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许凤英,今年58岁,初中文化,离异十年,一个人住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小县城。
年轻的时候,我嫁给了镇上的一个国企职工,婚后我们有了一个儿子,取名叫高明。
那时候我辞了工厂的活,专心在家照顾孩子和公婆。
丈夫工作忙,也没挣多少钱,但日子还算过得去。
我是个能吃苦的人,做点小买卖贴补家用,从不抱怨。
可惜,等到孩子大了,丈夫却变了。他在外面有人,后来我们闹到离婚。我净身出户,儿子归他。
那时候我才四十来岁,靠着娘家一点支持和自己打拼,总算在镇上做起了早点摊,起早贪黑,也能养活自己。
儿子高明大学毕业后,在市里找了个工作,也算稳定。
后来他娶了媳妇,媳妇是城里人,叫林倩,长相还行,就是脾气不太好。
结婚的时候我给了十万彩礼钱,那是我卖早点一分一分攒出来的。
可他们婚后基本没联系我,就连我生病住院,也是邻居告诉他们才来的。
我也不怪他们,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只是心里难免有点孤单。前几年,我把早点摊收了,靠着以前一点积蓄和退休金生活,日子倒也清净。直到两年前,我认识了老刘,一个退休工会主任,老实人一个,也丧偶多年。
我们彼此投缘,慢慢地走得近了。去年我们商量着准备一起生活。我把名下的一套小房子卖了,加上手里的存款,一共180万,打算用来养老,也为再婚做点准备。
可这钱的动静一大,居然传到了我儿子耳朵里……
02那天是个周末,我刚在家蒸好一锅包子,准备拿去给老刘尝尝,儿子突然打电话来说要来。我有些欣喜,想着这孩子终于记得我了。结果他一进门,眼神就直勾勾地盯着我桌上的合同和存折。
“妈,这些……都是你的钱?”他声音里带着试探。
我没多想,点了点头,说:“我把房子卖了,加上之前攒的,准备和老刘一起生活,老了也得有个伴嘛。”
他沉默了一下,突然开口:“你不觉得太冲动了吗?万一那老头是图你钱的呢?”
我皱起眉:“老刘不是那样的人,他有退休金,也有房子,日子比我还宽裕。”
高明看我态度坚决,脸色就变了:“你有没有想过我和倩倩?我们最近在换房,首付还差一部分,正发愁呢。你有180万,怎么不给我们一点?”
我听得心里一凉,叹口气说:“我不是不帮你们,可这钱是我养老的根本。我也得为我自己打算吧。”
高明脸红脖子粗地说:“你不是一直说家里人最重要吗?我可是你亲儿子,我要是出事你不管,外人会管你?”
我没吭声,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晚上的时候,老刘打电话来说:“你儿子是不是找你要钱了?我听咱邻居说他最近在问你的情况。”我心里一紧,意识到事情不对。
果然,没几天,我在阳台上晒衣服,听见儿媳林倩在楼下打电话,她声音不高,但我还是听得一清二楚:“你再不要,钱就被别人弄走了。她都快把钱转到那老头名下了。”
那一刻,我手里的衣服掉了下来,泪水止不住地涌上眼眶。
我本以为他们是担心我,没想到在他们心里,我的“钱”才是重点。
回想过去——
高明从小身体不好,我省吃俭用给他补身体,冬天不舍得自己穿棉衣,就为了给他交学费。他上大学那年,我四处借钱才凑够学费,后来他考上了研究生,我又悄悄卖了我娘家留给我的一块金戒指。
结婚那年,他们挑婚房装修,我把自己仅剩的存款掏出来,甚至连自己那台用了十年的旧电视都拿去卖了。
可这些,他记得吗?他们记得吗?
想到这里,我心里像被刀割了一样。
我没有立刻去质问他们,而是想看看他们还能做出什么。
不久之后的一个周末,高明和林倩又来了。这次林倩带了一盒保健品,说是“孝敬”我。我心里冷笑,却还是笑着接过。
晚饭时,他们又提起了买房的事。林倩温言软语,说:“妈,我们知道你辛苦了一辈子,也不想打扰你的生活,就是希望你能帮我们一把,等我们缓过来了,一定会好好报答你。”
我笑了笑,夹了块鱼给她,说:“你们年轻人有本事,自己努力就有了。妈这把年纪了,想过点自己的日子。”
话音刚落,高明脸色又变了:“你就是不想帮我们,对吧?那老头才认识你多久,你就愿意把钱给他?”
我放下筷子,平静地说:“我不是不给你们留,等我百年之后,我那点存款,自然是你的。可我还活着,我想为我自己活一次。”
他怒气冲冲地摔门而去,林倩追出去前,狠狠地看了我一眼。
我一个人坐在餐桌前,望着满桌冷菜,眼泪再一次流了下来。
03几个月过去了,我和老刘没登记,只是彼此照应着过日子。他理解我,尊重我,我们过得清清淡淡却很踏实。
高明后来没再来找我,也没打电话。邻居说他贷款买了房子,压力大得很。我心里还是会担心,但我不后悔。
人老了,不能只为别人活着。
我没有亏待儿子,更没有亏欠儿媳。我一辈子吃苦,为的是能在晚年过得安心。 可我发现,亲情一旦掺杂了金钱,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了。
180万,我没动。它还在我名下,留着我和老刘看病、养老,将来也会留给高明。但现在,我要用它换一点自由,一点尊严,一点属于我自己的晚年生活。
人生的最后几十年,我想为自己活一次。哪怕孤独,哪怕被误解,我也不再退让。
也许,真正的亲情,不该靠金钱维系。
而我,也终于明白,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活得问心无愧,活得不委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