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音史∣为何20世纪50年代后,人们才对亚纳切克有所认识和研究?

向清晨阳光 2024-11-28 21:26:44

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七章 民族主义音乐

第二节 民族乐派(上)

二、波希米亚(捷克)民族乐派

向阳光

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的后继者,是亚纳切克、诺瓦克和苏克。下面,首先来对莱奥什·亚纳切克进行研究。

(四)亚纳切克

1.生平经历

莱奥什·亚纳切克(1854一1928),1854年7月3日生于奥地利帝国属下的摩拉维亚(今捷克东部地区)东部的胡克瓦尔迪,是一位贫穷乡村小学教师家庭的儿子,父亲是当地唱诗班的指挥。亚纳切克11岁时,到摩拉维亚的中心城市布尔诺,在圣奥古斯丁修道院任唱诗班歌童。1869年,入布尔诺师范学校,从巴维尔·克日什科夫斯基学音乐。1872年毕业,成为布尔诺师资训练学院的初级教师。1874-1876年间,执教于布拉格管风琴学校。1877—1880年间,在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过一个短时期。他定居布尔诺后,在师范学校任教。同时,在该校校长F.巴托什影响下,开始搜集摩拉维亚民歌,并进行编曲和出版工作。1879年,开始任音乐教师及布尔诺合唱团、管弦乐团指挥。1874—1880年间,在布拉格管风琴学校、维也纳音乐学院短期学习,研究德沃夏克的作品。

莱奥什·亚纳切克的早期创作不太成功,后对摩拉维亚民间音乐发生兴趣。在1881-1919年间,创办了布尔诺管风琴学校,任校长,并任捷克交响乐队指挥,为摩拉维亚培养了大批民族音乐人才。在1887年,他创作了第一部歌剧《萨卡》。在以后的歌剧中,他发展了一种与当地语音的音调相关的明显捷克风格。亚纳切克曾3次访俄,深受“强力集团”的影响。他的富于语言表现力的旋律,与穆素尔斯基的朗诵调非常接近。1894—1903年间,创作了歌剧《耶奴发》。1904年,创作歌剧《耶奴发》在布尔诺上演,获得了极大成功。也使他赢得国际声誉。

1916—1928年间,他除了创作活动外,还从事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活动,曾任布拉格音乐学院(1919年,该校与布拉格音乐学校合并,称之为:布拉格音乐学院布尔诺分院)教授、捷克科学院院士、摩拉维亚作曲家协会主席等。

莱奥什·亚纳切克的其他作品有《马克罗普洛斯案件》、《死者之房》;独幕讽刺歌剧《布罗切克先生旅游月宫》与《布罗切克先生漫游15世纪》;喜歌剧《狡猾的小狐狸》和合唱、声乐套曲等。

由于他运用民间音乐并重视语音变化,使他成为20世纪穆索尔斯基的相应人物。虽然他晚期略受法国印象派的影响,但他的风格始终保持了高度的个人独创性。1928年8月12日,他在俄斯特拉发去世。

莱奥什·亚纳切克的著作有《戏剧中特殊语言的旋律曲线》(1909)、《民歌的节奏》(1909)、《论音乐创作中的心理发展》(1916)等。他从未在布尔诺以外的地方工作过,终身致力于发展摩拉维亚音乐文化。由于布尔诺远离欧洲文化中心城市,以及亚纳切克自身音乐的特异性,故而,知道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才对他有所认识和研究。

0 阅读:1

向清晨阳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