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消失”的节日之朝节,它和夏至又有什么关系?

梨白谈文化 2024-06-24 13:03:09

大家好,我是梨白,一枚历史和写作萌新爱好者,欢迎您关注哦~本文为原创,盗文必究!

大家好,这里是“拖延症区”博主梨白,迟来的夏至快乐让我们又快乐一天,那我的祝福就是希望大家天天快乐,身体健康!

照片拍摄于湖州南浔区南浔古镇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说一下古代“消失”的节日朝节呢?

因为一定意义上,夏至就是朝节。

宋朝记载古代节日历法风俗的书籍《岁时广记》引《图经》云,

池阳风俗,不喜端午而重夏至,以角黍、舒雁往还,谓之朝节。

后头还跟着一句,

《岁时杂记》云:濒江州郡皆重夏至,杀鹅为炙以相遗,村民尤重此日。

从上面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里所说的朝节就是夏至。

梨白查了一下,池阳有可能是今陕西省泾阳县和三原县的部分地区,还有可能是今安徽省池州池阳,我个人偏向于前者;江州郡这里应该指的是今江西省九江市浔阳,上溯道唐朝乾元元年,改浔阳郡为江州,历史上重庆也曾经为江州。

梨白地理学得一般,所以在这里也请教小伙伴们,就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友好交流。

话题拉回来,从上面《岁时杂记》记载地这段文字来看,朝节就是夏至,在唐朝部分地区,人们看重夏至,也吃粽子,还互相之间馈赠大雁、烤鸭等作为节日的礼品。

更为有意思的是,和夏至日放假三天的宋朝处于同一时代的辽国,据《辽史》记载,他们的“夏至日为之‘朝节’”,妇女之间还要互相赠送彩扇、粉脂囊等。

辽人将夏至日城之外朝节到底受没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这个问题大家知道的可以分享答案,在梨白看来应该是受影响的,这也是为什么梨白倾向于《岁时广记》中的池阳是陕西的池阳,肯定会对附近的少数民族有影响。

当然,这只是梨白的猜测,希望在明年的时候,梨白可以来交作业,告诉大家这个问题的确切答案。

那么朝节或者说夏至有什么习俗呢?

我们接着往下看。

《岁时广记》引《唐会要》记载,唐朝在夏至或者说朝节的时候皇帝会赐宴给学士们,都是蓬莱池里养的鱼,直接作鱼脍,配的酒也是夏至圣品,冰酒。

“颁冰及酒,以酒味浓,和冰而饮”,所以冰来化烈酒这事儿,咱们的老祖宗早就发明了。

为此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李德裕还有诗云,“荷净蓬池脍,冰寒郢水醪”,光是想想都觉得惬意无比。

刚才说到了辽人在朝节的时候妇女互相赠送彩扇、粉脂囊,唐人的《酉阳杂俎》就记载“北朝妇人,夏至,进扇及脂粉囊,皆有辞。”看吧,还真是对上了。

端午节的时候,我们曾经说过宋人要在门上挂百索,当时就提及这个习俗来自于汉朝。结果《续汉书·礼仪志》就记载,“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成,以朱索连桃印施门户。后世所尚,以为饰也。”

其实这也是读古代书籍的一种乐趣,在一本书看到的信息很有可能在另一本书上能看到他最初的样子,这对读书的人来说还是有成就感的。

文章的最开始,我们提及了唐朝朝节或者说夏至皇帝要赐宴吃鱼脍,喝冰酒,那么寻常百姓都要吃什么呢?

上头咱们提到了池阳地区吃角黍,也就是粽子,其实这个习俗不光池阳有,楚地也就是今天的湖南地区也有这个习俗。

《荆楚岁时记》就记载,楚地“夏至节食棕”,不得不说古代湖南地区的老百姓真的爱吃粽子,江南地区则是吃豌豆糕,说是不生疾病。

《岁时杂记》中记载了求百饭和做净馔,就还挺有意思的。

“求百饭”就是到了夏至日,食百家饭。很多小伙伴可能不解,这是为什么呢?老祖宗给的答案“耐夏”。

这种做法肯定是仪式感大于实际意义,但非常热闹。

还有说法说百家饭难集,然后有人就取了谐音“梗”,到姓柏的人家去求饭,彼时有个医工姓柏,只能哭笑不得的每年在夏至做多点饭送给相识的人家。

看到了吧,老祖宗也走谐音梗的路线。

“净馔”就更好理解了,就是和现在中医提倡的夏至饮食一样,那就是清淡饮食,这里也提醒朋友们,清淡饮食。

大家都知道梨白是山东人,我们那里的习俗就是冬至饺子夏至面,所以小伙伴们你们在夏至,也就是朝节的时候又吃什么美食了呢?快在评论区大讨论吧。

除此之外,古人还会在夏至日服用用硫磺做的丹药,这点大家伙千万不要效仿,服用丹药死了的皇帝老鼻子了,所以不要好奇心重,好奇害死猫!

说到猫了,咱们说一个老祖宗发现的关于小猫的秘密。《酉阳杂俎》记载:猫“其鼻端常冷,唯夏至一日暖”。

咱就说这么多爱小猫咪才能发现这个“大秘密”啊!

夏至和端午一样,在古代还承担着防疫的功效。《续汉书·礼仪志》记载,“夏至日浚井改水,冬至钻火遂改火,可去温病。”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其实是老祖宗们意识到不能一直用一成不变的水源,要保证井水的清洁,每年夏至日淘换、清理、改水,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洁净。

所以在防疫这方面,我们的老祖宗那绝对是遥遥领先的。

以上的朝节是和夏至挂钩的或者说就是夏至,然后梨白在找朝节的一些资料,还找到了清朝的十月朝节。

说十月朝节大家可能不知道,但要说“寒衣节”大家应该多少都了解一些。之所以统一为十月寒节,是因为十月初一和十五传说是已故祖先“放假”的时候,这个时候活着的人祭祀祖先,送去寒衣的习俗,故也叫寒衣节。

十月十五其实本身就是道教里的下元节,但在梨白的家乡我们确实在十月初一到十五期间祭祀祖先,小伙伴们的家乡又是否有这样的习俗呢?

好了,关于古代的朝节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你要说它消失了,其实也没有,可能是以夏至的形式继续存在,但梨白认为之所以叫“朝节”还是有其原因的,后续梨白也会继续收集资料和大家分享。

期待您在评论区留言和转赞评哦~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0 阅读:3

梨白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