调性系统3。在演奏技巧方面,需要注意节奏与音乐弹性的结合,以及合适的弓段和弓法的运用,以确保音乐的准确和流畅表达。
第三,历史影响与评价
巴托克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对现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不仅展示了巴托克对民族性和现代主义的完美结合,也体现了他对民间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运用。这部作品在音乐界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一部闪烁着独特光彩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