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是当今很多人都有的,木子前段时间也写了一系列的懒人懒练的文章,大家留言都非常好。今天木子再来讲一个懒人懒练的方法。
此技法在八段锦的第七式当中,演变成了“背后七颠”——足跟宛如蜻蜓那般微缓地轻点水面一样,上下进行晃动,从而生出了像涟漪般的波动之感;它的运动节奏,恰好像暮春时节那雨珠轻轻地叩击石阶一般,能够让内气产生出温和的鼓荡之感。
这种表面看起来很随意的养生方式,其实蕴含中医养生的原理。手臂挥动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放松;并且在身体用力的时候,要让手腕和肘部自然伸展。脚掌抬起和落下的过程中,仿佛能感觉到大地的热量从涌泉穴慢慢升起;另外有些练习者说,在三阴交部位能够,体会到气感。
通过活动达到宁静,借助形体“引导气息”。这个原理就是,用温和的动作来调节身心,可能会带来像晨雾润泽一样的舒适感受。
据《云笈七签》卷34记载中形象地打比方说:“身体姿态,就跟那抽丝一般轻柔;呼吸样子,似涌泉那样顺畅”。
手脚乃人体气血流通之关键部位,经由特定动作,可能有助于气血运行比如小手指稍微轻轻地一抖,便能有助于促使局部营卫循环运行;腰胯倘若慢慢地摆动,当腰腹区域产生出温热的时候,可将其当作气血畅顺的体态展现出来。
这等以动作引导气息的技巧,即便时至今日,养生实践中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足跟起落,这里面是大有门道
抬脚跟时,借由脚底压力的转变助推气血流转;足弓起伏,当牵动太白穴的时候,它会时张时弛,这样就能进一步有助于推进脾胃运化功能的协调。
配合劳宫穴,随着摆掌的开合而发生变化,能够产生掌心温热。整套动作,就好像溪流穿林一般,传统理论觉得,这与肝经的调达有着关联,或许能够辅助身体气机的运行状态。
踮脚甩手详细步骤
取自然的站姿,两脚之间的间距,与肩同宽,膝部微微弯下,尾骨端正,似坐高凳之上。
两臂前后,悠然摆动,当前臂甩到膻中穴的高度时,脚尖轻轻踮起;
当往后晃动之际,脚跟触碰地面,始终保持着,如钟摆般的均匀节奏。动作较为缓慢,呼吸也很悠长。
木子提醒:下面三点要注意
1,初练者起踵导引高度建议控制在3-5厘米范围内,避免足底筋膜劳损;
2,骨质疏松患者、特殊体质人群及下肢严重不便者需在专业指导下调整锻炼;
3,需量力而行,足跟离地,保持适度的高度,下肢不便者,可坐姿锻炼。晨间锻炼,合于自然的韵律,特定人群,选择晚间练习,亦有裨益。
踮脚甩手虽无器械训练的爆发力,亦缺长跑运动的成就感,却以极简方式维系气血的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