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音史∣巴托克为何流亡美国?他的晚年生活与创作道路有何坎坷?

向清晨阳光 2025-01-22 20:48:39

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七章 民族主义音乐

第三节 民族乐派(下)

向阳光

一、匈牙利民族乐派

5.巴托克

(1)生平经历

③流亡美国

贝拉·巴托克为人正直,是一个颇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道主义者。他的祖国匈牙利历史上长期受外来统治,直到19世纪末才获得有限的独立;进入20世纪后经第一次世界大战,匈牙利失去大部分土地,部分国土被划入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其它邻国。而巴尔托克从事的民歌整理和研究恰好有一些是从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地区采集来的,有些音乐素材融进巴尔托克的音乐里形成他自己的风格。

匈牙利的一些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和右翼政客竟借此攻击他是卖国者,只是由于巴尔托克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也对他奈何不得。巴尔托克对匈牙利政府与法西斯主义的暧昧关系极为反感。30年代中期以后德意纳粹分子气焰日益嚣张,匈牙利政府依靠纳粹势力恢复国土的梦想昭然若揭。此时欧洲的恐怖气氛越来越凝重。正直而性格固执的巴尔托克不是明哲保身的人,他不隐瞒自己的反纳粹立场,不与当局合作。

他以版权所有为理由禁止德国和意大利的电台广播他的音乐;在德国纳粹控制了音乐版权机构之后,他收回自己的版权,取消版权机构的代理权,将版权转到英国并设代理机构,有了这些举动,再加上他的言论,巴尔托克知道在国内甚至欧洲是住不下去了,1940年10月8日在布达佩斯举行告别音乐会后,携妻子取道西班牙逃往美国。由于情况紧急,在西班牙丢失了全部行李,当他们到达美国时,除了身上的衣服,什么都没有了。

④凄凉晚景

贝拉·巴托克怀着沉痛的心情离开祖国去美国。尽管他在1945年成为了美国公民,但是他仍感到自己是流亡美国而非侨居美国。在美国,巴尔托克并没有受到他期待中的英雄般的礼遇。由于欧洲来的政治难民太多,包括科学家、作家、艺术家、音乐家在内的大批精英人物聚集这里,因此没有人太多地注意他。当时美国正处在战争萧条中,人口大量涌入,人们的发展机会变得很少。巴托克在美国的生活实际上成了退隐生活,只能依靠不多的演出机会挣少量的钱维持生活。他住在纽约不起眼的地方,生活非常窘迫。虽然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整理民间音乐,生活却缺乏保障。他的作品很少演出,也没人请他演奏,加上他母亲去世的双重打击,在异乡的生活十分孤独贫困,不幸的是他又患了白血病,身体极度虚弱。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巴托克仍固执地坚持不接受救济。

为了使他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美国作曲家、作家和出版者协会为他支付了所有的医疗费用。1943年,贝拉·巴托克的身体状况更差了,同时经济上也非常贫困。经朋友的奔走,当时担任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的美籍俄罗斯指挥家谢尔盖·库谢维斯基(1874-1951)愿意出一笔钱,以自己的基金会名义委贝拉·托巴托克作曲。库谢维斯基的条件非常宽容,宽容到他似乎并不想真的拿到什么作品,这笔钱实际上是对巴托克的变相救济。

贝拉·巴托克可能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先是拒绝,经劝说才接受下来。这也使他能够在生病治疗期间缓解沉重的治疗费用。休养两个月之后,巴托克的身体得到一些恢复。1943年8月,贝拉·巴托克开始创作《乐队协奏曲》,两个月后乐曲总谱即告完成。1944年12月1日,在库谢维斯基的指挥下,《乐队协奏曲》由波士顿交响乐团首演,大获成功。在1944年,他为小提琴演奏家耶胡迪·梅纽因创作了小提琴独奏曲。

⑤与世长辞

贝拉·巴托克的生活与创作道路坎坷不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由于法西斯迫害,于1940年流亡美国纽约,生活凄苦,精神孤独,终因白血病客死他乡。也就是在1945年9月26日卒于纽约,享年64岁。安葬于纽约Woodlawn公墓。1988年,当东欧与西欧之间的“铁幕”消失后,贝拉·巴托克的儿子才得以将他父亲的骨灰运回布达佩斯。

贝拉·巴托克的去世,激发了人们对他的作品的兴趣,在他逝世之后,他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世界各地广泛上演,广播、演出、出版,非常频繁。贝拉·巴托克一生中的许多音乐作品,写于20世纪30年代。他经常为国外著名交响乐团作曲,其中最有名的是他为波士顿交响乐团所创作的管弦乐协奏曲。在贝拉·巴托克的所有管弦乐里,《乐队协奏曲》是最脍炙人口的一部作品。

0 阅读:0

向清晨阳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