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到底杀没杀死她女儿?

梨白谈文化 2024-04-24 20:42:45

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历史和写作萌新爱好者,欢迎关注哦~本文为原创,盗文必究!

围绕着唐高宗的武皇后拍摄的影视剧有很多,关于武则天是怎么由唐太宗的才人变成了唐高宗的皇后民间故事和影视剧演绎得也是绘声绘色,其中就有一种说法,说是她是踩着女儿的命上位的。

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武则天真的是踩着自己闺女的命上位的吗?

咱们话不多说,上正文。

首先,咱们先摆一下武则天是怎么从唐太宗的才人变为了唐高宗的皇后。

《旧唐书·本纪六则天皇后》记载:

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父士,隋大业末为鹰扬府队正。高祖行军于汾、晋,每休止其家。义旗初起,从平京城。贞观中,累迁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初,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大帝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

这两段话点明了武则天的身家背景以及是如何从太宗的才人成为了高宗的昭仪,就后头这个转变的过程在唐玄宗时期也是有样学样,只不过是将儿媳变为了自己的贵妃,这些都是后话了。

《新唐书·本纪第四》中也记载,“高宗幸感业寺,见而悦之,复召入宫”,然就是这么简单的话其实也是暗藏玄机。

唐高宗和武则天可能早就看对眼,但是以武则天是唐太宗旧人的身份也不是想回宫就能回宫的,这里头其实还有一个“贵人”相助。

这个贵人就是当时身陷后宫中和萧淑妃争宠的王皇后,是王皇后为了打压萧淑妃且讨好唐高宗,将武氏接回了宫。

这个咱之前的小文介绍过,王皇后这个举动其实就是引狼入室,从武氏回宫的一刻起,她和萧淑妃的丧钟就被敲响了,这个咱们就不多少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翻看之前的小文。

武氏回宫之后便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喜爱,连带着萧淑妃也不“香”了,等着王皇后反应过来和萧淑妃想要一起遏制武氏的时候已经晚了。

武氏被立为昭仪之后,进号宸妃,而这已经是唐高宗李治对于朝臣们反对的让步,因为他提出了废后,被长孙无忌等人反对。

毕竟王皇后与萧淑妃出身显贵,还是唐太宗托付于重臣褚遂良等人的“佳儿佳妇”,但武氏这个“宸妃”的“宸”确实非常有意思,它指得是“指帝王住的地方,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唐高宗李治想要废掉王皇后的决心。

《新唐书·后妃列传》中记载了武氏被立为宸妃前的一件事,这也成为了之后唐高宗想要废除王皇后的导火索。

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

啥意思呢?就是说武则天生了女儿,王皇后呢,之前咱们就提及她没有子嗣就想去看看小公主。

结果王皇后走了,武氏偷偷捂死了自己的女儿,然后若无其事地等着唐高宗来看孩子。

两人去看小公主的时候,孩子已经气绝身亡了。

武氏悲痛不已,唐高宗也是急啊,自己好好的一个小公主咋就死了呢?这时候身边就有宫女说刚才王皇后来了。

武氏呢,接着就说,王皇后啊,平时就和我过不去,现下又来杀了我的女儿。于是唐高宗就把王皇后叫来了,王皇后也无法辩解,唐高宗越加信了武氏的话,然后就有了废黜王皇后的意思。

说到这儿,咱们总算是说到正题了。

是的,武氏女儿之死其实不光涉及到了武氏是不是凶手,还有一号嫌疑人王皇后。

那么武氏的女儿到底是怎么死的,害死她的凶手是武氏还是王氏呢?王氏是不是给武氏当背锅侠了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正史中对于这位公主的记载。

《旧唐书》中是没有公主传一说的,《新唐书》中有,但除了对像是太平公主这样大权在握的公主有详细记载外,其余都是比较简略。

《新唐书》在公主传后还有个赞曰,“妇人内夫家,虽天姬之贵,史官尤外而不详”,大概是说这公主虽然也是天潢贵胄,但是毕竟是女孩家,史官又不能天天盯着他们,更何况他们还要出嫁,所以不详细记载。

让人诧异的是《新唐书》中并没有这位早夭公主的记载,《新唐书》中记载唐高宗一共有三女,分别是萧淑妃所生的义阳公主、高安公主还有武氏所出的赫赫有名的太平公主。

很多小伙伴到这儿可能会说,是不是因为她死的早就没有记载啊?

梨白翻了翻《新唐书》的《公主传》,早夭的公主那也是有记载的,像是唐太宗的女儿汝南公主,便记载“蚤薨”。

且既然《新唐书》上记载了王皇后杀了武氏之女,为什么没有记载这位公主呢?

梨白又去翻了翻《旧唐书》,然后在《旧唐书·卷四·本纪第四·高宗李治》中找到了这个公主蛛丝马迹的记载。

(麟德元年三月)丁卯,长女追封安定公主,谥曰思,其卤簿鼓吹及供葬所须,并如亲王之制,于德业寺迁于崇敬寺。

这算是对于那个死因不明的小公主的“售后”记载了,也正是因为《旧唐书》、《新唐书》对于这位安定公主的模糊记载,其实历史界对于这位公主是否真的存在都是存疑的。

《旧唐书》中有追封这位小公主的记载,却没有在正文中记载她是怎么死的。

而是史臣在《则天皇后本纪》后面有一句话,“武后夺嫡之谋也,振喉绝襁褓之儿,菹醢碎椒涂之骨,其不道也甚矣,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

这句话还是很好理解的,说是武则天掐死了自己的女儿,就是为了上位,为此史臣还贬低了这位千古女皇,说她是奸人妒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中的史臣说都是倾向于武氏将自己的女儿或掐死或闷死从而达到污蔑王皇后而上位的目的。

除此之外,北宋人王溥所编撰的《唐会要》收集了唐朝的一些史料,对于武氏所生小公主之死也有记载,“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后之意。”死因是“暴卒”,至于为何暴卒没有说,但是罪名却是强加给了王皇后。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也记载了这件事儿,他的记录应该是借鉴和参考了欧阳修等人编纂的《新唐书》,

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佯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

上大怒曰:“后杀吾女!”昭仪因泣诉其罪。后无以自明,上由是有废立之志。

综合以上史书资料我们可以得出武氏所出的小公主是暴毙而亡,大部分证据显示其之死和武氏有关系,有可能是被掐死或者闷死。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梨白又查阅了一些资料,目前围绕着新旧《唐书》中记载的这位武氏所出的小公主其实存在很多争议。

首先是这位公主到底存不存在,这一点我们在上文中也提及了,既然《新唐书》中有武氏杀女的记载,那么为什么在唐高宗的公主中没有记载呢?所以很多史学家对于这位小公主是否存在存疑。

其次,这位公主到底是不是被武氏给杀死的呢?亦或是被废后王氏所杀呢?

首先,梨白认为废后王氏可以被排除,当然这只是梨白的猜测,杀死小公主对于王氏无任何“益处”,反倒还会让唐高宗更加的恨她。

唐高宗和王氏可能不相爱,但两个人十几岁成亲,王氏对于唐高宗是爱慕的,不然也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把武氏接回来和萧淑妃争宠。

王氏出身太原王氏,性格曲直,她能嫉妒萧贵妃和武氏,但不见得就能对一个孩子下手,且做得如此直白。

古代皇后出行那也是跟着很多人的,王皇后想要杀死小公主真的就这么容易吗?从这件事之后唐高宗没有直接废后也能看出这事儿不太可能是王皇后做的。

那小公主之死会和她的母亲武氏有关系吗?

梨白认为,这里强调是我自己的理解,小公主可能存在,但是她的死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夭折。

首先我们可以按上面的史料所参考的资料排个顺序,应该是《唐会要》、《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唐会要》成书晚,但是参考的多为唐朝的国史资料,比较可靠。《唐会要》说,“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后之意。”没有掐死也没有闷死,而是暴卒。

那会不是有另一种可能性,是小公主因为疾病或者别的原因比如惊吓之类的导致猝死,武氏借此将此事安在了王皇后的头上呢?

这里梨白再次强调,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看法,古代的医疗水平技术不高,小孩夭折率高,我们应该不能排除有这个原因,这是我的猜测。

再者很多小伙伴们要问了,那么为什么新旧《唐书》还有《资治通鉴》中都认为是武氏杀了自己的女儿呢?

史书都是胜利者所撰写的,武氏先是唐太宗的才人,后又成为了唐高宗的皇后,然后又篡唐立周,虽然最后权力还是回到了李氏的手里,但武氏的做法在封建社会女子社会地位低下的时代里是不为社会所倡导的,是违背三纲五常的。

2013年上官婉儿的墓志铭被发现,她是在李隆基发动的政变中被“错”杀的,墓志铭中记载了这位其实有宰辅之实的女性“婕妤,懿淑天资,贤明神助。诗书为苑囿,捃拾得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

然后再新旧《唐书》中上官婉儿被记载为了淫乱弄权,死有余辜的形象,为什么呢?因为她和武氏一样是不被那个时代所允许的女性崛起的代表。

之前梨白也写过一篇小文,在民间颇有知名度的章献皇后刘氏,也就是狸猫换太子中的刘娥刘皇后曾经穿过只有皇帝才能穿的衮服祭祀,但最终没有做成帝王就是因为她的念头只要起了就会被北宋文官的口水淹没,可见武氏的一些行为是宋人所不耻的,这也是为什么武氏杀了自己的女儿在北宋开始传得越来越“清晰”化。

当然以上都是梨白个人的感受和想法,大家如果不认同可以在评论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大家都知道我比较喜欢读宋朝历史,朋友送了套二十四史,所以有的时候别的也会看看,最近因为看了个唐朝纪录片就对新旧《唐书》感兴趣,写得不好,大家见谅。

因为总是看《宋史》有时候会无意写成宋太宗、宋高宗,再检查还是觉得合理,大家看到了可以留言,上次有个历史博主大哥说我是文盲。。。这点梨白承认,每次写文也都是看了就想和大家分享,等着一年甚至三个月后再读到这段史书的时候可能就又要另外的感受了,但我希望能够记录自己的变化,也希望大家能够友善指出错误,毕竟我们读历史的目的不是口出恶言而是知古今做最好的自己。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参考书籍: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0 阅读:35

梨白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