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全网维权,侵者必究)
口述:邓丽花
整理:水笙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每年腊月二十五左右,我都会收到一个来自河南开封的大包裹,里面都是当地特产:
花生,青豆,大蒜,菊花干等七八种。
这一寄就是二十五年。
老公曾经好奇问:你家河南有亲戚?
我笑着回答:没有,但是那份情谊,比亲戚还亲。
因为这情谊,能让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与美好,能让人觉得,这世间,还是善意多,生活,并不都是糟糕。
01
2001年,儿子5岁时,我一度对生活绝望。
我是远嫁,从苏南嫁到鲁南。
当时我和老公是在深圳打工认识,谈恋爱时感觉他人不错,就这么义无反顾嫁给了他。
儿子4岁之前,我们都在我娘家生活。
那时候弟弟还没有结婚,倒也没什么家庭矛盾。
后来弟媳妇进门,情况就不同了。
有一天半夜,楼上传来哭喊打砸东西声,稀里哗啦的,石破天惊的,甚是吓人。
我与母亲仔细听了几句,一切都明白了。
第二天起来,我就开始收拾行李,抱着儿子准备回山东。
母亲和我弟弟都阻拦,我安慰他们:
我总归要回去的,你们放心好了,我会把日子经营好。
母亲叹息,弟弟黑脸,弟媳妇全程不见。
我带着四岁的儿子正式回到公婆家。
老公一共兄弟俩,小叔子还没有结婚。
公婆并不欢迎我们回来,可也不好意思撵走。
于是,我们分到了三间黑乎乎的土坯墙,一口土灶,几副碗筷,半口袋面粉。
我心里对公婆很有怨言,感觉他们对我十分苛刻。
我也曾后悔嫁给了老公,从而导致我过上这种穷困的生活。
幸亏当时老公还在深圳打工,我们不至于过得太潦倒不堪。
为了改善经济面貌,为了能住上新瓦房,我把儿子送去了当地的幼儿园,开始琢磨着做生意。
我想起来小时候外婆做的萝卜丝饼,那温软香醇的口感,至今难忘,尤其是寒冬里吃上一口,浑身会觉得暖乎乎。
小镇的街道,冬天很冷,风很大,小吃很少,如果卖萝卜丝饼的话,应该有市场。
说干就干,我买来一辆旧的三轮车,买来一只煤炉,打了两个做萝卜丝饼的模子,就开始了我的小本经营。
还别说,一段时间下来后,每天能挣二十元。
这让我十分高兴,浑身充满了劲,天气再冷,我也觉得热乎。

02
2002年,我做小生意一年,已经成了小镇上的一道风景,只要谁想吃萝卜丝饼,就会自动来街心的小桥头找我。
那儿的空地,成了我的专属地。
时间进入腊月,外面打工的人陆续回来,街上开始热闹,我的生意也水涨船高。
这一天大清早,我早早准备好了各种食材,踩着三轮车来到我的地盘。
老远我就感觉不对劲,怎么地面红红绿绿的一片?
走到跟前一看,我明白了。
原来是有人占了我的地盘在卖花呢。
当时农村人过年,每家每户会买一些塑料花回家做装饰,这生意很好做。
我停下三轮车,吆喝一声:
这花是谁的?怎么摆在我的地盘上了?不知道这是我的摊位吗?我可是出了钱的。
随着我的吆喝声落,两个孩子站在了我的面前。
我抬眼打量,大的是男孩子,大约十五六岁,小的是女孩,不超过九岁。
这么冷的天气,两个孩子穿的很单薄,小脸都冻紫了,浑身轻轻打着颤,牙齿的咯咯声都能听见。
两人怯怯的表情看着我,男孩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开口道:
姨,对不起,我不知道这是你的位置,我现在就把花挪走。
说着,兄妹俩开始一盆一盆花拾起来往破旧的三轮车上搬。
我倒是迟疑了。
这么冷的天,孩子又那么小,还是外地人。
如果家里不是碰到困难,怎么可能千里迢迢挨饿受冻出来挣钱啊。
况且现在进入腊月,街道上的空地都被小商小贩占满,我现在把他们撵走,他们到哪里去找地方?
我打量了一下摊位,如果我往东挪一挪,也不妨碍我做生意。
想到这儿,我出声喊住了他们:
孩子,别搬了,就在这儿卖吧,去别处也找不到地儿。
两孩子停下动作,惊喜的看着我,男孩拉着妹妹走过来,对我千恩万谢,一个一个鞠着躬。
我阻止了他们的动作,让他们赶紧去招揽生意,我自己也开始忙活起来。

03
就这样,我与这对兄妹成了邻居。
做生意的间隙,我们会攀谈几句,逐渐的,彼此熟络起来。
中午时分,婆婆用保温盒送饭菜来,我吃完了,那对兄妹还在巴巴吆喝着来往的游街人,我问:
你们怎么不去找个饭店吃中饭?不饿吗?
哥哥笑着说:
我们带着干粮呢,饿了就吃点。
一边说,妹妹就拿过来干粮袋子从里面掏出来一块黑黄乎乎的硬疙瘩递给哥哥。
我问:这是啥?
妹妹小声回答:馍馍。
我没再问下去,关于馍馍,即使我没吃过,可我也看见过,那东西只要一发硬,就难以下咽。
如果不是穷的没办法,如果不是饿的没办法,现在的人谁还吃这个?
我默默地抽开了煤炉的封口,等油翻滚时,默默地炸了八个萝卜丝饼包在纸包里,递给了那对兄妹。
他们正努力地啃着冻得梆硬的所谓的馍馍,看到我的举动,两人瞪大了眼睛。
我说:吃吧,不够的话姨再炸几个。
哥哥连忙摇手:
谢谢你姨,我们不能要,你那个是要卖钱的,这馍馍我们吃惯了,很好吃的。
我把萝卜丝饼硬塞到妹妹手中:
快吃,快吃,冷了就不好吃了。
哥哥还要推辞,我眼睛一瞪:
不听话我就把你们赶走!
我这句话很有杀伤力,兄妹俩被迫吃了起来。
我分明看见,哥哥的眼睛里有泪花滚落,在冬日的阳光下,一闪一闪。
自那天开始,在我忙碌的空隙,我就会炸几个滚烫的萝卜丝饼塞给兄妹吃。
第一,可以充饥,第二,可以御寒。
每每,哥哥会吩咐妹妹:
小悦,姨来不及忙,快去帮帮她。
小姑娘就会颠颠的跑来,帮我拿起包装纸,按照我的指令,五个八个十个的包好萝卜丝饼递给客人。
有了小姑娘的帮助,我轻松了不少,再也不用手忙脚乱。
我对他们出声感谢,哥哥不好意思了:
姨,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啊?我们每天吃你的萝卜丝饼,又好吃又暖和,小悦帮你做点事是应该的。
我立刻道:
那就这样说定了,小悦帮我干活,我提供你们的一日三餐,咱们这样做是两不相欠,你们也不要过意不去。
大男孩子瞪着眼看我,他分明感觉到哪里不对劲,却也说不出来哪里不对劲,只好点了点头。
腊月二十二这天,天气陡然降温。
看着这对兄妹单薄的穿着,还有那满手满脸的冻疮,我终于还是于心不忍,趁着中午客人稀少的空档,去店里替他们一人买了一件大棉袄与棉鞋。
另外,我还替小悦买了一条大红围巾。

04
我提着这些回来给他们,兄妹俩又是一阵推脱,我冷着脸道:
穿上,这是小悦的工资买的,你们不听话,就不要在我这儿卖花。
这句话一出,每次都凑效。
等他们把棉袄与棉鞋穿上,我心头大大松了一口气,就好像我浑身也软暖了一样。
我替小悦把围巾围上,小姑娘苍白清秀的脸在毛茸茸的红色下,终于有了一层暖色。
混熟了,从他们的口中,我慢慢了解到他们的生世,禁不住内心一阵颤抖。
这对兄妹是开封农村人。
他们的母亲生小悦时,为了省钱没有去医院,结果难产而亡。
父亲为了生活一直在外面打工,小悦是奶奶带大的。
奶奶岁数大了,妹妹又那么小,哥哥很懂事,每天放学回来就帮着奶奶做家务带妹妹。
屋漏偏遭连夜雨。
他父亲由于常年劳累吃饭不规律,得了胃癌,治疗了三年,人还是走了。
本来就贫穷的家,被他父亲的病一折腾,更加弄得穷困潦倒。
奶奶不堪打击,也病倒在床上。
幸亏有村里好心的人帮忙,他们一家人才不至于挨饿。
十四岁时,哥哥无奈辍了学,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他种地,做家务,照顾奶奶与妹妹,小小的年纪,尝尽了生活的苦。
再大一点,为了挣钱吃饱饭,他开始学着做小生意。
每到农闲时节,他就会去镇上卖锅碗瓢盆,卖瓜果蔬菜,有时候也卖自己捉来的鱼或者黄鳝。
前年他跟着几个老乡学着批发塑料花去外省卖。
这种花利润空间大,一个腊月卖下来,顶得上两季水稻的收成。
可就是人辛苦,居无定所的,挨饿受冻的,还经常要被人驱赶打骂。
可他只要能挣到钱,就乐在其中。
他心里有一个目标,自己要挣很多很多的钱,把奶奶的病看好,让小妹能安心上学,最好考一个好大学,做个城里人,过上好日子。
这次他出来卖花,妹妹一定要跟着,然后兄妹俩就来到了我们这个小镇。
说完这些,哥哥由衷道:
姨,你是我遇见过的最好的好人了,你不但不撵我们走,还每天管我们的饭,还买衣服给我们穿,你对我和妹妹的好,我心里记着呢,一辈子都不会忘。
我被这孩子小小年纪如此吃苦耐劳又如此懂事感恩的心深深打动,眼眶都禁不住湿了。
我自认为嫁到山东,生活已经够苦够委屈,谁能知道?这对兄妹俩的日子比我苦千倍万倍。
哥哥这么小的年纪,从来都不抱怨生活,而是积极乐观的努力生活着。
他很有目标,要挣钱,要给奶奶治病,要供小妹读书……。
自从知道兄妹俩的凄苦身世,我开始更加关心他们,起码,我可以不让他们再啃冷硬的馍馍。
兄妹俩是腊月二十八告别我回老家的,临走,哥哥对我说:
姨,你等着我,我们明年还会来的,我哪里也不去,就想在你的摊子边上卖花,就想吃你的萝卜丝饼。
吃着你的萝卜丝饼,我就觉得冬天不再冷,就会觉得浑身暖。
妹妹扑进我怀里,哭着问我:
姨,我明年还会再看到你吗?你还会在这里吗?我好舍不得离开你。
我摸摸她的头安慰:
只要你跟哥哥来,我会在这里等你,到明年,我还会替你买过年的新衣服。
兄妹俩依依不舍走了,我的心里也是百般不是滋味,整个人被离别情绪包围。
我心里也担忧,两家相距这么远,一年的变数会很多,第二年的腊月,他们真的还会来吗?
幸运的是,当小镇街道树叶落尽时,当天空飘起冉冉雪花时,我的摊位边,又出现了兄妹俩的影子。
那天早上,我骑着三轮车吱呀吱呀的赶来,小桥头的花团锦簇中,哥哥拉着妹妹的手,向我露出了灿烂的笑。
我的心一暖,浑身的寒冷一扫而空……。
兄妹俩在我们小镇上卖了四年的花,第五年就没再来过。
他们来信说,奶奶已经去世,哥哥在他们那个地方开了一家干货店,妹妹学习成绩很好。
就是从那年开始,每到腊月二十五左右,我都会收到一个大包袱,里面装着七八样土特产。
我只要一看上面的地址,就知道是谁寄的。
后来有了手机,我们联系方便了很多。
从哥哥妹妹的信息中,我得知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哥哥挣到钱了,又结婚了,娶了一个漂亮贤惠的老婆。
妹妹考取大学了,后来真留在了大城市生活。
得知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而且另一半对他们都很好,我的一颗心落了地。
少年的苦难,终于熬出了头。
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爱自己的亲人,在寒冬腊月中,不会再那么孤单又寒冷了吧?
未来还很长,我心里默默祝福,祝福我的这对小朋友,余生一定要安康!
(完)
